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上已经有了一些77, 88的(七倍八倍)还有一个77的炮筒,独缺一个较高倍的双筒。再加上熬不住SW特惠的引诱,上了这只双筒。
眼拙,发烧时间不长,买来后也就阳台看看后面的建筑群和月亮、星星之类的,所以不敢妄谈评测。但论坛上似乎对此镜的评述也很少,章老师虽然也进了此物,但品说也寥寥几句。有鉴于此,我想发表一下孤家寡言,迎接砖头的到来。
做工方面(0-10分制):
1. 外形(9.5):0.5留给镜友们发挥想像。反正我缺艺术细胞,想不出哪能更完善。
2. 工艺(9.8):作为工具够了,再好就过了。
3. 操作及人性化:9.5:背带很精致,设计合理,中间弹性部分还带有弧度,能很好贴合于颈背部而不是挂在脖子上,非常人性,赞一个!调节背带的长度也非常方便,应该是独创吧。多出来的部分垂下来不由得让我想起吊袜带,甚是性感!(自我鄙视一下)。扣环也很合理,外表简洁而且牢靠。目镜盖和物镜盖也很好用,说不出哪些地方还能有所改进。
为什么不是满分呢?调焦轮逆时针明显比顺时针手感重。我想这应该不是故意这样设计的。
4. 配件(8.5):SW 比较厚道,随镜子送了傻瓜机接圈(有用,但用处不大)和脚架结合器。但不知道是否是个例:脚架结合器与镜子是公/母方式结合的,把手往上一扳就紧了。但我这个把手往上一扳虽然不至于镜子会脱落下来,但明显是松动的(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上下摇动)。虽然不影响使用,但心理总是不爽。而且这个接口单卖说是要上千RMB的。有办法可以解决吗?
光学方面(0-10分制):
1. 色差(7.5):规格上的3片物镜原以为色差不会明显。可能要求高了点,对高倍镜色差可能是个难题。但SW的商标不能不让我对它严要求、高标准。在自然环境中色差可能不明显,但我窗外都是白色的楼宇轮廓、白的空调外机、天线之类的。在大白天光线好的情况下,SW 15X56看这些东东即使中心部位也能轻易发现色差(紫边,黄边),边缘更加明显。晚上看月亮,周围明显一圈薄薄的‘彩边’。数码单反玩多了,对‘紫边’也特别敏感!高倍也不是必然有色差的,我的Leica APO单筒色差几乎不可见。
2. 色彩还原(9.5):非常好,实际使用感觉不出有偏色。实验室环境可能有一丝偏黄,但没有实际意义。至于高手们说的艺术感,美感,可能我确实缺乏这方面的细胞,始终也没察觉不同的镜子在这方面的差异。但就色彩还原方面还是比较真实的。
3. 鬼影杂光类(9.5):极端情况下有轻微的鬼影。另外,由于没有牛角罩,目镜会反射背后的光线。但我想这些都是情理中的。相反对比62-8WYJ(98厂),62的杂光在极端情况下可比万花筒!
4. 清晰范围(9.0)边缘清晰度可以接受,中间80%左右(估计)非常锐利。在这之外清晰度略有影响。似乎对实际使用没什么影响,因为人眼的清晰成像圈更小(眼珠子不懂是无法区分中间和边缘清晰度差异的),何况SW 15X56边缘的清晰度虽比MS7X50,Leica 8X32,Nikon 8X20 HGL不如些,但差的不明显。
5. 锐利度(9.2):锐利度不能说到极致,但已经够锐了。可能比MS7X50,Zeiss FL系列的差一些。但比Nikon 8x20还是明显锐度和对比度要高些。可能与Leica 8x32BA(借人了,还没拿回来)差不多。
6. 景深(9.5):近处景深浅(100米内),100米外基本在超焦距范围内,不用反复调。而且入焦明确,不用像62那样转了半圈看看清晰度也差不多,好用!
7. 最近对焦(8.5):8米,算是可以了,这个倍率再近可能技术上难以实现吧。但近距离用大物镜高倍率的高级双筒来看静物,这种浅景深、立体感、玲珑剔透的感觉是自然眼无法享受的震撼!
8. 视觉(9):视野开阔,感知视角在60度以上。不知道是否因为提供了大视角而牺牲了色差的控制。
9. 亮度(9):对得起口径倍率比。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感觉晚上看东西的立体感,锐利度和反差更佳(相比其他白天表现类似的镜子)!
总结:值得拥有!唯一的遗憾是色差比期望的高。其它方面如不苛求,几近完美。手持可用,上架极好,有一定的便携性。
[ 本帖最后由 bobymlu 于 2009-9-15 06:34 编辑 ] |
-
结合处(不紧,不爽)
-
拱形背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