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80mm观鸟镜初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7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地新组建观鸟会,我受命寻觅一些适合入门者使用的廉价观鸟镜。
从老刘处订购了80mm观鸟镜以后,就开始苦等,今天终于到手。
巨大的一个纸箱子把我吓了一跳,打开才感觉到老刘的细心--镜子并不大,外面厚厚实实的全是泡沫包装。
镜身做工比我想象的好不少,没有一般国产货的毛刺。调焦轮阻尼均匀顺滑,感觉很上档次。
配付的望远镜套则很差劲,粗糙,到处都是线头。而且结构不合理,无法把镜子藏在套子中架上三脚架观测,和国外产品镜套相差很远。其实这个方面本应是我国强项,看来是国内厂家没有引起重视所致。
棱镜室和脚架支脚为工程塑料制成,在减轻了重量的同时让我对它的耐用产生了一丝担心,看来用的时候还是要小心爱护一些。
因为现在手头没有其他的镜子作为比对,只能先试一下感觉。
环境为南方阴天的下午,在大片天空背景下观察。应该说是相对比较严酷的测试环境。
加上25倍目镜观测的感觉:
1、分辨率相当高,100多米外的白头鹎羽毛根根可数,边缘分辨率下降不甚明显,仍然可以对鸟进行仔细的观察(对于野外观鸟,这很重要);
2、色彩还原好,在阴天逆光情况下鸟羽色彩分辨明晰,无明显偏色;
3、通过视野中的电线观察,可见视场平整度不错,即使在边缘也无很严重的畸变(还是略有枕形弯曲,但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4、景深很浅,需要仔细调焦;
5、色散,焦点处色散控制还不错,在前述环境中观测鸟类无明显色散,观察明亮天空背景下的电线,有细微色边但不明显。但是离开焦点稍微一点距离的物体,色散就开始增加,背景中脱焦的物体,色散很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观看的舒适性。好在不影响对焦点处主体的观测。

总体感觉是相当不错的入门级观鸟镜(别的很多单筒只能称为观景镜或者观靶镜)。明天带去和KOWA 824进行对比测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6 17:32:35编辑过]

发表于 2004-3-7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2、
换上50倍目镜后,色散明显增加,分辨率略有下降,估计在晴天时表现会好一些。
作为观鸟,我觉得还是25倍目镜比较适合。
实际上倍数增加,能看到的细节未必增加很多。
不知道30-60倍变倍目镜效果如何。
发表于 2004-3-7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很奇怪,那些破鸟有什么好看的?
发表于 2004-3-7 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
还是人好看啊!!!!
发表于 2004-3-7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带去和KOWA 824进行对比测试。???


太好了!我在上海见过过款KOWA镜子(是823斜视的),这个系列的观鸟镜是KOWA高端产品,82mm口经,采用了超低色散萤石物镜,全表面mc膜,上海报价近9000元(含变倍目镜),可是当时没好意思拿出我的80mm观鸟镜比一下,这次“HAPPY分子”能有这个机会,望仔细对比一下!各个方面!
发表于 2004-3-7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kowa一般是配一只很大的20-60(?)变倍目镜,如还有机会对比,我可借您一只我部供应的20-60变倍目镜同时比一下。
发表于 2004-3-7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多谢老刘。和KOWA824随时可以对比,这是我们协会目前最好的一部“重武器”了(草创初期,装备还不多)。配一个20-60变倍目镜和一个20倍目镜。
等我们这次对比测试完成后,再进行“北旅牌”变倍目镜测试。
另外,我也是初涉望远镜领域,评测方式比较主观,盼望老刘和各位镜友多多指教,让我的测试更科学合理。
发表于 2004-3-7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才能拿到824,上午先对单筒的望远镜套做了点小改造,现在镜子可以连套一起上三脚架观测了。等拿到数码相机后上个图。
建议老刘和厂家联系时候要求他们对套子做一点小小的改动,实用性就可以增加不少。
发表于 2004-3-7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刘有空来我这和我的80-1200对比一下看看如何,另外还可以跟sw的变焦目镜和FS-102都对比一下!
发表于 2004-3-8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lxyfuzz在2004-3-7 12:34:06的发言:
老刘有空来我这和我的80-1200对比一下看看如何,另外还可以跟sw的变焦目镜和FS-102都对比一下!


好啊!尽管这样比对国80mm观鸟镜严重不公平,但还是愿试一试,咱俩一块写测试报告。有可能二个月后去京,也可我寄去一样品你比较一下。[em07]
发表于 2004-3-8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下午用80MM单筒+25/50倍目镜,和KOWA 824+20-60倍变倍目镜进行了观测对比。

测试一:
中午13点30分左右,多云天气,侧顺光。算是观测鸟类最好的光线条件。在112米距离(用激光测距仪定距),观看暗绿绣眼(一种体长10厘米左右的小鸟)。
对比下用目测可以看出,80MM单筒比KOWA824暗,同时偏黄。
80MM单筒可以清晰地分辨绣眼的特征,能够观察到鸟眼周围的一圈白眼眶。对比KOWA824,同样可以观看到这些特征,白眼眶的边缘更加锐利一些。在100多米的距离,分辨直径不到1厘米的眼眶,可以认为分辨率已经合格。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80MM单筒观看视野内整体略偏黄,但是[B]焦点处鸟的色彩却基本没有偏色[/B],说明偏黄是在KOWA824对比下产生的,在这种光线条件下不影响观测;
换用50倍目镜,可以看出虽然分辨率略有下降,但是可观察到的细节仍然明显增加,[B]且在这种侧顺光条件下,没有可见的色差[/B]。在此要推翻我昨天初步观感中说观鸟时50倍目镜不如25倍的说法。

测试二:
条件同上,在72米距离观察白头鹎。用50倍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鸟啄食果实时头颈部羽毛的起伏,羽毛清晰可辨。
问题和昨天提到的一样,焦外成像不好。焦点对准白头鹎,鸟非常清晰无色散,但是背景中的树叶出现了色散镶边。对比KOWA824整个视场非常干净,焦点以外只是逐渐开始模糊,没有可见的色散。这个现象对观看舒适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对仔细观察焦点处的目标则无碍。

测试三:
下午17点43分,傍晚。同上两支镜子,同时一台俄罗斯产的460单筒加入测试;正逆光(背后上方就是落日),68米距离观察一只白头鹎。
80MM单筒可以清晰观察到鸟的身体特征(不同区域羽毛颜色变化、形状。较大的羽毛清晰可辨),[B]但是鸟的边缘可见明显的色散[/B]。对比KOWA824,整体视野内偏黄明显,亮度低于KOWA824;
KOWA824,在这种恶劣的光照条件下,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分辨清晰,无可见色散。
此时的460单筒,肉眼观察感觉亮度和80MM单筒差不多。令人惊异地,偏黄的情况居然也比80MM单筒好一点点。但是分辨率上完全不是80MM单筒的对手。鸟身上只能判断不同区域的毛色,无法分辨单根的羽毛。

测试四:
环境同上,侧逆光,观察54米远处电线上的一只雄性北红尾鸲(体长约14厘米)。
80MM单筒观察,分辨清晰,色散情况较测试3大大改善,但仔细观察,在鸟身边缘仍然可发现镶边情况,只是非常轻微,可以认为不影响观察。
其他两支镜子的表现比较类似测试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7 21:14:16编辑过]

发表于 2004-3-8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老刘说的,这是一场严重不公平的较量。80MM单筒的价格还不到KOWA824的十分之一,能有如此的表现,尤其是分辨率上非常优异的表现。可以说对观鸟是非常重要的。460虽然价格更廉价,但是分辨率相差较多,难以完成远距离观察任务。
同时可以看到,该镜子主要的缺点,一是“焦外成像”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观察舒适性。同时也要求非常精确地对焦,让目标是在焦点上,这样才能保证目标的成像素质。这里要夸一下80MM单筒的对焦手感非常非常之好,比KOWA824更加顺滑舒服,这点保证了可以轻松对焦。
第二就是大逆光情况下成像素质下降比较厉害,不过还是可以分辨鸟类的特征,以及大的羽毛,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总体而言,我觉得这是一款很值的入门观鸟单筒。

当然,80MM单筒拿到手不过一天另几个小时,这些测试都是非常浮浅的。更多的优点和缺点将会在今后的使用中表现出来。我比较关心的是两个问题:1、耐用度;2、经过一定时间后的光学性能;(有些镜子用一段后性能会下降,不知是否由于内部装配较松,长时间运动后出现旷量所致)。3、密封程度;

另外,野外观鸟变倍目镜确实方便很多,手忙脚乱地换完目镜,可能鸟已经飞走了。所以期待能测试老刘的变倍目镜,不知能否借一支给我?多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3-7 21:55:22编辑过]

发表于 2004-3-8 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82mm,去年8千多买的,今年涨价了。
发表于 2004-3-8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看来80mm观鸟镜较kowa824还是有一定差距啊,毕竟价格上一个七八百,另一个八九千,差十倍多啊!

有二点不明之处:
当时在上海看kowa823时,感觉较sw在亮度上相差很大,说明sw的透光率名不虚传,但kowa和sw在色差上都是明显可见的,当时是下午三四点钟,半阴天,背景天空下的树叶。当时很奇怪,一个是最顶级品牌,一个是有名的光学材料厂家的顶端产品,都是采用了昂贵的萤石物镜,而我手中的早期尼康60ED观鸟镜除亮度较低外,则无明显色差,如果kowa还在您手中的话,请再测试一下其色差情况。

另外就是80mm观鸟镜的色彩还原,不知是相对于kowa而言的偏黄,还是直接观测就可发现的?我刚用80mm和460比较一下,应460偏黄明显才对呀,您可将三架镜子目镜对着白纸,从物镜端看一下偏黄情况,这样可更简单直观些。
发表于 2004-3-8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观察的色差情况就是前面描述的,当时都第一时间用本子记录下来,应该没有偏差。
460与80MM的比较是肉眼看出来的,当时背景是傍晚略显红色的天空。
看上去80MM视野内的颜色比460更暗红、偏橙色一些。
现在想想也许不是偏黄,而是色彩表现更为艳丽?不过此时的KOWA824明显显得清淡,因而看到的鸟更鲜明,细节更多。
460因为此时相对已经很模糊了,所以谈不上什么优势了。
发表于 2004-3-8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这个镜子、KOWA824、460分别属于不同的鸟友,现在都带回家去了。暂时不能用白纸测试偏色,等下回再试验吧。
发表于 2004-3-8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焦外成像”,目前在摄影界是个很热门的话题,主观方面因素更多些,在望远镜中很少有人提及,但HAPPY兄所说到的“焦外成像”可能与景深有更大关系,景深大小应与结构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景深小的虽然对焦精度要求高,但在有些时候可能会产生好的作用,例如在背景繁乱的树叶中、草丛中,可以将焦点外的前景和背景大大虚化,突出观测目标,立体感更强。景深大小不能成为质量的标准,但从另一方面可能会反映出透光率的大小。

我这几天给你邮去一只变倍目镜,再比较一下。

耐用性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不过我以前谈到的“大改动”中就包括进一步提高耐用性。
发表于 2004-3-8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带回家了?我还想请您今晚顺便做一下星点测试:(

那就等一下变倍目镜收到后一起再测试吧,20-60目镜最大特点是在五六十倍时边缘像差非常好,在测试星点时明显可以看出。
发表于 2004-3-8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老刘了。
我说的“焦外成像”并非指景深浅。实际观测中,浅景深可以有助于对焦,得到更锐利的像。
但是好的焦外成像应该是离焦点由近到远均匀地模糊下去,而不出现色散、镶边、重影等情况。较差的焦外成像,典型如二线性(就是出现重影),另外就是今天看到的,焦点处成像很结实,没有任何色散,但是背景则出现了蓝色色散镶边。这种情况是会影响观察舒适性的,背景是拉杂的色彩,常时间观测会影响人的注意力,严重的话会造成头晕。
但是无论是摄影镜头还是望远镜,焦点成像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望远镜尤甚。因为我们要观察目标是位于焦点上,注意力也贯注在这里。
从摄影镜头来说,1、2千元的镜头根本谈不上什么焦外成像的,因为它们要考虑的是焦点成像的锐利、反差、层次等等。能谈论焦外成像的都是高档镜头。
我对望远镜不内行,但是估计对一台数百元的镜子去苛求焦外成像效果,不合适。
不过用这个镜子观察,一定要仔细对焦,否则可能因为对焦不准,目标在焦外,效果变差,而以为镜子不好。(相对地,高档镜子略微脱焦,只是非常细微地模糊,调整眼球可以补偿,不容易造成误解)。
发表于 2004-3-8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北旅之星在2004-3-7 20:58:40的发言:
好啊!尽管这样比对国80mm观鸟镜严重不公平,但还是愿试一试,咱俩一块写测试报告。有可能二个月后去京,也可我寄去一样品你比较一下。[em07]

确实不公平,但是我们要求的起点要高,别跟国内那些杂牌去对比,这样只会让您的产品满足现状,只有不断的最求高品质才可能有发展,我想等您来北京我约上另外一位高人一块评测一下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