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滇缅抗战博物馆的望远镜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7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26_21095_9a348768ecdf564.jpg 26_21095_8353283f7b03842.jpg 26_21095_e2783040916ab36.jpg 26_21095_dce8da2d1e622a9.jpg

[ 本帖最后由 山东千里眼 于 2009-3-17 11:26 编辑 ]
26_21095_9a348768ecdf564.jpg
发表于 2009-3-1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义的老物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的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有中调镜子  。看来《我的团长》里的镜子也还尊重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7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哪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哪嘎达尼? 请 LZ 泄露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也有,假的也在 即所谓后期寻其"遗物"以纪念之!!!纪念捐躯殉国的将士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3-19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见一米测高机的架子,奇怪啊,这样不是没办法测高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观剧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观剧镜和我丢那个一样 博物馆又忽悠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博物馆嘛,也就是给大家看热闹的,不是做学问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1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应该有这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里面的30刺品真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馆子在哪里?昆明?保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还有个观剧镜,这也太那啥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3-2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记滇缅抗战博物馆
——云南行之二
解玺璋

  参观坐落在腾冲和顺乡的滇缅抗战博物馆,是我此次云南之行的又一意外收获。从规模和设备条件来看,北京卢沟桥的抗战纪念馆要更有优势,但从实实在在的内容来看,滇缅抗战博物馆要盛它一筹。而且,更难得的是,这是一个民间收藏家的私人收藏。

  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址位于和顺原乡政府旧址,当年远征军20集团军司令部旧址。馆址成“三横两纵”的结构形式,展室面积700平方米;馆室里展出了3400多件展品,是全部五千多件藏品的三分之二,都是第一次面向世人开放。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展品全是段生馗先生20年来收集和保存的,其中包括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美英盟军、民众抗战等方面的文物。

  展览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山河破碎”。主要展示日军南方军席卷东南亚诸国,完成“断”字行动计划,切断全国唯一的输血线滇缅公路的史实之物,以及云南民众举全滇之力,仅用9个月时间修通滇缅公路的壮举。



  第二部分:“热血十万兵” 展出十万远征军将士扬威异域,远征缅甸的悲壮事迹。也称“悲壮远征”就是1941年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后,迅速占领了东南亚地区,仰光告急,滇缅公路告急!中国派出了10万精锐之师组成远征军,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保卫仰光,保卫滇缅公路,保卫中过抗战的大后方。



  第三部分:“沦陷的岁月”。1942年5月3日,日军以装甲车为先导,沿滇缅公路长躯之入,进犯滇西。几经争夺之后,中日军队在怒江两岸形成对峙,怒江以西的国土沦陷。在血与腥风的日子里,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军民对侵略者残酷以极的暴行,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反攻。在博物馆里展出日军被堵怒江西岸,滇西沦陷,日军暴行及抗日县政府抗战历程,这个部分又设有三个展厅。其中专设有飞虎队及十四航空队展厅,反映美国支持中国抗战、两国建立的深厚友谊。



  第四部分:“大反攻”。反映XY军大反攻,腾冲焦土抗战、松山血战的凯歌。



  第五部分:“日月重光”反映抗战胜利、并设有远征军将士、壮士墙,以示纪念。通过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馆藏文物一起,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对世人感召历史无疑是一笔无价之宝。



  参观了滇缅抗战博物馆,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为这些文物和它们的收藏者段生馗先生出一本书,让更多的没有机会到腾冲的人,也能看到这些收藏,从而更生动、更真切地了解和记住这段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远征军佩戴的帽盔:有德式的、英式的,还有法式的。

       帽徽:每一枚的后面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第一次远征失败后,在缅北的原始丛林野人山里牺牲的远征军将士,就只遗留下这一枚枚帽徽。为了缅怀那些在缅甸牺牲的将士,博物馆烧制了这些陶瓷面孔以纪念英灵。

远征军的测炮仪器:当时每一个师团只配备一台这样的仪器,也是德国造的。

        戴安澜将军的肖像:中国远征军第五军二00师的师长。二00师是远征军中的精锐部队,在缅甸作战时,戴师长在督战中身负重伤,于1942年5月26日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成为第一位在远征战斗中为国捐躯的少将师长。毛泽东在延安闻讯后为戴安澜赋了一首五言挽诗。

        汉阳枪刺:汉阳兵工厂所造,并不亚于日军的“三八”式刺刀,一样可以刺杀日本鬼子。1944年5月28日上午,远征军五十军一一六师搜索连三百多人,与数倍于自己的大队日军在徐家寨后的大尖山遭遇,连长高玉功命令不许开枪,一律用刺刀捅,让日军也尝尝咱们中国军人刺刀的利害。双方拼杀了四五个小时,一片荞麦地上全是双方的尸体。第二天早晨,敌人一阵炮火打在尸体上,血肉和泥土搅拌在一起,变成一片血红。炮火一停,敌人又端着刺刀冲上来,远征军战士们个个全身裹满了血和泥,红着眼,把日军吓坏了。中国军人的刺刀杀出了威风。

        中正剑:是蒋介石赐给部下的,能获取中正剑的将领,必须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师长级将士,或是战功卓越的将领,因此能拥有一把中正剑对一位将领来说是一种无尚的光荣。

        蔡司望远镜:倍数比较高,清晰度很强,只有指挥官才能使用。

       普通的望远镜:是一般将士所用的。

       防毒面具:远征军使用的,在同古守卫战中,日军久攻不下,竟然施用毒气。

       劣质的望远镜:是日军用的。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庞大军费开支,已让日军的军备供应不上,日本军官只好自己购买一些军用或非军用的望远镜,带到中国的战场上。他们甚至把娱乐场所看赛马、马戏的一类劣质望远镜都带到了中国战场上来。

       一顶顶被子弹打成洞的钢盔:是日军用的钢盔。这些被“皇军”们顶在头上显示威仪的钢铁,战后被老百姓当作粪瓢、尿盆或喂狗槽来用。

       日军海军将军的礼服:缴获的,做得非常奢华,肩章是用金丝做的。

       两盏灯:是日军用于野外作战的,光源虽是蜡烛,但下面是弹簧支撑,设计得很科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3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段生馗:为记住那段历史

梁鑫 文

--------------------------------------------------------------------------------


段生馗向参观者介绍他的收藏品

  段生馗现在是腾冲农行副行长。由于他的收藏,我国有了第一个民间投资、收藏的抗战博物馆。而他收集这4937件抗战文物,用了20年时间,花尽了
所有积蓄。

刻在心底的记忆

  1965年,段生馗出生在距云南腾冲县40多公里的蛮乃寨。这个汉族寨子,在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后,经历过多次“清乡”,当地的民众有着数不清的血泪辛酸。

  生产队的饲养员官三公说话像女人,而且一辈子没有结婚。“后来我才知道,官三公8岁时,一次日本兵来清乡,他正与伙伴们捉迷藏,日本兵看到这个光屁股小孩,将他揪住,一刀切掉了他的小鸡鸡……

  这些惨痛的故事,深深地刻在了段生馗的脑海里。

  破钢盔、残刀刺在段生馗的家乡随处可见。他用这些作道具,领着村里的小伙伴玩打仗游戏。为了游戏方便,孩子们都把从家里拿来的“道具”集中存放在段生馗那里。“那时候有200多件。”他回忆说。

  1983年,段生馗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收藏的文章,从此,他便开始收集抗战物品。

坚持理想不放弃

  4937件抗战文物,从小小的钢盔、刺刀到枪、炮,每一件都凝聚着段生馗的心血。收藏这些文物到底用了多少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了收藏,他将政府赞助过自己的6万元和自己的全部积蓄都倾注在这方面。

  在段生馗的收藏生涯中,他彷徨过,面对诱惑也动心过。

  1986年,他刚参加农行的工作。“那时候我想,自己要努力工作,不能再玩这些东西了。”父亲知道了他的想法说:“人的职业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如果要取得成功,还得靠兴趣引导。”段生馗听从了父亲的意见,继续着自己的收藏。1999年,他当副行长2年后,再次面临抉择:到外地去交流,可以继续升职,但只能放弃文物收藏。思考了很久,段生馗决定留在腾冲,继续收集抗战文物。

  几年前,有个老板,要出150万元买断他收集的所有抗战文物。“我斗争了很久。为了收集文物,我一贫如洗,背负了债务。可如果卖了这些东西,就违背了我的原意。”他拒绝了对方。战争时期,许多日本士兵带着的小行军锅上面都刻了自己的名字,段生馗收集了100多口这样的锅。一天,有5位日本游客来找他,无意中看到有口锅上刻着“井上”的名字:“其中一位女士突然对着锅跪倒在地,说这是她父亲的遗物,愿意出2万元人民币买。”段生馗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是侵华日军的罪证,我不能卖!”段生馗说,自己之所以能坚持理想,是被老百姓所感动:“有不少老百姓,知道我搞收藏,我向他们买东西,他们都不好意思开价,直说‘你要就拿去吧’!”对比较珍贵的东西,老百姓只象征性地收他5元、10元。

  有时候,妻子也会埋怨段生馗,为搞收藏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虽然是银行的行长,可我家里连电冰箱都没有……”

  2005年7月7日,段生馗用20年时间,花尽所有积蓄收藏的4937件抗战文物,终于从10多个“藏身之处”走到了一起:这一天,我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滇缅抗战博物馆,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开馆。

  段生馗对今后的打算是:首先对文物进行保护,并挖掘这些文物背后的历史。其次,有了国家认可的博物馆,可以收集与滇缅抗战有关的大炮、坦克。另外,博物馆运行进入正轨后,将在昆明、香港等地展览。等到资金充足,办一个网站,成立一个研究机构,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经济日报》8.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