{bbname}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望远镜的减反增透镀膜 附 望远镜的装饰镀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14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最近写了一篇有关望远镜镀膜的文章, 由于时间有限,错漏难免,欢迎大家批评讨论!                                    

                                                     作者:雷力铭


    光线透过望远镜的光学玻璃透镜时,在前后空气表面时都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反射光量与镜片的折射率有关,以折射率为1.5的钡冕光学玻璃为例,前表面反射光约为4%,后表面的反射光约为3.8%。在不考虑吸收的情况下,透光率为92.2%。如果有六个透镜,将有50%或者更多的光线被反射。

    减反增透是一项联系紧密但相互独立的工作,即使不增透也要减反,因为反光强不仅会使成像灰暗,更主要的是镜片表面和镜筒内镜片间的反射会形成的严重眩光和重影降低景物的对比度,干扰观察。这也是为什么不能用强反射镀膜配大口径物镜来改善亮度的原因。

    在镜面上镀上一层减反增透膜,能减少了杂散眩光和重影,增加光的透射率,从而提高成像质量和亮度。一具望远镜平均有10-16个玻璃—空气介面,比如采用双胶合目镜、普罗棱镜、凯尔纳目镜、阿贝尔目镜或普罗素目镜的望远镜有10个界面;采用同样目镜和棱镜,但是采用5片3组或6片4组爱乐弗目镜的望远镜分别有12或14个界面;选择双分离物镜,6片4组广角目镜的大口径高倍望远镜有16个界面。工业上通常要求10个左右空气—玻璃表面的光学仪器有82%以上的透光率,12-16个表面的仪器有75%以上的透光率。实际工艺操作中,一般还要留10%的余量。

    事实上镀膜镜头的表面反射由镀膜厚度引起的光干涉反射和有折射率引起的自然反射两个因素共同影响。

    根据干涉理论,两束同频、等幅的光波沿着同一路径传播时,如果的位相差半波长的偶数倍,合振幅为100%,这时照射在介质表面的光被完全反射;而当位相差半波长的奇数倍,合振幅为0,这时因为干涉现象引起的反射最小,介质表面的反射最接近由其折射率决定的自然反射水平。减反膜应用了干涉原理,使镀膜的表面上的反射光和入射光干涉抵消来降低因为光波干涉造成的反光强度。

    由于光线在光密界质—镀膜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传播速度,设 nc 为光学膜面的折射率:

    当光程差=(2n+1)λ/4nc 时     

    会造成镀膜表面该波长的反射光抵消,同时反射光的颜色向λ波长光的补色改变。

    光学镜片的透光率受空气和介质的折射率影响,设空气折射率为na介质折射率为ng,光线垂直入射,通过以下公式可以计算光学镜片的反射率和透光率:

    反射率=[ (ng-na) / (ng+na) ]2

    透光率=4×na×ng / (na+ng)2

    镀膜介质的透光率为:

    镀膜介质的透光率=[ 4×na×nc / ( na+nc )^2] × [ 4×nc×ng / ( nc+ng )^2]

    由上可知,镜片的折射率越低反射率就越低,使用折射率小于镜片的折射率的光学镀膜可以增加透光率。

    且当 nc<ng 且 nc=√na×ng 时镀膜镜片的反射率为0,由于 na=1 所以 nc=√ng 镀膜镜片反射率为0

                                       一、镜头镀减反增透膜 (c)

    在物镜或物镜和目镜表面镀单层减反增透膜叫镜头镀膜。镀膜折射率小于镜片的折射率时,当nc=√ng并且镀膜厚度为光在膜层中波长的1/4的奇数倍时 d=λ/4nc,对于波长为λ的垂直入射光能完全消除反射。所以对于ng = 1.5 的钡冕光学玻璃,可以容易地计算出镀膜的最佳厚度,最佳折射率为1.22。但是折射率这样小的镀膜材料不易找到,所以一般都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制单层减反增透膜,对于ng = 1.5 的钡冕光学玻璃能在λ上取得1.3%和平均约1.5%的反射率,但对于折射率较高的光学玻璃,单层二氟化镁——MgF2已能达到很好的减反增透效果。

    从三棱镜分光原理可知,光学玻璃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折射率是不同的。望远镜常用的钡冕光学玻璃对长波红光的折射率明显小于对短波蓝光的折射率,所以对红光的折射率更接近理想折射率,光学玻璃对长波光有偏向透过的特性。

    根据干涉原理,中心波长λ的镀膜对该波长的光的减反作用最好,但在其他波长上这时照射在介质表面的光的相位相差不再是半波长的奇数倍,而逐渐接近半波长的偶数倍,反射损失逐渐增加。所以只要远离镀膜中心波长即使在介质偏向增透的长波方向上也不能达到理想的增透效果。

    以上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改变了镀膜镜头对色彩的还原特性,造成了单层镀膜偏色的特性。但是由于消色镜头中火石玻璃的对偏向透过性反作用,中心波长的选择造成的影响是主要的。

    除了提高的光透过率,减反膜还应该有中性的色彩还原。为了设计色彩还原中性的单层减反膜的,一般中心波长选择在480nm-540nm的蓝—青色光段,而且以480nm-520nm为多。因为加上光学玻璃对光的吸收,在短波处光线损失比较大,为平衡色彩,单层减反膜的中心波长都尽量偏短,尽量少反射损失短波光。但是中心波长短于460nm,目视很难分辨膜色的中心波长差异,所以比460nm短的单层膜中心波长一般不采用。如不考虑色彩因素,中心波长可选550nm的黄绿光,理由是人眼对这一波长的光线最敏感,而且这一波段波长较长对灰尘和薄雾有较强的穿透力。但同时这种情况下短波光在镜头漫反射比较严重,进入光路后会严重降低景象的对比度,形成严重的灰雾现象。为了过滤短波杂光,常在光路中人为使用黄玻璃过滤蓝色杂光。

                                       二、全表面单层镀膜 (FC)

    所有接触空气的玻璃表面都镀了单层减反增透膜。如果在所有的空气介面上都镀上单层减反增透膜,会在一个波段上取得更高的透光率。为方便工艺,在全表面单层减反膜的设计中,某一片的二个面中心波长通常一致。

                                    三、多层减反增透膜和宽带膜 (MC)

    单层膜的剩余反射率仍显高,偏色现象比较严重。要进一步提高透光率,可用双层V形增透膜,用第一层镀膜控制镜片的反射率,第二层镀膜改善光透射率。对于单层氟化镁膜,光学玻璃的折射率ng是太低,可先镀一层厚度为λc2/4(λc2为光在镀膜中的波长)的折射率大于镜片折射率的一氧化硅膜(折射率为nc2),这时薄膜和基片的组合系统可以用一折射率为v=nc2^2/ng的假想基片来提高镜片的折射率,然后镀上一层λc1/4氟化镁膜层来减少反射率。但对于偏离λ的波长,不能等价也不能满足干涉相消的条件,故分光曲线呈V形,色彩仍不平衡。

    要进一步消除彩斑幻象,平衡色彩可用双层或多层W形宽带减反增透膜,多层减反增透膜系还原真实色彩,并不是要求镜片在可见光(370nm—680nm)光谱范围内透过率一致。而是要求在蓝、绿、红光(370nm—480nm、500-550nm、580nm—680nm)三个通道通过的光线恰好可以合成标准的白光。这种膜系的反射率曲线在520nm-540nm区间形成一个0.8%左右的反射峰,在440nm和640nm处有二个反射谷,形状像W曲线,所以叫W形减反增透膜。这种膜系的反光为翠绿色所以也称减反绿膜。

    多层减反增透膜在工艺上一般有以下特点:

    1、一般在镜头的第一片的第二面或第二片上镀多层减反膜,以增加装饰效果。多层宽带减反增透膜以翠绿色较多,比较美观。

    2、一般在曲率半役较大的表面上镀多层膜,以便在工艺上使多层膜的膜色保证均匀。

    3、一般在低折射率材料的镜片上镀膜。对单层减反膜而言,低折射率基底的减反效果不如高折射率基底的减反效果。而对多层膜而言,多层膜的设计可以在不同折射率基底的材料上实现几乎相近的减反效果。

    4、根据经验,镀膜面数在16个左右时,选用2个面镀多层膜;镀膜面数在10个左右时,选用一个面镀多层膜即可基本满足技术要求。选用多层减反膜,一般在同牌号的玻璃,或折射率接近的不同基底上实施。这样可以只设计一种多层膜膜系。更重要的是,从工艺实施上更为方便,从品质保证上更为有利。

                                       四、全表面多层镀膜(FMC)

    即在所有接触空气的玻璃表面都有多层减反增透镀膜,是最好的镀膜。采用全表面多层宽带镀膜的望远镜具有最佳的透光率,视野明亮;色彩还原平衡真实;镜头反光很少,很好地控制了眩光和重影,即使在逆光或明亮背景下也能很容易地看清楚阴影里的物体。但是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仅应用在高级的品种上。

                                       五、镀膜的颜色和反射强度

    对于选择550nm波长的膜系而言,由于有较多的红光和更多的蓝光反射所以镜头反光呈蓝紫色。由于玻璃吸收和镜头反射成像一般偏黄。常见于重视透光效率而对色彩还原要求不严的军民用光学仪器和黑白像机、老式望远镜等。这种镀膜一般叫蓝膜。

    为了补偿光学玻璃对于短波光的吸收,现代光学仪器一般选择480-520nm的蓝—绿色光作中心波长,对于选择绿光高频段(青绿光)作为中心波长的镜头镀膜、全表面镀膜和双层窄带型镀膜,同选择550nm波长绿光低频段(黄绿光)的镀膜正好相反,镜头反射较多的蓝光和更多的红光,呈暗紫红色。这种膜色在各种彩色镜头,光学仪器和望远镜中也比较常见。

    对于选择蓝光作中心频率的镜头镀膜、全表面镀膜和双层V型镀膜而言,有较多的绿光和更多的红光反射,在镜头前混合成棕黄或橙黄色反光。由于增透较多的蓝光弥补了玻璃吸收,所以色彩比较平衡(有少许色差)。这种镀膜在各种彩色镜头,望远镜中应用十分普遍。也叫琥珀色镀膜。

    具体选择蓝—绿光的那一个波段作中心频率同光学玻璃基底的吸收特性和厂家的色彩偏好或风格有关。视具体情况而定,二者在性能上等价,无优劣之分。

    对于W型宽带多层镀膜,在红光和蓝光波段上有两个增透峰,所以相对而言绿光反色较多,与其他两个波段的剩余反射相混,镜头通常为暗翠绿色。绿色双峰膜的色彩还原优于以上镀膜。

    多通道宽带多层镀膜在三个以上波段增透,一般有3—4个通道。三通道镀膜增加了绿色增透峰。这类镀膜的反光最少,色彩还原最逼真,是最高级的镀膜。但镜头反光却不像想像的那样是黑色的,而是很暗的红色。因为玻璃基底对绿—蓝高频光有吸收,为了取得中性还原,设计时有意让极少部分红黄光反射,以平衡绿—蓝光损失。这样才能取得镜头后面取得白色的混合光。

    单层镀膜和双层V型镀膜即使选择相同的中心频率,其膜色也是不一样的,因为对于该频率的光反射强度不同。但是单层镀膜的反射明显强于双层V型镀膜,也远远强于其他多层膜减反增透膜。镜头镀单层膜、多层膜和全表面镀膜除颜色略有差异外,表面反光强度则相差较大,所有的全表面镀膜比只在几个镜面上镀膜的反光强度弱。多层多通道增透减反膜的反射强度又明显比两通道的要弱。所以可以从镜头反射上判断一个膜系的优劣,反光越弱、越暗的镜头越好。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2/200312262194429661.jpg"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3-12/200312262194429661.jpg\');}"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6 21:09:51编辑过]

发表于 2003-12-14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蛙!这么专业
发表于 2003-12-14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专业了吧?
我都没有看!◎!!!!
来点通俗的啊!
发表于 2003-12-14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帖子很好,有一点疑问提出.就是"当nc=√ng或者镀膜厚度为光在膜层中波长的1/4时 d=λ/4nc"此句中"或者"是否应为"并且".另外,一般都要指出是λ/4的奇数倍,即公式应为ncXd=(2k+1)λ/4. (k=0,1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能使指定波长λ处的反射率为零.文章有深度.论坛中应有各种层次的文章.满足不同网友的要求.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3-12-14 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3-12-14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eles在2003-12-13 19:00:31的发言:
你的帖子很好,有一点疑问提出.就是"当nc=√ng或者镀膜厚度为光在膜层中波长的1/4时 d=λ/4nc"此句中"或者"是否应为"并且".另外,一般都要指出是λ/4的奇数倍,即公式应为ncXd=(2k+1)λ/4. (k=0,1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时,能使指定波长λ处的反射率为零.文章有深度.论坛中应有各种层次的文章.满足不同网友的要求.


您说得正确,确为笔误,下次应多审稿。谢谢指出!
发表于 2003-12-15 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发表于 2003-12-1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提一下。

呵呵!刚才“吵架”去了,还没仔细看。
发表于 2003-12-15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北旅之星”大哥,欢迎多提意见阿!
发表于 2003-12-18 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远镜的装饰膜

                                                  —雷力铭

    望远镜的装饰膜不同于减反增透镀膜,它不是完全为提高镜头光学素质而设计。而是为了扩大销路,适应消费者的心理和其他需要,而针对其并不复杂的用途,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光学性能来提高装饰性的。

    由于顾客一般对宝石般闪光的物体和“红外线”和“宽带绿膜”之类的神秘事物感兴趣,所以望远镜的装饰膜一般是反射较强红色或绿色。装饰膜一般用为达到装饰目的改变了中心波长的普通增透膜或针对某一波长的强反射膜。下面分别以青绿色膜和红宝石膜为例进行说明。

    1、青绿膜

    较厚的单层镀膜反射青白色光。根据衍射理论,镀膜较厚,减反的中心波长也向长波段(红光)方向偏移,此时有较多的蓝绿光反射和较少的红光反射,由于蓝绿混合光的颜色是青色,红绿蓝混成白色,少量白光和青光相混形成饱和度较差的青白色反光。因为采用单层镀膜所以反光比多层膜强。采用这种镀膜的镜头一般而言色彩偏红,视野里的景物被常常被地修饰得艳丽了许多。但是人眼对长波光不是特别敏感,所以不是观察的最佳选择。但是比较亮的美观的青绿色镀膜能取得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与翠绿色双峰宽带膜一样是“绿膜”所以销路往往不错。

    2、红宝石膜

    红宝石镀膜是美国TASCO公司的专利产品,是一种红色强反射带通膜,因为反射具有红宝石光泽而得名。目的是为了在沙漠戈壁、雪地、烈日下反光的水面等强光环境下高清晰观察而在保留望远镜的大口径的前提下,用反射减少红光入射来减弱强烈光线对肉眼的刺激,并增加镀膜的装饰效果。技术上把镀膜厚度设计成波长650nm的红光在该镀膜中波长的1/2就能把这个波段的红光几乎全部反射,从而使镜头变成闪亮的红色。由于镀膜的增透能力只与镀膜和玻璃基底的折射率有关,所以在其他波段该膜是增透的。但是由于大量红光损失,色彩还原一般明显偏青蓝色。其意义相当于在常规大口径望远镜上加了固定的的淡青蓝色滤光片。这样还使透过镜头的光中心波长变短,根据提高衍射分辨原理,清晰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在光线微弱的环境下对地观察,由于肉眼感光细胞的只对蓝区短波光敏感,所以损失的红光实际上对成像亮度影响不明显。其实在黑暗条件下所有望远镜都差不多,因为都看不清。但是在黎明和黄昏,肉眼能够分辨颜色的情况下,由于该镀膜大量反射主要的照明光线—长波红光,所以亮度明显较差。而且短波光对烟尘、薄雾的穿透能力差,所以在不良天侯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下该镀膜表现较差。该膜的有偏差的色还原和对光线的损失,也使其不适于需要对色彩细腻描述观鸟和观察微弱天体等较严肃的场合。但是它有漂亮的闪耀着红宝石色彩的时尚外观和特定环境下的通途,消费者对“红外线”的某些误解也使它备受的欢迎。TASCO公司就有一个系列的产品全部镀上了这种耀眼的反射膜。

     另外,还有强反射绿膜、黄膜和反光不太强的红膜等,原理分别和红宝石膜和青绿膜相同,就不再逐一说明了。
发表于 2003-12-18 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点商榷:
1.常见的强反射红膜是多层增反镀膜,不仅仅对红光损失较大,在别的波段也未必是增透的,单层红膜的由于反射红光不够亮(只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装饰效果不佳,看过厂家的图表,多层红膜对红光的反射率超过60%。
2.红膜不能提高分辨率,因为还远远达不到衍射分辨率
发表于 2003-12-18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第一个界面损失4%,第二个损失3。8%这显然是直接计算出来的,但实际中,如果都不镀膜,第二个界面损失更大,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和从玻璃射入空气的反射率不一样,后者要高。
相位差整数个周期时,不是全反射,而是两束反射光的叠加。由于一个界面反射不过百分之几,所以不会出现全反射的现象。
发表于 2003-12-18 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多层镀膜的残余反射已经很小,对色彩还原的影响可以忽略,残余反射的颜色和厂家的膜系设计有关,并不一定哪种颜色最好,多通道宽带多层镀膜未必是暗红色,Fujinon,nikon等就是暗绿色的。另外颜色的平衡并非一定要在一个界面上完成,因为一个光学仪器是一个系统,有很多界面。随便看一个高档的摄影镜头就会发现,各个界面的镀膜颜色不尽相同。
发表于 2003-12-18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under在2003-12-17 19:21:22的发言:
两点商榷:
1.常见的强反射红膜是多层增反镀膜,不仅仅对红光损失较大,在别的波段也未必是增透的,单层红膜的由于反射红光不够亮(只能达到百分之十几)装饰效果不佳,看过厂家的图表,多层红膜对红光的反射率超过60%。
2.红膜不能提高分辨率,因为还远远达不到衍射分辨率

1、镀膜改变了镜头折射率有增透功能。
   红宝石膜确未多层,该贴以前发过,再回贴中说明了此问题。其他如你所说。
2、次为对红膜的说明,一些使用者的确反映红膜较锐,至于原因不好区分是源于其设计目标:在强光下实用大口径,较短的波长还是主观因素。所以提出以供不同读者参考。
发表于 2003-12-18 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under在2003-12-17 19:28:28的发言:
另外,第一个界面损失4%,第二个损失3。8%这显然是直接计算出来的,但实际中,如果都不镀膜,第二个界面损失更大,因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和从玻璃射入空气的反射率不一样,后者要高。
相位差整数个周期时,不是全反射,而是两束反射光的叠加。由于一个界面反射不过百分之几,所以不会出现全反射的现象。


1、通常资料上都如此计算,从光疏介质至光密介质货相反的计算方法可能确有差异,但未见有关资料,没有数据,不好比较差异,如有相关资料,请提供以便完善。

2、相差整倍确会引起理论上的全反射,有损失。实践上该原理被用于激光机的反射腔
发表于 2003-12-18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膜确实为多层,这在一些专业的光学期刊中有文章提及,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他们设计的红膜为7层,装饰效果不错,对光学损害也不大。
红膜不可能提高分辨率
发表于 2003-12-18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镀膜类似一个滤波器,不可能瞬间截止,看过增反红膜的透光率-波长图,在大部分可见光波段,透光绿都不及单层增透镀膜。
镀膜使得光程为波长整数倍时候,只能增强反射,但不是全反射,激光谐振腔两边是半透,不是全反。
发表于 2003-12-18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under在2003-12-17 19:38:39的发言:
现代多层镀膜的残余反射已经很小,对色彩还原的影响可以忽略,残余反射的颜色和厂家的膜系设计有关,并不一定哪种颜色最好,多通道宽带多层镀膜未必是暗红色,Fujinon,nikon等就是暗绿色的。另外颜色的平衡并非一定要在一个界面上完成,因为一个光学仪器是一个系统,有很多界面。随便看一个高档的摄影镜头就会发现,各个界面的镀膜颜色不尽相同。


1、暗绿膜应为双通道膜,被称为翠绿膜或绿色双峰膜。双通道膜也常被叫做多通道膜(多于一个通道)。

2、关于细微色差对成像质量,对比度的影响,可参看最近的佳能产品介绍,上有关于色彩还原的详细描述,因篇幅较大,不再贴出。请原谅。

3、关于个光学界面选用不同中心波长一事,是普遍存在的。在俄罗斯望远镜与西方望远镜的一文中明确指出俄镜目、物镜中心波长不同。这种情况在摄影镜头中和透影设备、眼镜片等中更普遍。所以文中用了“通常”一词,且指出目的是为了方便工艺、保证质量、节约成本。同时该文较偏重国内,熊猫、凤凰等及其外销产品含相机镜头常采用以上标准,起透光率指标也是国标。
发表于 2003-12-18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funder在2003-12-17 21:38:05的发言:
红膜确实为多层,这在一些专业的光学期刊中有文章提及,其中有一篇文章提到他们设计的红膜为7层,装饰效果不错,对光学损害也不大。
红膜不可能提高分辨率

我也看到过,但对于后者我无法做出判断。
发表于 2003-12-18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远镜的减反增透镀膜 附 望远镜的装饰镀膜

镀膜类似一个滤波器,不可能瞬间截止,看过增反红膜的透光率-波长图,在大部分可见光波段,透光绿都不及单层增透镀膜。
镀膜使得光程为波长整数倍时候,只能增强反射,但不是全反射,激光谐振腔两边是半透,不是全反。

单面全反,我可以在晚些时候该你具体证据.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