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中国探测器首次登上地外天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1212121212121.jpg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平稳落月的嫦娥三号探测器。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白瑞雪、李宣良)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平稳“站”上月面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76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
发表于 2013-12-1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落月耀星辰 玉兔信步驅廣寒

--寫在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之際


  38萬公裡有多遠?它一頭是地,另一頭是月。一頭是夢想,另一頭是現實。

  38萬公裡有多遠?它一頭是古,另一頭是今。一頭是嫦娥,另一頭是故鄉。

  連接地與月,這一天,中國走過了古與今。這一夢,華夏兒女守望了千年。

  2013年12月14日,一個千年夢圓的日子--身披五星紅旗的嫦娥登上月球駕臨廣寒宮。中國成為繼美國、前蘇聯之后第三個實現月面軟著陸的國家。

  嫦娥登月有何秘訣?我們在嫦娥“三姑娘”出征的地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找到了答案。大涼山深處有條路,名叫探月路,路旁的三塊巨石銘刻著大字: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今夜,嫦娥落月、玉兔相隨,中華捷報、再震寰宇

  這是中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也是自1976年前蘇聯Luna 24探測器之后,人類月球探測器首次軟著陸。

  “無論從探月工程角度,從中國航天整體發展來看,還是從世界深空探測角度看,嫦娥三號落月成功都具有裡程碑意義。”探月工程總指揮馬興瑞說。

  月球朝向地球這一面的西北角:虹灣。

  這是嫦娥准確軟著陸的地方,也是未來3個月玉兔要信步探測的地方。

  “過去人類的著月探測大多集中在月球赤道附近,虹灣還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勘察探測過。所以嫦娥和玉兔在這裡的‘每一步’,不僅在書寫中國探月史,也在豐富世界探月史。”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歐陽自遠院士說。

  今夜,航天人無眠。他們把五星紅旗送上了38萬公裡之外地球的忠實伴侶--月球。

  十年探月路,托舉中國夢。嫦娥一小步,中國一大步。

  國際深空探測俱樂部,中國是一個“后來者”。約半個世紀以前,前蘇聯發射的探測器第一次掠月而過﹔1969年,美國人實現了載人登月,先后將12人送上月球。

  “我們願意國際合作,但高科技不會白給,隻能立足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確,美國早已把活人送上了月球。如果因為別人走得很遠我們就不走了,那我們的航天、深空事業隻能瞅著別人干。中國人就沒有作為。”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總指揮欒恩杰院士說。

  2004年立項以來,中國探月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獨立自主、有所作為的中國道路。

  今夜,嫦娥用“中國創造”在深空刻下“中國坐標”

  十年探月旅,十年創新路。

  探月之旅,開啟中國深空探測。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直刺蒼穹。作為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成功“繞月”。這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之后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裡程碑,標志我國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

  探月之旅,不斷托舉中國高度。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發射,此后獲得世界首幅分辨率為7米的全月圖﹔圓滿完成既定任務,超額完成拓展任務。目前,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飛到了距離地球6000萬公裡的遙遠深空。

  探月之旅,書寫航天嶄新篇章。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披挂出征。今天“三姑娘”瞄准虹灣著陸區穩穩“一落”--月面軟著陸。接下來,著陸器將在著陸區就位探測。而“玉兔”將緩緩駛離“走起來”--利用各種科學載荷進行月面巡視探測。

  今夜,我們舉目月宮裡的“三姑娘”,牽挂深空中的“二姑娘”,追思撞月的“大姑娘”。

  卻顧所來徑,步步是跨越。

  嫦娥三姐妹,肩負不同使命。不同使命,意味著一切歸零,嶄新開始。

  自主創新的關鍵在於突破核心技術。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三號任務有八大創新:我國航天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首次地外天體巡視探測﹔首次對月面探測器的遙操作﹔突破多窗口、窄寬度發射和高精度入軌技術﹔我國首次研建大型深空站,初步建成覆蓋行星際的深空測控網﹔首次在月面開展多種科學探測﹔首次在航天器上採用同位素熱源和兩相流體回路技術,滿足探測器月夜生存﹔研制了地球重力模擬等特種實驗設施,形成一系列先進實驗方法。

  “首次地外軟著陸和巡視探察,嫦娥三號的任務就這一句話,但極具挑戰性。與其他衛星或探測器相比,嫦娥三號新研比例更高。從著陸器到巡視器,到實驗設施實驗方法,80%的產品和技術都是新產品、新技術。”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說。

  從地球到月球到深空,中國航天人苦干實干,憑著自主創新的中國精神托舉中國夢。

  今夜,鮮花送嫦娥,掌聲送英雄--可敬可愛的航天人

  一批極富創造力的人才,永遠是我國高科技事業最寶貴的財富。

  夢想成真的日子裡,沒有理由忘記國防科工局、總裝備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科學院等組織、研發單位裡那些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人。

  是他們,讓中國人奔月的千年夢想照進現實。

  “我80多歲了,天天總還是想能和同志們在一起。對航天,就是這麼個感情。”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深情地說。老人告訴記者:航天是一片沃土,隻要一顆種子送到這片沃土裡,它就要茁壯成長。因為航天需要集體的力量,是集體的事業。

  嫦娥三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復雜、難度最大的任務。自2008年批復立項以來,先后經歷了21個月的方案設計、26個月的初樣研制、19個月正樣研制。

  在採訪中,我們時刻被航天人扑面而來的青春朝氣感染著。

  在這個集體裡,二十多歲的大學畢業生很可能在團隊裡跟著干學著做。三兩個回合下來后,你就可以帶領幾個人去做事情了。經歷過一兩次工程后,就可以獨當一面了。總師、副總師也就四十多歲。

  在採訪中,我們時刻被航天人“1萬-1=零”的文化震撼著。

  航天是一份“1萬-1=零”的事業。一顆螺絲釘、一個插頭就可以決定整個工程的成敗。“顆顆螺釘連著航天事業,小小按鈕維系民族尊嚴。”西昌發射中心發射塔架西側刻在大山上的20個大字,是中國航天質量文化的告白。

  在採訪中,我們時刻被一股股叫作中國力量的暖流感動著。

  著陸器分系統副總設計師張熇,因人漂亮被稱為“真人嫦娥”,又因干活拼命被稱“女漢子”。為了探月事業高齡生產,生完孩子兩個月就立即上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數據專家車著明自學成才扎根大涼山深溝20載,苦心鑽研使軌道預報精度達到世界一流……

  “航天是萬人一杆槍,甚至幾十萬人一杆槍,一大批人在默默從事這個樹國威的事業。”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首席科學家葉培建院士說。

  今夜,我們共同見証嫦娥落月耀星辰。明天,從嫦娥懷抱走出的玉兔將信步月宮。嫦娥玉兔將互留倩影。它們的月宮故事,剛剛開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吗?

点评

准确的说中国这是第一次登月着陆,成为了世界上迄今为止能在月球着陆进行科研的第三个国家。  发表于 2013-12-15 08:13
说得没错,嫦娥和玉兔第一次去  发表于 2013-12-14 23: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开始计划的基本一致,我感觉这是最关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W.T.SH 发表于 2013-12-14 22:40
是探测器首次登陆月球吗?


?????????你没去呀?????我一直以为你刚才随探测器一起登陆月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画王845 发表于 2013-12-14 22:43
?????????你没去呀?????我一直以为你刚才随探测器一起登陆月球了

刚才路上堵车,没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兔”号月球车或明日凌晨5时驶离着陆器



  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着陆器展开太阳翼。科研人员为嫦娥三号量身打造了可重复收展的太阳翼,亦是首次。

  据央视新闻报道,8个小时后,“玉兔”号月球车或将驶离着陆器开展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按计划,明天将进行两器互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W.T.SH 发表于 2013-12-14 22:45
刚才路上堵车,没赶上。

国家航天局说还有一趟加班火箭,您快点,要不就真赶不上了!

点评

有也是单程票!!  发表于 2013-12-15 13:3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NB,还有实时画面传回来,跟好奇号的效果有得一拼,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4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W.T.SH 发表于 2013-12-14 22:45
刚才路上堵车,没赶上。

这得少卖多少屉月球馒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真的强大了。

点评

感觉外强中干都算不上  发表于 2013-12-15 13:34
真的吗  发表于 2013-12-15 02: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还是振奋人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图片昨晚虽然在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可也不是实况图片,是电子动画模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用手机看了直播,很不错,期待首个月基天文台传回照片公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进!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拍“玉兔”号离开着陆器驶上月球表面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12/15/c_125860742.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三号”着陆 玉兔驶进月面留下深深痕迹

121.jpg

122.jpg

  12月15日凌晨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驶进了月面。据悉,巡视器在缓缓降落后踏上月面,印出了一道深深的痕迹。采集的数据将及时回传到地面。两器分离后将展开勘察巡视,并进行两器互拍的成像试验。(视频截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嫦娥玉兔“入住”广寒宫 中国人千年月球梦成真



  北京时间15日4时35分,玉兔号月球车小心翼翼地从嫦娥三号着陆器上驶出来,缓缓开到布满尘埃和砾石的月球表面,“广寒宫”迎来了来自中国的新客人。

  嫦娥三号是14日21时11分降落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的。它把五星红旗也带了上去。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在月球成功实现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

  “最梦幻的事情,不是听到了中国人用中文控制落月过程,而是看到了中国的探测器传回来的月球表面画面。”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看了电视直播后说。

  “人类未来在月球上建造的探月历史博物馆里,中国第一个降落在地外天体的人造航天器,一定会有一个重要位置。甚至,嫦娥三号和月球车玉兔有可能会被原地保留,罩上玻璃罩,供未来的月球游客们参观。”中国科技馆研究员、航天史博士赵洋说。

  赵洋说,即将开展的月基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是全世界的第一次。嫦娥三号还将用极紫外照相机观测地球电离层,检测地球环境变化。“这不仅是观察地球的另外一个视角,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一项科学研究。”他说。

  玉兔携带的测月雷达将通过超声波探测所经之途的地质构造,也是人类首次。赵洋期待,“这能发现月球的新秘密”。

  这些期待的背后,是中国人古老的月球梦。两千年前西汉人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中记载,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上月球,住在了月宫中,成为了那里的精灵。

  而从清末起,中国人已能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月球。1903年,鲁迅把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从日文转译成中文。鲁迅为这篇科幻小说取名《月界旅行》,并在辨言中写道:“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1904年,一位署名“荒江钓叟”的中国人在《绣像小说》上连载章回体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这是目前可以查到最早的中国原创科幻小说。”30岁的清华大学博士、科幻作家飞氘说。

  小说中,反清复明志士龙孟华,刺杀清朝大员,不幸失败,亡命海外。他最后找到了失散的妻子,与她一起乘气球飞向月球,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

  飞氘说,在晚清,月球已经不再仅仅是古典文化中那个有神灵居住的神话空间,“荒江钓叟”为月球赋予了现代异域乌托邦的内涵。

  1905年,徐念慈在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中,写中国人到月球上获得真知,在“广寒宫”中发明先进的“脑电”技术,终使中国人扬眉吐气于世界。

  到了1909年,陆士谔写出了《新野叟曝言》,其中写到,为了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中国皇帝下令造出“飞舰”,准备移民月球等地外星球。

  战乱和动荡,使得中国人对月球的想象,在很长时间里中止了。改革开放后,人们又对月球展开了憧憬。

  2002年,女科幻作家凌晨写出了她的经典长篇《月球背面》。书中,2055年,中国人兴建了美轮美奂的月球城,名曰“龙城”,在那里,中国人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一起,探索宇宙奥秘。

  凌晨小说出版的第二年,即2003年底,时任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的孙来燕向中外记者透露了一个重大新闻:2004年,中国将正式启动探月工程。

  刚好十年过去,中国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虹湾实现软着陆。

  “经过千年对月球想象的变迁,如今,中国探测器重新接受了古典神话的命名。”飞氘说。

  “真正的登月,比科幻要精彩得多。”刘慈欣说。

  刘慈欣说,尽管人类已经有很多太空活动,但这是他第一次从头到尾,“实时、全程”看到人类的探测器降落在外星球,“非常激动”。

  刘慈欣被邀请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嫦娥三号的发射。这也是第一位被邀请到现场观摩中国人宇宙探险的科幻作家。

  作为计算机工程师,刘慈欣对探月的每一步艰难深有感触,尤其对自主着陆过程,他印象最深。“完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姿态调整,悬停,很流畅,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很不容易。”

  刘慈欣认为,这甚至为通讯时滞更长的火星登陆铺垫了可能性。

  在擅长宏大想象的刘慈欣的眼中,未来人类对月球的利用将是波澜壮阔的画面。在他的一个小说创意中,人类在月球上铺满太阳能板,将能量输送回地球,从而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

  而29岁的科幻作家郝景芳在她的新短篇中,为地球和月球之间架设了一道可以弹奏的琴弦,为两个天体之间的关系,增添了新的浪漫色彩。

  赵洋认为,月球之所以对全人类都充满吸引力,是因为在各个民族的文化中,月球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夜空中最亮的天体,有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引发江河湖海的潮汐,人们依照它的变化制定历法,用诗歌和音乐歌颂它。人们能看到它,就觉得应该去探索它。”

  “而今天,科技让中国人用新的眼光看待月球。”赵洋说。

  赵洋说,天气晴朗的夜晚,肉眼可以看到嫦娥三号降落的虹湾区,但看起来很近的月球,实际上很难抵达。“挣脱地球引力还是很难的,如果不去做这些尝试,那就永远停留地球摇篮里,被引力束缚,永远不知道外面什么样。”

  就职于互联网公司百度的科幻作家陈楸帆说,上世纪60年代阿波罗载人登月,让人类第一次真正看清楚并接受了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第一次跳出旧有视角,以更广阔的坐标,去展望自己的未来。

  “我期待着一个中国人从月球上遥望地球的那一天,我相信,一切将会从那一刻的凝视开始,变得完全不同。”他说。(记者 姬少亭 苑苏文 海明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俺的镜子倍率都太低,看不到嫦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梦强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