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22 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IMG border=0 SRC=http://61.133.127.131/virtue/hztest/image/tounge_smile.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IMG border=0 SRC=http://61.133.127.131/virtue/hztest/image/regular_smile.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IMG border=0 SRC=http://61.133.127.131/virtue/hztest/image/teeth_smile.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发表于 2003-3-22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
发表于 2003-3-22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7:00 在太平门汽车站, 7:15在樱陀村华联超市对面
发表于 2003-3-22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我最快23分上去.
发表于 2003-3-22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索道站到天文去的路上的左手第一个水泥路拐弯进去200米不到,
<br>
<br>这个小湖是新修的, 才开始蓄水,等过了这个冬天也许就有些起色了,不过紫金山现在环境破坏的这么厉害, 估计能蓄到的水不多啊~~地方到是挺雅的~<A HREF=http://club.chinauser.com/newimg/1038228796quanjing01.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title=新窗口浏览 SRC=http://club.chinauser.com/newimg/1038228796quanjing01.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66)this.width=screen.width-366"></A>
发表于 2003-3-22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左边就是常遇春墓地----猛将也~
<br>
<br>继续前行20米是
<br>仇成墓神道石刻
<br>
<br>天色昏暗得很, 勉强照了几张大家认路看看吧~不过如果是晴天的下午来这里很不错, 旁边的红叶树木正是缤纷的时候呢 <A HREF=http://club.chinauser.com/newimg/10382293861000006_img_2.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title=新窗口浏览 SRC=http://club.chinauser.com/newimg/10382293861000006_img_2.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66)this.width=screen.width-366"></A>
发表于 2003-3-22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发表于 2003-3-22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的明代神道石刻
<br>
<br>图、文:冯方宇
<br>
<br>
<br>
<br>   
<br>     明代在南京留下的文物遗迹可算是最多了,明城墙、明故宫遗址、明孝陵等都是人们熟悉著名旅游景点。近年来,南京人对古代石刻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不仅建成了白马石刻公园这样的主题公园,而且搬迁大型的古代石刻的荒唐主张竟还在呼吁不停。
<br>  其实南京有很多的古代石刻。南京一批文物价值很高的明代陵墓便是欣赏古代石刻的好去处。死人墓有什么好看?其实并不是看这些墓的墓冢,而主要是看这些墓前的神道石刻。什么是神道石刻?神道即墓道,意为神行的道路,它是指陵墓前面布置在石刻通向陵墓之间的道路。因此,设立在神道两侧作为陵墓标志的石刻,便称为神道石刻。神道石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熟发展。南京和丹阳至今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南朝神道石刻,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在本文介绍范围)。由于神道只有帝王和王公大臣才享有,因此神道石刻往往雕刻精美,形制巨大,是权贵的象征。神道石刻艺术到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这和当时的国力兴衰很有关系。如果有机会到陕西西安周围看一看气贯古今的唐陵神道石刻,到河南巩义看一看数以千记,形制精美的宋陵神道石刻的话,也是一件大开眼界的事。
<br>  不过这些地方对你来说可能太远了,身处南京的你可能对此不是很感兴趣,其实南京就有很多神道石刻。南京明代神道石刻主要分布在紫金山脚下和雨花区一带,都是帝王和大臣陵墓前的石刻。明代神道石刻艺术是唐宋神道石刻艺术风格的延续,但其整体风格不象唐宋神道石刻那样讲究气势,体积也略有缩小,设置也与唐宋有所不同,取消了王宾、外国使节、天鹿、角端等设置,增加了獬豸,骆驼这些善化的动物。显然,明代神道石刻更加现实,对一些神化中的动物渐渐淡化。明代神道石刻艺术虽然不像六朝神道石刻那样充满想象的、神化唯美的美学色彩;也不象唐宋神道石刻那么恢弘大气,讲究排场;但其风格更加细腻、柔和,富于变化,也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下介绍的便是南京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明代神道石刻。
<br>   
<br>   
<br>明孝陵神道石刻
<br>  
<br>  明孝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元璋的历史不必我介绍了吧?南京人应该对朱元璋不陌生,就算没学过历史,《倚天屠龙记》也该看过吧,虽然不是史实,但朱元璋就是那样阴险实用,他营造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南京城,也缔造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明王朝。由于朱元璋功绩伟大,又是开国皇帝,所以他的陵墓建造的非常庞大豪华。明孝陵初建成时蔚为壮观,其围墙的周长就是当时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二。其建筑格局和建筑风格为后来的明十三陵奠定了基础。经过六百多年的历史洗礼,特别是重大的战争创伤,昔日壮观的明孝陵现已成了一片废墟,地面建筑大多被毁,但17对精美的神道石刻仍然基本保存完好(除一只马头被劈坏)。现在的明孝陵神道石刻被分为两段,一段是石像路,有对列的石兽6种12对,每种四只,造型均为两立两卧。依顺序是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然后神道折象东北,是另一段被称作翁仲路(秦朝有一位武士叫阮翁仲,勇猛无比,其死后,秦始皇命人按翁仲的样子作铜像,以志纪念。后来人们便把神道石刻的人物通称为“翁仲”了),前立望柱一对,后列武将、文臣各四,分立道旁,再往前走就快到陵寝建筑了。这17对的神道石刻很有特点,特别是12对石兽,圆滑温顺、全无凶相,充分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切平和的休养生息政策。研究者总喜欢拿它们和明祖陵石刻(江苏盱眙)、明皇陵石刻(安徽凤阳)相比。明祖陵石刻气势磅礴,具有典型的唐宋遗韵,明皇陵石刻建于元末,更有一些元代风格,细腻写实。明祖陵的石狮6对12只排列紧凑,个个凶像毕露,挺拔向上,无论气势和精美度上都不亚于唐代石狮;而明孝陵的两对石狮显得温顺可爱,大大的鼻头憨态可鞠,就象是可爱的大怪猫。能辩人善恶的獬豸看上去恬静祥和;而骆驼和大象本来就是被人驯化的善物;两对麒麟与明祖陵和明皇陵的麒麟相比气势差远了;明祖陵的天马巧夺天工,马鞍雕刻精美至极,而明孝陵两对矮小简朴的无鞍马更体现了当时统治者“马上得天下,厌恶马上治天下”的思想。一对望柱(也称华表)与明祖陵、明皇陵的望柱不同,明祖陵、明皇陵的望柱高而细长,且为两对,柱面是精美的盘花纹。明孝陵望柱较粗短,柱面是云纹,大多磨灭不清了。武将和文臣雕刻的也很精美,但人物面部雕刻的较为扁平,风蚀严重。
<br>  明孝陵神道石刻与北京十三陵的神道石刻相比要略显得逊色特别是人物的刻画。虽然十三陵神道石刻是模仿明孝陵神道石刻建造的,但无论是石刻的艺术水准和完好程度都要高于明孝陵神道石刻,说明神道石刻到明清时期装饰手法越来越复杂。  
<br>  另人惋惜的是,明孝陵神道现在的周边环境已经被整的面目全非了,过多无规律的绿化已将古人刻意营造的风水完全改变。古代皇家建筑的绿化非常讲究,一般是在建筑物两旁种植同样的树,以起到遮挡住周围杂乱环境的作用,甚至是遮挡住两旁的天空,让建筑主体犹如在天宫一般。而现在的明孝陵绿化比较杂乱,似乎是种的越多越好。这也是明孝陵难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秋天来明孝陵神道还是最富情调的了,游人稀少,秋红的枫叶与绿荫的光影与石刻交绘如画,安静且惬意。如果从“四方城”(碑亭)开始进入神道,一路欣赏红绿色彩和石刻,略有曲折,走到明孝陵博物馆大门,确实能体会到一种南京特有的景致,一种人与古迹悠然对话的感触,这是在荒凉开阔的明祖陵和明皇陵所体会不到的。
<br>  
<br>
<br>明孝陵神道望柱
<br>
<br>
<br>
<br>  
<br>
<br>
<br>明孝陵神道石象
<br>
<br>
<br>
<br>  
<br>         
<br>可爱的大怪猫-明孝陵神道石狮
<br> 明孝陵神道石麒麟
<br> 明孝陵神道石獬豸
<br>  
<br>      
<br>明孝陵神道无鞍马
<br> 明孝陵神道文臣
<br> 明孝陵神道武士
<br>  
<br>
<br>
<br>  
<br>徐达墓神道石刻
<br>  
<br>  中山王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微风阳)永年乡人,位列明朝“元勋之冠”。徐达22岁随朱元璋起义,英勇善战,任于谋略,屡立战功。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吴王,置百官,战功卓著的徐达被封为左相国,成为明政权的最高行政长官。1368年,朱元璋称帝,任命徐达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博、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魏国公等要职。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徐达病故,朱元璋闻讯,悲恸不已,亲自送葬,为之辍朝,追封徐达为“中山王”,“武宁”。赐葬钟山之明。
<br>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最怕别人威胁到他的统治,便毫不留情地开始屠杀功臣,有传说朱元璋炮轰功臣楼的故事,只有这位老兄悄悄的跟着朱元璋上厕所才幸免遇难,算是聪明。可是再小心翼翼也难逃一劫,后来徐达得了背疽症,最吃不得鹅,朱元璋却故意派人送来了烧鹅给徐达吃。徐达感慨无奈吃了烧鹅,几天后发病而死。
<br>  徐达墓在今太平门外板仓村,面对钟出,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徐达墓神道石刻保存较好,神道长约300米,有牌坊(复建)、神道碑各一,拉马侍、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各二。徐达墓神道碑十分高大(通高8.95米),甚至高过明孝陵“四方城”中的神功圣德碑(通高8.84米),乃是南京最大的古代石碑。碑头、龟趺雕刻极其精美,其碑头雕刻的云龙纹样特别气派。徐达墓神道碑是功臣墓中的首巨,显示了徐达身前乃是功臣之首。碑文乃是朱元璋亲自撰写,大学士宋濂(太子朱标的老师)所书,记录了徐达一生的活动及功绩。奇怪的是,碑文中竟刻有句逗,也就是当时的标点符号。这是古代碑刻中非常罕见的。很可能是当时的碑文是由臣下代笔,怕朱元璋文学浅薄,故加了句逗,使朱元璋容易读懂。后来将手稿交给工匠雕刻时,工匠不知,将句逗一并刻上了石碑。听上去有些可笑,可在封建社会里,这样重大的任务如果稍有差错,工匠们很可能要被治罪的。
<br>  再往后走,便是拉马侍、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几对石刻。一对拉马侍没有常遇春墓的一对拉马侍那么大,也不像其雕刻的那么硬朗。这一对拉马侍雕刻的线条流畅、柔和,但马身显得稍长。拉马侍的人头早已被砍掉,其马鞍的纹样也看不太出来了。文臣、武士面部五官雕刻的比较明显,鼻梁高高的,也不像其它功臣墓石刻的人物五官突起的样子。
<br>  徐达墓目前暂未开放,大门紧锁,由外地人把门,南京市民不许进入,只能从铁栅栏外观看这些石刻。  
<br>
<br>  
<br>
<br>徐达墓神道
<br>
<br>
<br>
<br>  
<br>  
<br>南京最大的神道碑-徐达墓神道碑
<br>
<br> 徐达墓神道武士
<br>  
<br>      
<br>徐达墓神道拉马侍
<br> 徐达墓神道文臣
<br>   
<br>      
<br>  李文忠墓神道石刻
<br>   
<br>  歧阳王李文忠(1339一1384),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朱元璋的外甥,抚以为子,故曾一度改姓朱。李文忠自小随朱元璋出征,深受宠信,19岁为将,骁勇善战;官至荣禄大夫,浙江省平章事,封曹国公,后诏命李文忠主持大都督府(最高军事祝构),兼主管国子监(全国最高学府)。1380年,朱元璋担心功臣觊觎皇位,便寻找借口,屠戮功臣,翦除异己。李文忠为人正直,曾三次冒死苦谏,而被削去官职,幽闭在家。两年后,郁闷病故,时年46岁。追封“歧阳王”,溢“武靖”,踢葬钟山之阴。有传说是朱元璋派人下毒赐死了亲外甥李文忠。
<br>  李文忠墓在今太平门外蒋王庙。墓前有神道碑、石柱、拉马侍、石羊、石虎、武将、文臣等石刻,保存较好,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其神道碑看上去不比徐达墓神道碑小,只是矮一些,但一样精美。作为皇亲国戚,李文忠的地位不比徐达低。奇怪的是这通神道碑不在神道中央,而在神道的东北侧,估计这些石刻都因修路都进行过了位移。一对完好的望柱是其它功臣墓都没有的。一对拉马侍只有一只雕刻很完整,而另一只不知什么原因只雕出了雏形就弃在了一旁(很可能是在开凿石料时雏形凿的不准,便弃在一边了)。这只拉马侍保存完好,雕工精美,与常遇春墓的拉马侍不同,其为文官拉马。石羊和石虎与徐达墓的相似。武将、文臣与徐达墓的相似,雕刻十分的精细,武将盔甲上的细节雕刻的十分清晰,文臣的朝服和朝冠的饰纹,还有身上的玉佩都雕刻很细致。虽然细节出色,但整体造型却略显呆板,人物没有表情。
<br>  现在李文忠墓正在整修准备开放,这里还是南京文物研究所的所在地,曾经准备建一个以介绍南京明代功臣墓为主的博物馆和小公园。但李文忠墓整修工程象马拉松工程,拖了几年还未完成,一拖再拖,而离这里不远的白马公园不到一年便建成。而且墓园外观整修的非常俗气,电动门,大理石与古代墓园极不协调,大门上竟用几个大金字-歧阳王陵园,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只有皇帝的墓才能称陵,大臣的墓被后人改为了陵,真叫人哭笑不得,看来文物界也有不学无术的。真希望徐达墓和李文忠墓早日开放,使广大市民能欣赏到这些精美的神道石刻。  
<br>
<br>  
<br>
<br>李文忠墓神道
<br>
<br>
<br>
<br>  
<br>
<br>
<br>李文忠墓神道拉马侍的雏形
<br>  
<br>李文忠墓神道碑
<br>      
<br>      
<br>常遇春墓神道石刻
<br>  
<br>  看过《倚天屠龙记》吗?还记得那个“常遇春大哥”吗?《倚》书中说常遇春曾经受了伤被还不精医术的张无忌下了猛药,病虽一下子好了,但由于药力过猛,以至他只能活40岁。历史上他真的只活了40岁,不过不是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br>  开平王常遇春(1330一1369),字伯亿,濠州怀远(今安徽怀远)人,明王朝开国元勋。他以剽悍勇猛著称,常奋戈直前,攻无不克。时人赠予“常十万”的美名。由于战功显赫,朱元璋先后任命他为平章政事、令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1369年,常遇春率部攻克元大都,追击元顺帝数百里,回师至柳河川,暴病而故,时年40岁。灵柩运回南京,朱元璋亲往龙江(今下关一带)祭奠,追封他为“开平王”,溢“忠武”,赐葬钟山,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牌列第二。
<br>  常遇春墓在今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与白马公园仅一路之阁,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竹径通幽,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常遇春墓。常遇春墓前现在只有望柱一个,拉马侍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石翁仲(武将)一对,其神道碑已无踪迹。20世纪80年代,这些石刻由于当时修富贵山隧道的需要,统统进行了位移,移到墓冢的前面。常遇春墓神道石刻中最有价值的便是其一对拉马侍,其中一个拉马侍人物头部已缺,另一个比较完整,为武官拉马。这一对拉马侍明显比其它功臣墓的要高大,其雕刻风格硬朗,工艺精细,马蹄上的毛也清晰可见。马鞍上雕刻的是盘龙如意纹样,十分精美。大臣的马鞍上有盘龙如意纹样,这说明马主人的身份是何等的显贵,极少数人能享此待遇。论功绩,常遇春可谓是数一数二,仅次于徐达。
<br>  
<br>
<br>
<br>
<br>常遇春墓神道拉马侍
<br>  
<br>
<br>
<br>盘龙如意纹样-常遇春墓神道石刻精美的马鞍纹饰
<br>
<br>
<br>
<br>  
<br>  
<br>   竹径通幽,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常遇春墓石刻
<br>  
<br>吴良、吴桢墓神道石刻
<br>  
<br>  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桢兄弟俩,定远(今安徽定远)人,皆是明初开国功臣。二人原名国兴、国宝,因避朱元璋字国瑞的“国”字讳,而改赐名良、桢。兄弟俩跟随朱元璋起兵于濠梁,作战英勇,屡建战功,深受朱元璋赞赏,委以重任。吴良官至枢密院判音、昭勇大将军、苏州卫指挥使,都督镇守江明十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死于青州,时年58岁,赠“江国公”,溢“襄烈”。吴桢不仅作战勇猛,且深通水兵战法,屡次袭敌取胜,被封为靖海将军、靖安侯,曾率水师追击矮寇至琉璃海面(今台湾一带),大胜而建功。洪武十二年(1379年)卒,追封“海国公”,溢“襄毅”。兄弟俩皆赐葬钟山之阴。
<br>  吴良、吴桢墓神道石刻现在在南京电影机械厂内,这些石刻因当年电影机械厂建设的需要也进行了位移。吴氏兄弟墓神道石刻现存一个龟趺座(碑无存)、一对拉马侍、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士。据说还有还有一组石刻,但现在已经难觅遗迹。这里现在是一个厂区的小花园。
<br>  吴良、吴桢墓神道石刻的水准不亚于徐达墓和常遇春墓的神道石刻。石刻的风格比其它墓的略微瘦一点,更匀称一些。一对拉马侍造型生动,马的四条腿呈前后分立行走状。石羊和石虎造型比徐达墓和李文忠墓的要好看。
<br>  吴良、吴桢墓神道石刻长期被圈在南京电影机械厂内,虽然免遭破坏,但无法向广大市民呈现。
<br>  
<br>
<br>
<br>吴桢墓神道拉马侍
<br>
<br>
<br>
<br>  
<br>
<br>
<br>吴桢墓神道石羊
<br>  
<br>  
<br>岗子村失名墓神道石刻
<br>
<br>
<br>
<br>  岗子村失名墓神道石刻现在在南京电影机械厂的东侧,目前仅剩下一对较残的拉马侍(人头残缺)和一对石翁仲(武士),神道碑和其它石刻早已不存在了。这里现在是一个苗圃,紧靠紫金山,环境不错。这些石刻都半埋在土中。
<br>  这组神道石刻的水准不亚于徐达墓和常遇春墓的神道石刻。吴良墓石刻的一对石翁仲雕刻的体态安详、栩栩如生,细节雕刻的十分精美。拉马侍的马鞍上是“白虎相嬉”的纹样,吴桢墓拉马侍的马鞍上是“天马追天鹿”的纹样,与仇成墓拉马侍马鞍相得益彰。虽然不知这组神道石刻到底是何人墓的神道石刻,但从石刻风格和规格来看,应该是明初高级功臣的墓。
<br>
<br>
<br>
<br>  
<br>
<br>
<br>
<br>半埋在土中的岗子村失名墓神道拉马侍
<br>  
<br>
<br>岗子村失名墓神道武士
<br>
<br>
<br>
<br>  
<br>
<br>岗子村失名墓神道有须武士
<br>
<br>
<br>
<br>  
<br>     
<br>仇成墓神道石刻
<br>  
<br>  仇成墓神道石刻现在在太平门外白马村,离常遇春墓很近。仇成是安徽定远人,明代开国功臣,死后被封为皖国公。仇成墓神道石刻现状十分糟糕,该墓早年被挖掘过,石刻在一个小山洼中,一对拉马侍的人头早已不知去向,看断列的痕迹,断列时间不是很长。两只石虎都倒在泥土中,还有一座石翁仲倒在山坡上,一片凄凉景象。
<br>  仇成墓石刻的一对拉马侍造型生动,马的四条腿呈前后分立行走状,拉马侍的马鞍上是“天马追天鹿”的纹样,为前者回望,后者追赶的嬉戏场面,腾云驾雾,瑞带飘飘,气韵特别生动。虽然其它石刻也有类似纹样,但有的造型欠佳,有的磨灭不清了,仇成墓石刻这组纹样造型最佳。
<br>  仇成墓神道石刻同其它功臣墓石刻一样都是明初石刻中的代表作,可惜毁坏较严重,且没有任何保护,另人惋惜。长久下去,这些石刻令人担忧。
<br>  
<br>
<br>  
<br>  
<br>  
<br>仇成墓神道拉马侍
<br> 仇成墓神道拉马侍马头
<br> 仇成墓神道有须武士
<br>  
<br>     
<br>  
<br>   
<br> 天马追天鹿-仇成墓神道拉马侍马鞍纹样
<br>   
<br>     
<br>     
<br>     
<br>邓愈墓神道石刻
<br>  
<br>  在雨花区的纬八路旁,有一座“山高水长”的石牌坊,这就是明朝开国功臣邓愈的墓冢。
<br>  邓愈(1337-1377年),明朝开国元勋之一,安徽虹县(今安徽宿县)人,原名友德,“愈”为明太祖朱元璋所赐。邓愈少年时便随父兄抗击元兵,骁勇异常,16岁被推举为起义军首领,后来投奔朱元璋麾下。邓愈战守有方,激励将士,以弱制强,乃是常胜将军。洪武三年,邓愈以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军徐达出定西,破元将扩廓帖木儿,克河州,招抚朵甘(今青海、四川一带)、乌斯藏(今西藏)诸部,以功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同参军国事,岁禄三千石,并赐予世袭。洪武五年,邓愈平定西南之乱后班师途中,暴病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时年4l岁。明太祖追封其为宁河武顺王。灵枢运到南京水西门时,明太祖亲往祭奠,又亲自为他选择墓地,进行国葬。
<br>  明朝开国功臣墓有一部分在紫金山阴,另一部分在南郊(雨花区),都是爵位很高的功臣。邓愈墓神道石刻保存的较好,现在有神道碑、一对石马、一对马倌、一对石虎、一对石羊、一对文臣和一对武将。现在这里以邓愈墓为主中心建成了邓府山公园。邓愈墓神道石刻周围修建了一些仿古建筑,便于游人休息。邓愈墓的神道碑不如徐达墓和李文忠墓的神道碑那么大,但石碑雕刻很精美。一对石马与其它功臣墓不一样,石马腹下是实的,两边刻着精美的云纹,意为天马。邓愈墓的石虎和石羊造型颇佳,特别是石羊的造型得体大方。另外,文臣和武将的五官突起,样子怪怪的,好象当时的工匠并没有研究过人脸部的造型。
<br>  邓愈墓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br>
<br>邓愈墓神道文臣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精致的邓愈墓神道碑
<br> 邓愈墓神道石羊
<br> 邓愈墓神道武士
<br>  
<br>     
<br>李杰墓神道石刻
<br>  
<br>     
<br>  李杰墓神道石刻坐落在雨花台风景区内东南端东干道的路旁,在二忠祠的前面。现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李杰墓石刻经过多次位移,曾长期被圈在南京晨光集团厂区内。1996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征得文物部门同意,并报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李杰墓石刻搬迁到现址,成为雨花台风景区内独特的景观,供游人观瞻。李杰墓神道石刻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br>  李杰(133l-1369年),安徽霍丘人。元至正年间起兵反抗元朝统治,至正十六年(1356年)投奔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任广武卫指挥,随大将军徐达南征北伐。洪武二年(1369年)十二月进攻孔山寨时战死,年仅38岁。同年将灵枢运回南京,安葬在聚宝山阴。李杰有一女五子,长女为明太祖朱元璋妃。洪武十五年(1382年)马皇后去世。十七年(1384年)九月,李杰之女被册封为淑妃,摄六宫事。由于李杰是明代开国功臣,其女为朱元璋妃,故李杰被迫封为镇国上将军、都指挥使。
<br>  李杰墓今已无踪可寻,但李杰墓石刻基本完好。现存神道碑、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拉马侍、一对武士。神道碑比徐达墓和李文忠墓的神道碑可小多了,也不如邓愈墓神道碑那么精美,其龟趺头部是后来仿照的补上去的。石羊和石虎雕刻的比例恰当,造型不错。一对拉马侍与常遇春墓拉马侍相似,均为武官拉马,但比常遇春墓拉马侍矮小的多。一对武士造型肥硕,感觉比较“肉”。
<br>  李杰墓神道石刻周围竹林片片,环境幽静,是雨花台风景区旅游的必到之处。
<br>  
<br>
<br>李杰墓神道碑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李杰墓神道石虎
<br> 李杰墓神道拉马侍
<br> 李杰墓神道肥硕的武士
<br>  
<br>     
<br>浡泥国王墓神道石刻
<br>  
<br>  南京人不太愿意去的地方-石子岗附近,竟有一座古代外国国王的墓,这就是浡泥国王墓。
<br>  看过金庸《碧血剑》的人都应该知道,《碧血剑》开篇便讲了浡泥国王来中国的故事:“大明成祖皇帝永乐六年八月乙未,西南海外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同妃子、弟、妹、世子及陪臣来朝,进贡龙脑、鹤顶、玳瑁、犀角、金银宝器等诸般物事。成祖皇帝大悦,嘉劳良久,赐宴奉天门。”,“麻那惹加那乃国王眼见天朝上国民丰物阜,文治教化、衣冠器具,无不令他欢喜赞叹,明帝又相待甚厚,竟然留恋不去。到该年十一月,一来年老,二来水土不服,患病不治。成祖深为悼惜,为之辍朝三日,赐葬南京安德门外(今南京中华门外聚宝山麓,有王墓遗址,俗呼马回回坟)。”
<br>  浡泥国王墓现在位于雨花区铁心桥乡东向花村,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在历史上曾一度“消失”,1958年文物普查时从新被发现。墓前现在有神道碑一通,石柱柱础、石马、石羊、石虎、武士各一对,保存较好。神道碑碑头残缺,其龟趺头部原来也是断裂的,后来将头粘合上去。浡泥国王墓神道石刻看上去明显没有明初神道石刻那样的有气势,比较简朴,其雕刻风格有点奇怪,整个造型不够圆滑,方头方脑的。一对武士比较矮胖,比例不太合适,其高鼻梁、拱嘴唇,八字胡,有些文章介绍说是当时工匠按想象中的外国人雕刻的,但其它功臣墓石刻也有这种面部造型,因此,此说法没有根据。其实,南京明初神道石刻人物的脸部的雕刻大多比较平,不太写实,而是较平面化的刻画。
<br>  
<br>
<br>  
<br>  
<br>  
<br>浡泥国王墓神道碑
<br> 浡泥国王墓神道武士
<br> 浡泥国王墓神道石虎
<br>  
<br>     
<br>      
<br>姚南村失名墓神道石刻
<br>  
<br>  姚南村失名墓在雨花区西善桥镇姚南村的农田里,现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地址很不好找。该墓规模较大,有石羊二、石虎二、石麒麟二、石翁仲文武各二,原墓前有一荷花池,现存为约100多平方米大坑。墓前祭殿基础平台影略可见。因墓碑无存,故墓主无考。
<br>  从姚南村失名墓的神道石刻来看,其风格是明代中后期的雕刻风格。其整体风格不象南京明初神道石刻那样高大丰满、装饰复杂、人物造型却略显得呆板,而显得身形瘦长、简朴写实、造型生动。特别是一对文官和一对武将的造型颇佳,其面部的雕刻手法也一改南京明初神道石刻对人物面部刻画的不足,对人物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刻画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还真有点佛教石刻的味道。该墓的一对石麒麟显得很特别,在以前的神道石刻设置中,大臣的墓前是不应该有麒麟的。这对石麒麟矮小怪异,呈蹲视状,头上的角不易看出。该墓的神道石刻总体比明初神道石刻要小,但造型不在其下,风格倒是有点像宋代石刻。  
<br>
<br>  
<br>  
<br>  
<br>姚南村失名墓神道造型匀称的武士
<br> 姚南村失名墓神道瘦长的文臣
<br> 姚南村失名墓神道修长的石虎
<br>  
<br>
<br>  
<br>
<br>姚南村失名墓神道武士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刻画相当讲究
<br>
<br>
<br>
<br>   
<br>姚南村失名墓神道造型奇怪的石麒
<br>
发表于 2003-3-22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支持你!!!
<br>
<br>记着多带瓶水!!!上去后会很渴的!!!
发表于 2003-3-22 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蔡兄,记着到那别干坏事,我在广州拿高倍99*9999老刘牌巨无霸望远镜看着呢!记着千万别穿开裆裤呀!
发表于 2003-3-22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老大,记得带:相机20台、望远镜30台、矿泉水40加仑、迷彩服50套、军刀60把、AK-47 70支、子弹80梭子、手雷90个、RPG7 100套……………………………………………………………………
<br>外加整编机步师一个………………………………………………
发表于 2003-3-22 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补充一下:为了以防万一,最好再带上夜视仪、红箭反坦克导弹、红缨便携式防空导弹、迫击炮、无后座力炮、还有核地雷。。。。。。
发表于 2003-3-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我靠,这样咱们的小蔡不就成了恐怖份子了。嘻嘻!!!!!!!!
发表于 2003-3-23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呵呵!
<br>这里面蓄的水虽不如你在北旅灌的多,还是够野菜你圆满的!
<br>
<br>
发表于 2003-3-23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小心有野人,喜欢唐僧类型的
<br>野人配野菜,我们再也看不到你了!
发表于 2003-3-24 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A HREF=http://www.haha168.com/main_man/pictures/2003002/030.jpg TARGET=_blank><IMG border=0 SRC=http://www.haha168.com/main_man/pictures/2003002/030.jpg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66)this.width=screen.width-366"></A>
<br>
<br>野菜还在灌水,看俺压扁你!顺便希望能把这厮水分轧干。 <IMG border=0 SRC=http://61.133.127.131/virtue/hztest/image/wink_smile.gif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
发表于 2003-3-24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明天我要横跨紫金山主峰!

小蔡到哪去了?我这的老刘牌巨无霸望远镜暂时看不到他,都去了几天了,不会真的给野人-------
<br>大家赶紧帮忙找一找.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