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iucengyaota 于 2016-1-31 13:37 编辑
普罗棱镜与屋顶棱镜;
除了价格和轻便性之外,在这两种设计上还有反射和亮度上的差异。在相同的放大倍率、口径和光学品质下,因为内在的在光路上的吸收率本质因素,普罗棱镜的双筒镜的影像会比屋顶棱镜的双筒镜明亮。过去屋顶棱镜式的缺点很多:首先其结构比较复杂,光线共反射六次,有较多的光度损失。此外,当光从镜面反射回来的时候,其相位会改变 (phase shift)。部份光会被部分偏振化(polarisation)。当两束部分偏振化的光相遇互相干涉的时候,光度会再损失(破坏性干涉效应,destructive interference),令屋顶棱镜和同级普罗镜比就会暗一些,成像偏软。但是,从2005年起,因为使用了新的镀膜技术,使用最佳的施密特-别汉棱镜的屋顶棱镜双筒镜,在光学品质上已经可以媲美普罗棱镜的双筒镜,在不考虑他们的高价格下,看来屋顶棱镜双筒镜将占有轻便型的高品质双筒镜市场。欧洲主要的光学厂家(徕卡、蔡司和施华洛世奇)都停止了普罗镜的生产线;日本的厂家(尼康、富士等)也可能跟进。
光学参数:双筒镜常为了预期的特殊用途而被设计。一般双筒望远镜都有标示物镜口径、倍率与视场等数据。比如标示“7×50”说明该双筒望远镜倍率为7倍,物镜口径为50毫米。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以及实际分辨率则由其镜片质量与厂商制作工艺决定。这些不同设计的一些光学参数(有些会标示在双筒镜的棱镜盖板上)如下:
物镜口径:物镜的口径可以决定能吸收多少的光线来成像,通常是以毫米(mm)来表示。
集光力是指物镜收集光线比肉眼强多少倍的能力,公式是:物镜面积 / 瞳孔面积(7mmx7mm)。然而镀膜、制作精度也会影响光度。一枝优秀的10x40的光度可能比中级的10x50高。
倍率(Magnification):
倍率计算公式:物镜焦距 / 目镜焦距
倍率是物镜的焦距除以目镜焦距的商,这是线性的放大倍率(有时会以直径来表示)。例如,倍率为7的,就如同将物体拉近7倍距离的影像。倍率的数值将取决于双筒镜在设计时的用途。手持的双筒镜在设计时倍率可能较低,以减少因手持造成的震动所致的画面模糊。提高放大率会使视野相对应的减小。倍率越高,手持抖动所造成影响的可能性也越明显,因此对于观景来说,放大率小(7~10倍以下)的双筒镜效果有时甚至更好,因为它们比起高倍率的而言画面更为稳定。一般来说10倍乃是一般人之极限。
一般双筒望远镜放大率8倍以下的为最好,它们能提供足够放大率,同时手持也不太费劲。大多数人可以稳定地拿它们。7×30或8×30的双筒望远镜对白天使用已非常足够。口径40或50毫米的双筒望远镜在夜间提供较好的亮度。夜间使用的(如用在观星上)双筒望远镜若需更高放大率的话,需更高口径。
视野
双筒镜的视野取决于它的光学设计,通常他显示的是线性的数值。例如标示为在1,000码(或1,000米)的距离时看见的宽度为多少英呎(或米),或是直接标示可以看见的视野角度。
出射光瞳
倍率计算公式: 物镜口径(mm) / 倍率
当你手持双筒镜使目镜离双眼一段距离时,你会见目镜中央有一个圆型光点,其余地方为黑色,这光点就是出射光瞳。 双筒镜经由物镜收集的入射光会集中在目镜,也就是由出射光瞳射出,射出的直径就是出射瞳的孔径,其大小即为物镜与倍数相除的商值。出射光瞳越小,代表影像较光亮,较易看到影像。若出射光瞳太细,会使影像难于观测。要最有效率的使用收集到的光线并有效的提高亮度,出射瞳的直径应该与充分张开的虹膜直径一样大。人眼的虹膜最大直径—大约是7 mm,但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如50岁的人瞳孔夜间中扩到最大亦只有5mm。因此,比这个值高的出射光瞳会浪费部分的光。出射瞳太大会是浪费掉收集的光量,而且在观察小天体时,出射光瞳太大会降低反差,尤其在观察暗弱天体时十分不利,所以在白天使用出射瞳约3mm的就足够了。目前较普遍的出射光瞳为5毫米,比如10×50或者8×40。但是,较大的出射瞳能使眼睛更容易对准光束,并且能避免突然进入黑暗边缘的晕边现象。
适眼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