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
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极善水性,它们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但不会往巢里渗水,还可以因为湿草发酵产生热量,有助于鸟蛋的孵化,使性喜贪玩的亲鸟在孵卵期间也能忙中偷闲,到巢外去嬉耍片刻。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中文学名凤头鸊鷉 拉丁学名Podiceps cristatus 别 称大凤头䴙䴘、债鸊鷉、浪里白、水老呱、水驴子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鸊鷉目 科鸊鷉科 属鸊鷉属 种凤头鸊鷉 亚 种3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英文名称Great Crested Grebe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栖息环境
3 生活习性
▪ 迁徙
▪ 习性
▪ 食性
4 分布范围
▪ 世界
▪ 中国
5 繁殖方式
6 亚种分化
7 种群现状
8 保护级别
形态特征
编辑
凤头鸊鷉
凤头鸊鷉(17张)
凤头鸊鷉是一种游禽。也是体形最大的一种鸊鷉,雄鸟和雌鸟比较相似,有鸭子一样大小,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睛还长着一条黑线。它的脖子很长,向上方直立着,通常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
夏羽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两侧羽毛延长,形成两束黑色长形冠羽位于头顶后部。黑色冠羽两侧经耳区到喉部有由长形饰羽形成的环状皱领。其基部棕栗色,端部黑色。其余头侧、脸和颏部白色。后颈、背、腰及内侧肩羽黑褐色,外侧肩羽、翼缘覆羽和翼上小覆羽白色,初级飞羽和三级飞羽亦为黑褐色,初级飞羽内侧先端白色;次级飞羽亦为白色。前颈、胸、腹和其余下体白色,两胁和胸侧栗褐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冬羽和夏羽基本相似,但上体羽色较暗,头顶冠羽短而不明显,皱领消失。 [1]
虹膜橙红色,嘴黑褐色(冬季红色),基部红色,尖端苍白色,跗跖内侧黄绿色,外侧橄榄绿色。 [1]
嘴形直,细而侧扁,端部很尖;鼻孔透开,位置靠近嘴的基部;眼先(即眼睛前面的部位)裸露,颈部较为细长,翅膀短小,具有12枚初级飞羽,但第一枚退化,次级飞羽则缺少第五枚。尾巴更短,仅剩有几根柔软的绒羽,或几乎没有。两只脚的位置在身体的后部,靠近臀部,跗跖侧扁,适于潜水生活;四个脚趾上都有宽阔的像花瓣一样的脚蹼。爪钝而宽阔,呈指甲状,中趾的内缘呈锯齿状,后趾短小,位置比其他各趾为高,或者缺如。身体上的羽毛短而稠密,具有抗湿性,不透水;具有副羽,尾脂腺也被羽。消化道中缺少盲肠;雏鸟为早成性鸟。 [1]
大小量度:体重♂650-1000g,♀425-950g;体长♂520-580mm,♀450-546mm;嘴峰♂50-53mm,♀38-50mm;翅♂180-197mm,♀165-190mm;尾♂40-48mm,♀36-46mm;跗蹠♂61-64mm,♀51-67mm。(注:♂雄性;♀雌性) [1]
栖息环境
编辑
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平原、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带,尤其喜欢富有挺水植物和鱼类的大小湖泊和水塘,也出现在山区湖泊和水塘。冬季则多栖息在沿海海湾、河口、大的内陆湖泊,水流干稳的河流和沿海沼泽地带。 [1]
生活习性
编辑
迁徙
春季最早迁到东北繁殖地的时间在3月中下旬,大量出现在7月中旬至4月末。秋季迁离繁殖地的时间在10月中旬,亦有迟至11月初才迁走。迁徙时常成对或成小群。 [1]
习性
常成对和成小群活动。多活动在开阔的水而。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和水面保持垂直姿式。活动时频频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最长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飞行较快,两翅鼓动有力,但在地上行走困难。 [1]
食性
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也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