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像差的校正:
玻璃对每种光波长的折射率不一样,所以其焦距也不一样,这样单片透镜不可避免得会有较大色差,所以望远镜的物镜至少也要用双片结构,用冕钡玻璃和火石玻璃分别制作正透镜和负透镜再组合起来,或双分离或双胶合,这样可以让两个波长的焦距一致,从而大大减小色差。常见的望远镜从假俄镜到顶级的望远镜蔡司Steiner等基本都采用此种普通消色差结构。要想进一步减小色差,可以采用超低色散玻璃(ED)或者萤石,有时候还要配合3片或者更多片的复消色差结构,复消色差可以使得3个波长的光焦距一致,但是双筒镜中几乎没有采用此结构的,只有在顶级折射天文望远镜中才有应用,就连采用ED的也很少。至于更高级别的超消色差(4个波长焦距一致),只有极少量专业仪器使用。
球差的产生是因为理想的折射镜面不是球面,但是为了加工方便一般都是用球面来近似,所以引起球差。在焦比越短时越严重,解决的方法是用多面镜片的球面互相补偿来消除。而非球面加工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在达到很好球差校正的同时大大降低片数,但是目前非球面加工技术的应用还有诸多限制。在双筒望远镜中应用不多,其中有大量还是低端的模压镜片(比如尼康只有在低端的Action中采用了非球面镜片)。
场曲在望远镜中表现比较明显,但是害处较小,我们使用望远镜很明显可以看到边缘成像不如中心,这种边缘模糊就主要是场曲和彗差的综合作用,其中场曲是主要的。场曲和彗差都与视场大小有关,视场越大则越严重,所以现代望远镜不是很追求广角设计。在视场较小的天文望远镜中,场曲和彗差就要轻微得多。场曲和彗差虽然表现一致,但是还是很好分辨的,把一个星点放入视场,调节成点状,再移动到视场边缘,这个星点就会散开,调节焦距,如果还可以调成一个点,说明只有场曲,如果怎么调也无法调节成点状,说明有彗差作用。
现代望远镜分成几大流派,像尼康这样的公司生产的高端望远镜比较类似于镜头,镜片比较复杂,数量较多,场曲彗差边缘色差控制较好。而Steiner这样的公司的高端产品则是尽量简化结构,追求中心的锐度和反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