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宇宙解密(4)----常见天体杂说(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5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画王845 于 2011-3-5 13:48 编辑

1〉月球是怎么形成的?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尽管如此,月球对于我们今天的地球人来说,依然有着那么多的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关于这一点,曾经有过很多种说法和猜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捕获说------某个天体在经过地球附近的时候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被滞留到了地球的身边。母子说------月球是从地球上分离出去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兄弟说------地球和月球是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同时诞生的俩儿兄弟。而近年来的探索发现的证据以及研究结果,却更支持1970年代被提出的巨人冲击说(Giant  Impact)------一个块头很大的家伙冲撞了地球造成的(见下图)。
1.jpg

  但是,一次冲撞怎么就会诞生出月球呢?它的过程是这样的。一个体积相当于火星的天体(火星的直径约6792公里,大约是地球的二分之一)从侧面,就像要把地球挖掉一块那样,冲撞到了地球远离太阳的那一侧。由于受到这么巨大的冲击,那个天体以及地表的一部分都飞散到了天空。飞散的物质围绕着地球形成涡卷的状态(见下图)。
2.jpg

  这个时候,比较重的物质会落向地球(铁质等)。而其他物质就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汇集成团。大约一个月之后,就形成了现在月球的90%的状态。然后,又经过了大约一年的时间,终于在距离地球约2万公里的地方,形成了月球。

请看下面:冲撞的示意图。
3.gif

  在以上的各种假说中,为什么只有Giant Compact说最受支持呢?因为最近的研究找到了以下的证据。

  1〉月球上不仅没有水,就连容易产生气体的物质也完全不见踪影。这说明月球曾经是一个非常高温的环境,那个时候,不要说水,就连岩石也呈融化状态。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巨大天体相互冲撞后产生的超大热能。

  2〉几乎整个月球表面都被一种叫做斜长岩的白色岩石覆盖。这种质量很轻的岩石,是岩浆在冷却的过程中形成的物质。这也证明了月球过去曾经是一个超热的星球。

  3〉地球和月球的内部密度相同,成份非常相似。这跟天体冲突时挖走了地球表面而形成了月球的假说不谋而和。

  我们知道,地球是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根据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的样品分析,我们得知月球是在地球诞生之后形成的。这也间接地给巨人冲撞说提供了支持。


2〉彗星也是太阳系天体中的一员?

  答案是YES!彗星是围绕着太阳做公转的,属于太阳系内的小型类别的天体。它们跟其他小型行星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组成成分的不用。彗星的成分,说的形象一点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被尘土污染了的雪球,那样也就相差不远了,因为它是由含有灰尘颗粒的冰块组成的。太阳系内天体的共同点之一,就是它们都拥有固定的旋转轨道。大多数彗星们也是一样,它们一般拥有类似双曲线般的轨道,有明显的近日点和远离太阳的远日点。著名的哈雷彗星就是按照每75年一次接近太阳的周期运转的,它上次接近地球是在1986年,下次将在2061年再次接近我们。
4.jpg

5.jpg

  这些个每间隔老长时间才露一小脸儿的彗星们,都是打哪儿来的呢?

  1950年荷兰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按照轨道计算,反方向推算出这些彗星产生于距离太阳1万光年的遥远的地方(以我们目前宇宙飞船的速度,大约需要飞翔4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奥尔特云。这个被称为奥尔特云的东东,是一个由无数微小星体组成,看起来有点儿像个蛋壳,把整个太阳系包裹着的超大星云,并且被认为在海王星的外侧有带状连接的存在。这个奥尔特云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阳系的边界(从空间意义上来说)。
6.jpg


3〉彗星的构造

  大体上来说,彗星由慧核,慧发和慧尾这三大部分组成。
7.jpg

  彗星的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形象地说,就是个“脏雪球”。
8.jpg

  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

  慧尾的样式有很多,大体上来说有两种。一种是灰白色的尘埃之尾,另一种是青蓝色的离子尾,它是由于太阳风的压力造成的,所以离子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9.jpg

10.jpg

4〉近年来到访的著名彗星

  ①1986年的哈雷彗星
11.jpg

下次想再看到它,就要等到2061年了。
12.jpg

  ②1997年的海尔-波普彗星
13.jpg

肉眼可见时间持续了9个月的著名彗星。
14.jpg
跟哈雷彗星不同的是,它是一个非周期彗星。也就是说,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了,因为它一去不复返了。

  ③2007年的麦克诺特彗星。
15.jpg

  最大的特点是它扇形的尾巴。曾经让天文爱好者们愤愤不平的是,只有在南半球才更容易观看到这个数十年来出现的最大的彗星。
16.JPG

5〉流星以及流星雨

  看到一颗划过夜空的流星后,立刻双手合十,闭目许愿!-----这可能是全体地球人都愿意相信的迷信之一了(另一个就是关于UFO的种种神话)。
17.jpg

  流星被称为星,实际上它们并不是星,它们真正的身份,是漂浮在宇宙里的颗粒尘埃,来源是彗星轨道上的残余物。它们的尺寸很小,可能超出了一般天文爱好初学者的想象,只有数毫米到数厘米,重量也不过数克而已。称它们为星实在有些勉强。它们之所以如此耀眼,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它们被彗星的引力牵引,进入地球大气层后,由于跟大气的摩擦而产生的发热以及发光现象。流星的速度一般是每秒数十公里,速度极快。肉眼可以持续观看的时间,一般都在1秒以内。朋友们下次看到流星的话,想许愿的要快哦。转眼即逝,就是这个意思了。

  彗星尾部的尘粒是如何进入到地球的大气层里来得呢?我们来看看下图,慧尾在轨道上留下的痕迹(见下图)。
18.jpg

  在地球的公转轨道跟彗星的轨道相交叉的地方,留在彗星轨道上的微小尘粒就会被地球的引力吸引而冲入大气层,燃烧发亮。
  下图中所示的,就是著名的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示意图。
19.gif

  就算没有亲眼看到过,我想大多数成年人也一定听说过狮子座流星雨这个说法吧。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每当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当年或笠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20.jpg

6〉最著名的七大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每年的10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由于哈雷彗星轨道与地球轨道有两个相交点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和宝瓶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南金牛座流星雨,北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400颗。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我国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顺便说一下,明年(2011年)最有看头的流星雨是哪一个呢?答案是6号的天龙座流星雨,世界上所有的天文爱好者都会在那几天仰望星空,实现心灵的大聚会吧!(附天龙座照片如下)。
21.jpg


7〉北极星

  由于北极星的位置恰好在沿着地球的地轴线向北延伸的空间点上,所以我们给它命名为北极星。在北半球的人们发现它并不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是夜空永恒的指路灯塔。

  但是,大家知道么?从现在算起,1万2000年以后,现在的北极星将不再是北极星了,到那个时候,北极星的位置将被著名的织女星取代。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地球的岁差运动现象造成的。什么是地球的岁差运动呢?请看下图:
22.gif 23.jpg

  在太阳以及月亮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地球的地轴倾斜了大约23.4度(这也是在地球上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原因)。随着地球的自转,地轴的方向也在很微小地一点一点地在移动(岁差运动),形象地说,有点像一个逐渐在失去转动势能的陀螺,晃动着身躯旋转的样子。它的运动周期是2万6000年,也就是说,2万6千年后,地球人依然会把现在的北极星称作北极星,但是从现在算起的1万2000年以后,地球人将把织女星叫做北极星了。
24.jpg 25.JPG
发表于 2011-3-5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知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点天文知识还是很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