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___________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 本帖最后由 sanssouci 于 2008-4-24 22:21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眼余光可以看到超过120度的范围
出瞳距离如果不够,用户无法看到整个视野
如果出瞳直径小,眼球稍微转动就会偏离视野,所以结合了大出瞳直径和长出瞳距离的超广角才是最震撼的,比如BLC U Boat 8x60,俄15x110之类。

广角最早源自于ER目镜,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开发的,广角双筒最兴盛的发展正是因为有战争的推动,70年代以后超广角逐渐就没落了,因为高端望远镜的市场从军用搜索转向了民用的观鸟,狩猎等,这些用途更需要比较紧凑的设计。

但广角仍然有它的价值。

AI Nagler在二十多年前开发Nager天文目镜(82度)的时候,他自己也担心用户是否愿意花普通目镜10倍的价格,大得多的体积重量(一颗目镜有的要超过1kg,直径和大罐可乐差不多),来体验他所说的“太空漫步”感觉,不过市场的热烈反应很快让他放了心。 现在Nagler又开发了100度目镜,同样反响热烈。
发表于 2008-2-2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版主的指导,但我有时候实在还是觉得太大的超广角没有什么用处,而能结合长出瞳和大出瞳径的目镜,在手持望远镜中,几乎又是不可能,所以我觉得理性一些的追求还是60度左右。
发表于 2008-2-2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大,要是发觉视野变小了千万赶快去检查一下眼压.
有可能是青光眼的前兆
发表于 2008-2-2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超广角要付出体积重量上的代价,所以现在不流行,但还是有人喜欢。这和高倍档一样,很多人认为手持望远镜7-10倍比较合适,但是就是有人喜欢十几二十倍的,厂家也开发了稳像手持望远镜。
发表于 2008-2-2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火龙BZI 于 2008-2-2 20:13 发表
老大,要是发觉视野变小了千万赶快去检查一下眼压.
有可能是青光眼的前兆


好的好的,我会去查的,我没有那么严重,我自己清楚,呵呵。
发表于 2008-2-2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60度的镜子已很够用了,两眼目视前方最舒服,
发表于 2008-2-2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Zeiss Jena Dekarem 10x50 的視場是70度 , 但瞳高只有10mm , 所以70度的感覺很一般 , 戴眼鏡者甚至不能用好這台鏡子 , Bushnell 7x32 的93度视場要使用得好也要把眼罩完全翻下加上不戴眼鏡才能实現。15x110的瞳高是15mm , 20x110是18mm , 而61式10x80是17mm,可以說超廣角的震撼感一定要有較長的瞳高才有意義 , 因此在設計上20x110是難度最大的 ( 105度+18mm瞳高) , 也在使用上顧及搜索移动目標之用。單以觀景而言 , 看似60度已足夠 , 但若要及早发現黑夜中的移动目標 , 大視場就很有必要 , 所以軍用級的15x110是90度 , 20x110是105度 , 我軍的61式10x80是70度。我曾在觀天中多次体驗大視場的好处 , 一些喑而弥散的天体在我的二戰25x100 (90度視場)中一掃即見 , 但在60多度的同口徑鏡子中要多次反复才能看見,其中一个原因是 , 暗目標或移动目標要在視場中有參照物才易发現,美軍也有使用俄15x110 , 其光力和視場可以在上弦月晴夜10公里外发現阿帕奇戰鬥直昇機群。

[ 本帖最后由 czj 于 2008-2-2 22:47 编辑 ]
发表于 2008-2-3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超广角的当然想要一个体会下,但是就像很多其他的东西到手之后发现不像想象那样理想一样,一般超广角也不见得是理想的。
目前我也想搞一个便宜的超广角来玩玩呀!
发表于 2008-2-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CZJ莫兄是观星专家。我只能说说观景,特别是观看水景的体验。
首先,人眼的余光并不能提供清晰成像,但是可以制造出很强的感觉。
看惯了向海百菜那样的高对比镜子,总是喜欢着重细节,恨不得把望远镜变成显微镜。
而使用超广角时,我学会了强迫自己放松视觉神经,去寻找“感觉”而不是“视觉”。
比如观看帆船,用62度海百菜可以看清帆布上的纹路,但是却没有那种波光粼粼的体验。
换成77度的超广角,虽然实际视野只是比海百菜大了一圈,但是“感觉”上帆船不再是一个孤单的物体,而是和周围的湖水融为一体。
另一个例子是看日出。77度的镜子里已经是“水天一线”,让人陶醉。我只能想象莫兄的90度/100度镜子里是多么壮观。
超广角并不适合做主力日用镜,但是没有体验过的话会抱憾终生的。

[ 本帖最后由 unary 于 2008-2-3 11:51 编辑 ]
发表于 2008-2-3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超广角的出现使得体验门槛大为降低。
我现在的窗台上就撩着一只77度的840保罗。
工作累了就抓起来看看窗外的景色,权当“视觉按摩”
发表于 2008-2-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nary 于 2008-2-3 11:45 发表
CZJ莫兄是观星专家。我只能说说观景,特别是观看水景的体验。
首先,人眼的余光并不能提供清晰成像,但是可以制造出很强的感觉。
看惯了向海百菜那样的高对比镜子,总是喜欢着重细节,恨不得把望远镜变成显微镜。
...

Unary兄所言正是。超廣角不單是視覺 , 也是一种感覺的享受 , 不知Unary兄有否用超廣角看過日出日落時的綠光 , 這種綠光被喻為最美麗的綠。另外Unary兄歐洲之行不錯啊 ! 忘記告訴你德國海德堡山上的天文台就有一台蔡司25x100。
发表于 2008-2-3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nary 于 2008-2-3 11:49 发表
国产超广角的出现使得体验门槛大为降低。
我现在的窗台上就撩着一只77度的840保罗。
工作累了就抓起来看看窗外的景色,权当“视觉按摩”

如果有可能 , Unary兄應在窗台放一台61 , 10x80 , 17mm70度視場也是一種非凡的体驗。
发表于 2008-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CZJ老大说的对,用61观景感觉就是和手持镜子不一样,可惜太重了。。。没法携带。。。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2-4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2-4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超广角,要用体验来感受.
发表于 2008-2-4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zj 于 2008-2-3 12:11 发表

Unary兄所言正是。超廣角不單是視覺 , 也是一种感覺的享受 , 不知Unary兄有否用超廣角看過日出日落時的綠光 , 這種綠光被喻為最美麗的綠。另外Unary兄歐洲之行不錯啊 ! 忘記告訴你德國海德堡山上的天文台就有一台蔡 ...


我一直在想,云光在国际中低档大双筒市场里的份额已经是举足轻重。但是在高端市场上和日本人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以25X100BLC为蓝本开发大型超广角天文镜也许是一条产业升级的捷径。

[ 本帖最后由 unary 于 2008-2-4 02:18 编辑 ]
发表于 2008-2-4 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芝加哥有一作很有名的高级住宅楼 LAKE POINT TOWER。弧形设计使得很多套间的客厅里湖景视界在180度以上,称得上是超广角的天堂
那里的每个房间都赠送一架立式黄铜工艺望远镜。那玩艺儿的光学水平也就是玩具镜的档次。如果云光能够大幅度提升表面处理工艺的话,仅芝加哥市的市场估计就有数百台。
Lake_Point_Tower2.jpg

[ 本帖最后由 unary 于 2008-2-4 04:21 编辑 ]
发表于 2008-2-4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nary 于 2008-2-4 02:36 发表
在芝加哥有一作很有名的高级住宅楼 LAKE POINT TOWER。弧形设计使得很多套间的客厅里湖景视界在180度以上,称得上是超广角的天堂
那里的每个房间都赠送一架立式黄铜工艺望远镜。那玩艺儿的光学水平也就是玩具镜的档 ...


长知识了,其实我只是对手上的两台手持小镜子发发牢骚,呵呵。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2-8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