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评仿13年式样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8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北旅论坛,作为国内比较专业的双筒望远镜论坛,认真客观为一贯作风.在圈内也是具有相当名气和口碑的.
这次,某望远镜厂有意想要制作仿13年式望远镜,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希望我们论坛内的镜友提供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他们改进.
我认为,厂家的这个'动作',至少说明两点:首先,望远镜生产厂家开始重视发烧友,爱好者的意见,并愿意倾听了.其二,说明厂家认可了北旅论坛在望远镜测评方面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原先,大家都说,国内望远镜厂不重视我们发烧友的意见.这次,厂家主动提出要我们论坛对这两个试制产品提提意见,我想,我们应该认真的做好.且不说提高论坛在望远镜业界内的地位,至少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吧.

至于最后厂家是否按照我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来改进,那还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比如 成本 工时 工艺 材料 工装等等).因为发烧友和厂家的最终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完全一样.但是,至少我们应该在技术和光学方面的描述以及提出的意见是客观的准确的.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各述己见.

[ 本帖最后由 阿鼎KGB 于 2009-3-9 07:35 编辑 ]
发表于 2009-3-8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午,和王会长,方老师傅还有其他镜友们一起看了'仿13年式'镜子.
大家基本形成这样的共识:
外观仿的基本一样,镜肩和物镜筒比原品略高一些(几乎可以忽略).中轴刻盘和棱镜盖螺钉和原镜不完全一致,目镜的调焦轮是直线,而原镜是交叉的菱形辊花.(这个滚花的问题,如果改进的成本增加不多的话,最好能做的和原镜一致).
外饰皮原镜是硫化革的,而仿镜目前采用的是牛皮贴面,  牛皮的接缝处位于镜体中上部,比较显眼.最好能改到镜体靠近中轴的内侧,这样比较隐蔽美观.当然能做硫化革的话就更好,但是,厂方还需要考虑成本. 其实,外观问题,我觉得可以分普及版和精装版.普及版就用牛皮帖面也可以.精装版可以再考究一些.
这个镜子,厂家目前配的是牛皮的镜盒,盒子倒是蛮挺括.但是从使用角度来说,携带起来体积重量都上去了.放在其他的包里又不好安排.其实,这个13年式镜子的体积是很小巧的,用了这个盒子的话,这方面的优势就失去了.我们今天讨论下来,觉得这也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问题来解决:普及版就没必要配牛皮盒子了,用一般的尼龙小包就好(能肩挎能腰挂).而精装版就可以用牛皮盒.这样,以来可以照顾到便携,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成本.

光学方面.
原镜是没有镀膜的.目前仿镜采用兰色镀膜,(从目镜和物镜两面,都能看到兰色膜)
仿镜和原镜一样用的是BK7棱镜(K9玻璃),所以,在成像圈四周有暗色切边.
原镜切边
P1110144.JPG
仿镜切边
P1110151.JPG

从偏色上来看,仿镜 比原镜要黄.估计,除了玻璃的关系以外,还和镀膜有关.原镜是完全无膜的,仿镜都是单层的蓝膜,自然是容易偏黄.不过要采用全表面多曾膜FMC,用复杂的膜系来纠正的话,应该可以改善此问题.但是成本必然会大幅度上升.和此镜的市场定位是否相符?需要厂方再做权衡. 不过照片的白平衡不太准确,实际偏黄我认为没有照片上看的那么重.照片谨供参考
P1110152.JPG

仿镜的实际视场还是不小的.我和菜6比较过,视场范围明显大于菜6. 畸变也不严重.由于碗口目镜罩的关系,我拍不全整个视场,正在苦恼中
仿镜采用和原镜相同的分划(右目镜).,横坐标在视场中央,纵坐标靠左.对观测时的影响较小
此镜的 中心像质还是可以的 ,锐度也不错。但是,边缘像质的 下降太明显。这一点不如 原镜。原镜从视场中心往外算,至半径的内3分之2左右,成像基本都是清楚的,到外3分之1开始像质下降。而仿镜的像质在半径的 内3分之1处就已经下降,且劣化幅度比较大。也就是说,其成像圈地真正可用范围较小,观测不舒适。我再反复调焦(过调焦)后,未能把边缘像质明显提高,说明这个问题可能不仅仅是由中心和边缘之间的视度差造成的。对于边缘下降这一点,需要厂家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一旦此问题得以很好解决,那么此镜的光学表现会有 显著提高,观测舒适度 会大幅上升。

仿镜的目镜与镜体的结合不很严密,目镜与镜体之间有 些旷动。这对光轴的准确和保持是很不利的。据方老师判断,估计应该是目镜和镜体的‘八头’加工不精,才导致装配后有旷动。

此仿镜夜晚观看时,鬼影是有的,但是很轻微。对着强光源(路灯)以黑暗景物为背景,能发现该光源的2个鬼影(右侧因为分划板的关系,有时会多一个鬼影),但是鬼影亮度很低,并不影响正常观测。


此镜的体积重量都十分小,与同样是 6X24规格的KERN相比,还是很明显小了一圈。为了体验其突出的 便携性,这几天我 一直把仿镜随身带着,放在冲锋衣内侧的大口袋内(镜子外形弧度贴合自己身体弧度),或放在左右外侧袋内。感觉确实是轻便的。基本不影响正常工作(我的工作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和一般强度的活动(剧烈的跑跳就另当别论了)。既然是随身带,那对耐用性就有一定要求。听说厂方也准备 要做防水震动检测的(就不知道采用什么标准,能否通过),而我等镜友在这个方面又没条件,所以这方面的工作还是让厂家自己来 吧。

这次,厂房提供了两台镜子,其中一台是没有在棱镜直角反射面后安装遮光板的(箭头所指处,就是未加状遮光板的棱镜反射面)
P1110154.JPG
而另一台则在棱镜的反射面加装了遮光板.  现在实际比较下来,不加遮光板的话.就会有光从棱镜反射面背后侵入光路中.造成漏光(箭头所指处就是从目镜侧看到的漏光)
P1110176.JPG
特别是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比如被观测景物比较暗,而在镜子前部的侧下方有较亮的光源时,这样的漏光就会在成像上形成明显的眩光.
有遮光板 P1110166.JPG

无遮光板(圆圈内就是眩光,但是因为无法拍全整个成像圈,所以眩光也没能很清楚的表现出来.实际观测时,眩光对观测的干扰确实是明显的)
P1110167.JPG
关于遮光板的问题,我认为加装的难度不大,成本上升也不高,但对光学表现的帮助是相对明显的.批量生产后,应该考虑加装此遮光板.

另外,两台样镜中,一台在夜晚的观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把较强的光源移到成像圈侧下方靠边缘位置时,此光源就会有一条长形的光带向视场中央延伸,降低了整体反差,掩盖了细节,非常干扰观测.这个问题方老师也发现了.另一台镜子却完全没有这个现象.既然不是共性的问题,那就说明是个体差异造成.而且,有这个现象的镜子还是加装了棱镜遮光板的那台.这样看来,这个问题应该不是漏光引起的.   椐方老师推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棱镜安装的平行控制不好,引起杂散光. 希望厂家在装配时要注意.

再次反复比较了边缘和中心,让我们感觉边缘劣化的原因确实如楼下牛年大吉兄弟所说.原镜的中心不及仿镜,而边缘又好于仿镜,所以原镜在此方面还不突出.而仿镜的中心像质比原镜有提高,但边缘像质反而下降.所以差距大了,更容易让人注意到了.

如我以上的描述有任何不准确之处或可能产生歧义的地方,请王会长 方老师 及其他镜友及时指出。
有一台镜子由方老师带回去用专业仪器进行检测,结果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为了方便大家,我把方老师用专业一起检测出的数据结果一起贴过来.
仿十三年质量技术数值测试结果。
两光轴平行度,
  眼距72,低14分,发散18分
      65,低9分,发散1分
      58,低22分,会聚4分
从实测数据,两光轴平行度非常好,可以说好过顶级镜。
目镜,由二块二胶合透镜和一块单透镜组成,在焦上与焦下,范围大约在正负一个屈光度,光轴偏右筒14分,左筒11分。正常值应该是30秒,非常差。
    屈光度零位正确,每筒有5,5屈光度
    分划视差,0,4屈光度,误差允许0,5屈光度
    象,倾斜,两筒同方向1分30秒,非常好
    连接轴规则变动,同一点变动为低4分,会聚4分,严格要求为2分,4分还算可以
  鉴别率,仪器上单只实测不准确,虽然鉴别率板有分别数据,但仪器本身就有鉴别误差,比较测试还比较可信,单只还是目测为好。
  从实测数据来看, 造镜厂的总体水平在国内应该算好的,调试仪的精度也可以,但很难说批量生产的质量,
  但目镜的质量太差,我一拿到手,就发觉目镜有问题,旷动利害,目镜内外筒配合太松,在转动正负1个屈光度就有14分和11分,如果转到正负5个屈光度,偏值还要大,也就是两光轴的偏值也会增大,这种目镜不合充氮密封规格,解决也不困难,但一定要解决。

[ 本帖最后由 阿鼎KGB 于 2009-3-12 12:1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们没看过实物,只能凭图片点评一下外观及工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同志说的在理儿, 北旅可是见过世面的,这是指对望远镜的了解,这方面,就是国外高手也不行(没有这的人看的镜子多)当然了,厂家(J )也是知道了这儿的(对镜界)影响力,一个产品一旦定型,再让人说不好就大大得被动了, 看国内好多镜子搞的真是上不上下不下,说不×又怕得罪人家,可不说,看着也别扭。
  互动对谁好?应该是双赢,对用家和厂家。但,现在还有些厂家还傻着呢。
我们不知是哪家?(仿家)但这是成功的尝试,是良好的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仿个外形就得了,光学仿他做什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何如?
本来13年口径就小,出瞳也不大,为什么不用BAK4棱镜,成本也差不了多少?镀膜也搞得好一些,让这个小镜子发挥最大的功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阿鼎一手握两镜,看的很仔细啊,想问一下,在清晰度,中心与边缘,色差,还有光轴的精度等。
  另外,一直有一小遗憾,趁这机会应把样镜的目镜拆开来看一下13年目镜是哪类?结构,(反正样镜要返厂,借机研究下内部 )在网上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它应该与蔡6,科恩6X24都不同。

[ 本帖最后由 jiju 于 2009-3-9 09: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trolux 于 2009-3-9 08:55 发表
仿个外形就得了,光学仿他做什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何如?
本来13年口径就小,出瞳也不大,为什么不用BAK4棱镜,成本也差不了多少?镀膜也搞得好一些,让这个小镜子发挥最大的功效!

    我看镀膜千万别搞高级膜,最好做一批与原镜一样无膜的白玻璃版,更有把玩乐趣,就如从集成块又回到电子管一样,怀旧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会有多大的市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镜子合时上市,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年小巧精细,现在的仿品也应该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至少不能低于几十年前的十三年,光学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内尽量提高,我个人还是推崇仿品十三年采用BAK4棱镜和多层镀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jm 于 2009-3-9 12:35 发表
十三年小巧精细,现在的仿品也应该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至少不能低于几十年前的十三年,光学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内尽量提高,我个人还是推崇仿品十三年采用BAK4棱镜和多层镀膜。

厂家要是能做到,俺就要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价格合适可以考虑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jm 于 2009-3-9 12:35 发表
十三年小巧精细,现在的仿品也应该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至少不能低于几十年前的十三年,光学在成本控制的范围内尽量提高,我个人还是推崇仿品十三年采用BAK4棱镜和多层镀膜。


现在的仿品光学怎么说呢,昨天跟好多好镜子在一起比较,感觉基本上还是印证了以前的看法。
中心的像质非常好,除了偏黄,反差、锐度都很好,亮度也不错,尤其比较意外的是,经过比较才确认,中心的通透感相对而言也非常不错(由于偏黄,可能用通透不妥,应该说是成像很干净)。
毛病还是在于从中心到边缘劣化比较快,而且跟原品相比,由于中心比较不错,所以感觉边缘就更难以接受了(原品无镀膜,虽然边缘也不好,但和中心相比就没有这么大的反差)。
这只是个人看法,会长和其他镜友的感受也许不同,还请指正。

[ 本帖最后由 牛年大吉 于 2009-3-9 12: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算了,我还是不要了,看到这个光学,感觉有点失望。但是也不持否定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strolux 于 2009-3-8 15:55 发表
仿个外形就得了,光学仿他做什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何如?
本来13年口径就小,出瞳也不大,为什么不用BAK4棱镜,成本也差不了多少?镀膜也搞得好一些,让这个小镜子发挥最大的功效!


比较同意这个看法,外形可以仿制,光学还是多少改进点吧,否则,感觉没什么意思。

如果光学跟原品差距不大的话,怎么定位它的销售呢???

和原品比,没有收藏意义

和民62比,光学上要差

估计也就是卖给初学者赚钱可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话,我觉得最缺乏的是实用的小镜子,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ianhuahao 于 2009-3-9 12:55 发表
算了,我还是不要了,看到这个光学,感觉有点失望。但是也不持否定态度


其实看过后我倒是产生了收一个的想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牛年大吉 于 2009-3-8 20:00 发表


其实看过后我倒是产生了收一个的想法



中心虽然锐利,但是边缘图像下降太快,甚至号称无敌的830海白菜也是这个毛病,为此,我毫不犹豫的出掉了它,进了SL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可能还是样品阶段吧?
以现在望眼镜厂家的实力,光学要提高应该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厂家的定位是要面向哪一层的消费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9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改进一下目镜结构很难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