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痴特区003:神镜级N-R</P>
<>Masterpiece -- Never settle for less 神镜级 N-R</P>
<>4. Nikon 10x42 Superior E (2003-1)<BR>视场:6度 眼距: 17.4mm 重量:710G 棱镜:普罗2型 分类:中型镜 雅号:硬技术指标最高的不防水双筒镜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4000<BR>A.简介<BR>众所因知,尼康是一个摄影界中响当当的名字.其尼克尔镜头的清晰锐利度向为人所称颂.自1917年以来,尼康生产了超过2500万枝尼克尔镜头,因而累积了不少宝贵的光学经验.此外亦不要低估其高品位的双筒镜.著名的 8X30E 自1959年面世以来,一直被受观鸟家的推崇,当中包括不少欧洲观鸟家!<BR>自90年代科技普及化以来,名贵的相位修正镀膜屋脊棱镜直筒镜把传统的普罗棱镜双筒镜打过落花流水. 欧洲大牌子都主力生产直筒镜,一下子将普罗棱镜双筒镜推向死角.而著名的 8X30E亦开始力不从心,变成古董.或许尼康不想书看到普罗棱镜双筒镜在高文件市场的没落,决定在1995年推出一系列以观鸟家为对像、足可震撼市场的高文件普罗棱镜双筒镜,以10X42 超级E 打头阵,之后也推出了8X32 和12X50型号.这SE系列很快便在市场引起回响.不少观鸟杂志和网上评论都对之赞不绝口.好奇下我买了枝10X42SE,亦因而可和本身已有的Leica 10x50 BN 作一客观比较.<BR>B.价钱:<BR>很少评论会由价钱开始,但SE 是例外.表面上它卖约4000多港元,以高级镜种而言好象不太贵.然而它只是一般传统镜型,连防水功能也欠奉.比较一下,被誉为最佳天文双筒镜的Nikon 7x50 SP 亦只卖5000元上下!以这价钱而言,它一定要有些特别本事才行!<BR>C.机械结构:<BR>它的外型毫不起眼,但一握上手时便知它的质素非比寻常.棱镜镜室经过特别设计,蛋白聚合物表皮使它的手感极佳,手持容易稳定.镁合金制的机身很轻巧,结构以 Porro 来说亦算坚固.<BR>SE 对焦方式因循传统,采用传统外置式设计.手动对焦时目镜座会上下移动.右眼对焦时要转扭右眼目镜环.最大败笔是它的眼杯亦采用橡胶设计,在多人试用场合时倍感不便.希望日后它采用旋转式眼杯设计吧!<BR>D.光学品质:<BR>总的说来,大部份网评都颇为准确,当中亦有些稍诗夸大的报导,但SE 的确拥有杀手般的光学品质!<BR>图像锐利度和清晰度完全一流.它的锐利度在日间场合下至少稍为超过一枝Leica 10x50 BA.图像清脆明快,星点直到视场外围80% 仍呈点状,比不少高价机型佳.但可能因棱镜较细,夜间观景时边缘较暗,结果影响观星效果.此外亮星点比较闪烁,观测效果不及Leica.<BR>反差表现也属一流,SE的色调较白.除了观看阴天时日间场合灰濛的大厦外墙稍呈粉红色外,颜色也很准确, 这可能和它对红色有较高透光率所致.相比下Zeiss Dialyt 和Leica Compact的图像较偏暖黄.个人觉得暖色较佳, 但这可没有准则.<BR>60度的表面视场已够阔,然而Zeiss Leica 高级机机型的视场则更阔.提醒一句:长视距阔视野的机型是会使人上瘾的!<BR>SE最令人惊呀的是它的光度.它的光度肯定比Leica Swarovski 等同规格镜型更光!它的光度或有可能超过10x50 BN-------这虽未能证实,但SE 的超级光度可想而知!<BR>色差和一般像差也很轻微,现实中亦没有完全无像差的阔角双筒镜.即使萤石镜亦有色差.有人说SE 用了ED 镜片,但己遭厂方否认.唯一较大问题可能是其棱镜较细了点(以配合人体工学),导致在夜晚观测时视场边缘的光度较暗,日间场合则无此问题.<BR>至于视距方面,当然它是足够长有余,但太长也不太好,倘偌眼睛不是对准出射光瞳,视场便会出现浮动黑影.把眼杯半反有助消除问题,但视野可能稍为亳变窄.其实视距只要是足够已可,太长也没大好处.<BR>SE最大败笔是物镜距镜筒边缘太近,日间观景时眩光影响较严重.此外 SE己被肯定会入尘的!<BR>E 总结:<BR>Nikon SE 的表现的确是和欧洲机型可一较高下,各有所长.个人喜欢于日间使用SE.在夜晚观星则使用Leica BN.此外SE 并非防水,所以要尽量避免水气入侵机身之内.其结果是它不是一枝全天侯望远镜.另外它的深蓝色镜面镀膜无疑优良,但它较为"啜手",不像Leica/ Pentax 般容易用光学抹布即可清洁.若不小心使用,可能很快便要换镜!<BR>5. Nikon Prostar 7x50 (2004-1)<BR>视场:7.3度 眼距:15.6mm 重量:1.42KG 棱镜:普罗2型 分类:大镜 雅号:最佳7x50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5000<BR>这枝几被神化的传统独立对焦巨型普罗棱镜型航海镜一直被誉为为最佳的7x50 (Astronomy 1992 November),差不多是一个神话,近日得到一位镜痴中的镜痴相助,得以试用数天,终于有幸揭露她的面纱,也对Nikon 的旗舰产品多些了解,当然亦丰富了我的试镜经历.未看过SP,怎算是发烧?!<BR>SP外型是最最最传统的双筒镜.物镜边的红圈表示其顶级品质.先试其机械质素.SP外层没有包胶,表面仅以硫化锌皮包着,不襟撞击,若不小心使用机身非常易有花痕,实在不方便野外粗用.机身虽为防水注氮设计,但不太重,以同级品位来说已算轻巧,但又似乎单薄了点,不及Pentax PIF, Fujinon FMT般粗犷扎实.棱镜室也不及PIF般巨大.对焦设备则属一般.<BR>光学表现方面,简单来说,是非常好但不算出乎意料,表现实和前述同级对手基本相似,各有千秋.镜面镀膜为扁暗绿色而目镜面则为紫红色.目镜和Pentax PIF的大少一样,比Fujinon的细,视距也稍短. 它的图像表现当然一如同级机种般清晰锐利硬朗(但7x50低倍下的图像通常都很锐利.),立体感强,颜色鲜明浓郁,颜色准硝确而反差极佳,色差极轻微至近乎不见(比Fujinon 佳),图像直到边缘仍很清晰而变形极小,整个视场亦很平坦(但表面视场很细! 只有51度!) 它的光学规格的确没有什么错误, 外围成像极佳, 比同级镜来说可能在边缘像差控制方面占一丁点优势, 但以复杂目镜设计来矫正轻微的外围像差则会稍为牺牲光度, 而且视距也偏短. <BR>综合而言, 光学上它的确是一枝好镜, 其基本质素和Pentax PIF, Fujinon FMT 大同小异. 但实用性欠佳, 窄表面视场也令它对比其他7x50/10x50凸显不到优势.当然Nikon 这商誉是值多一点价钱.浓缩评语应是: one of the best 7x50s in the market, but not the best binocular available, period.<BR> <BR>6. Nikon 8x20 Venturer LX (2004-3)<BR>视场:6.8度 眼距:15mm 重量:275G 棱镜echan五棱镜 分类:袖珍镜 雅号:最佳袖珍镜之一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约2400<BR>Venturer 系列是Nikon 白90年代未开始推出的最顶级双筒镜系列, 全是直筒镜型, 当中不少设计皆针对对手而设;旨在创建高价位观鸟镜市场中的皇者地位. 近2年引入袖珍型的8x20 及10x25, 使整个系列更趋完整.<BR>这款 8x20拥有令人羡慕的规格. 首先它是完全防水注氮机型, 比开始变旧Leica 的同款型更好. 此外它的视场也是同级款式中最大的. 秉承Nikon 双筒镜一贯风格, 边缘像差修正极佳, 而Venturer系列里比较多人垢病的色差问题亦没有在此袖珍型上出现. 其主要光学技术指标如中央解像度、颜色还原度、清晰度、光度亦全属最高水平,白天观景时所表现出的光学质素实在无可挑剔.相较下Leica/Swarovski 的8x20 反而出现偏色、边缘直线变曲、光度较暗的问题.以镜论镜,Nikon 明显效果最好.<BR>然而它有一大问题威胁其地位: 体型匹配手大了至少一个码! 袖珍型竟然全不袖珍------真是讽刺!完美的望远镜仍未出现吧!<BR> <BR>7. Nikon 10x42 Venturer LX (DCF HG) (2004-7, 2004-10)<BR>视场:6度 眼距:18.5mm 重量:980G 棱镜:Abbe-Konig Prism 分类:中型镜 雅号:Nikon 镜皇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7500-8500<BR>在7x50巨型普罗式双筒镜市场称雄的尼康在推出SE系后其光学地位更趋稳固,似乎有心乘胜追击,要把传统欧洲光学势力一举摧毁.在90年代末期推出高级直筒防水观鸟镜系列,狙击欧系镜皇.不但定位高,连售价也超高! 有段时间欧罗汇水低企, Venturer竞成为当时最贵之镜皇.有些外国网站直评它为最顶级的直筒镜,更甚者有人认为它的像质是比同门SE更好!但市场反应却是Swarovski EL比它好卖得多.而观鸟队伍中亦不常窥见其踪影.究竟当中有何玄机?!<BR>最近有幸在大睛天下和数名同好使用10x42 SE和其他名镜与之作长时间观察比较,由正午试到黄昏,对之作了更深入而非蜻蜓点水式之了解, 当可揭开其面纱.<BR>先评机械结构.外观上其设计花了很多心思在人体工学上,非常适合手持观测.镜身包着蛋白份子聚合物作装甲,颇为扎实,肯定可低受强烈撞击.个人认为其外观和Zeiss Victory 有点相似,但(镜身)更肥大. 眼杯为旋转式,质素颇佳.对焦方式为传统的大型中央调焦环加右镜筒右眼视度调较环.为了和平价货拉开距离,特加右眼视度锁功能.其转环要先往上推才可转动调较视度.个人认为此设计实用性不高,亦比其他高级镜的一个中央环两控设备的技术含量低.机身手工委实不俗,肯定不会比Swarovski 差不了多少.然而其厚重机身的代价是其重量大幅攀升至近1公斤! 比同级对手重近30%,比例之高令人咋舌!对不少人手持观测会有点难度.最大问题是新一代的10X50才1010克,比10X42 LX只重丁点,价钱差距也不太大,为甚么要取10x42而弃10x50?<BR>光学表现始终是戏肉.结果如何值得细味.首先是其视距.它的目镜视距比较长,达19mm, 即使带着眼镜也要旋出小部份眼杯,否则视场内会容易出现黑影.视场约6度,阔度以高级镜来说只属一般.物镜镀膜呈暗绿色而目镜镀膜为深蓝色,反光率很低,显示其镀膜质素很高,肯定是Nikon旗舰级镀膜.它的成像亮度是出色的,不会比其他直筒镜差但感觉上仍比同门的SE稍暗.然而它的色差却比SE或同级镜皇来得明显!边缘不用说,连中央位置也容易出现紫/黄色捆边,幸好不算严重,应总比Zeiss Victory好些.此外其成像锐度也不见得很好,对焦位似乎不够爽朗,整体不如SE般予人眼前一亮之感.黄昏时表现比白天时好些,色差问题可以避免.凭记忆它应不是SLC或BN (遑论BR或EL)的对手..10x42大镜质素明显不及细镜!<BR>然而此镜成像风格的最大大大问题是在大晴天观测下,其成像色调予我和另一位同好双眼一种虽然轻微但可感觉到的灰黄的怪感觉,不如SE或其他顶级机型般通透清晰! 一位同好在日本作简单试镜时亦觉得8x32VLX通透度稍有不足.这种感受似曾相识------ 对了,很多平价国产镜也额外赠送这种感觉!用惯国产镜者试用Venturer LX应该会有一点亲切感.国产镜市场定位在入门阶段,多点乡土味没有问题.但Venturer LX可是"世界级"镜皇,用来推倒欧系镜皇.这种品味实在有点......至于颜色鲜明度方面个人认为因其"乡土味"而未见特出.唯一明显优点是其边缘较直,像差修正稍佳,可能比SE更直一点,但这些只是吹毛求疵,完全不是重点.<BR>长话短说: 小弟实在不明白为甚么有人(包括整体意见尚算中肯的betterviewdesired.com) 觉得它可嬴SE/EL/BN.凭什么?它们的成像品质无论在清晰度还是锐利度都显然在LX之上! Nikon自幼已师承Zeiss,几十年后大家的旗舰级机型在光学表现上LX和Zeiss Victory亦属难兄难弟,Victory色差大变形严重但起码能保持高级感.此外其错漏明显,倒有种"打死罢就"之气概!反观LX每项错误较少但予人一种拖泥带水之感.总体亳不突出,贵气欠奉.光度和边缘较正也许可稍加着墨,但要挑战欧系二大顶级镜它似乎力有不逮.也许它比Pentax的DCF SP好一些,也许足可称雄亚洲,但面对欧洲二大巨头实在有些越级挑战之感,而且其价钱亦属天价.倘偌其售价能降回至2/3现今售价似乎才较合理.以其天价若你是Nikon死硬派倒不如买SP + SE.<BR>注: Venturer LX 大镜的棱镜系统,据其Nikon Sport Optics2004宣传册上第3页右上方的Venturer结构相片所示其形状不像是Pechan系统,反而类似98年蔡司宣传册上的8x56Zeiss Night Owl解剖图上所示的棱镜结构.两者共同点为上下阔而中间窄.但Venturer和Victory棱镜系统是否一样则有待考究.<BR> <BR>8. Pentax 7x50 PIF<BR>视场:7.3度 眼距:20mm 重量:1.65G 棱镜:普罗2型 分类:大镜 雅号:坦克怪 产地:日本 参考价格:HKD 3200-4000<BR>这枝防水普罗棱镜型巨型双筒镜相信已被停产.这是命中注定的.它注定不会是一枝受欢迎的产品.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携带此镜到郊外.然而这并不代表它是劣质货.相反它是一枝超值的双筒镜,应该是亏本产品,值得珍存!<BR>这枝超巨型双筒镜拥有一切高级镜种所必需有的元素: 注氮防水(5M), 坦克装甲般的超厚外壳结构,极品光学品质等.事实上它是和 Fujinon FMTSX, Nikon Prostar, Steiner Commanders 等同级,均为巨型棱镜式军用级7x50双眼个别调焦双筒镜.而且以这枝PIF 为最重.相信它是最重型的7x50,危急时应可作随身武器.外国广告亦言明这枝镜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然它的人体工学设计出色,手持非常稳定 (但很快累!),幸好中央亦附有接合螺丝孔,可架在脚架上. ( 以战机作比喻: Nikon SE = F16, Leica BN = F15, Pentax PIF = A10)<BR>光学表现亦非常出色, 一切高级双筒镜的表现应有尽有,绝对是世界级7x50镜皇之一.首先,巨型普罗棱镜双筒镜最大特点是图像富立体感.此镜的立体感非常强烈,尤以看树林为甚,近处和远处的树叶很易便分辨出来,凹凹凸凸,非常有趣. 此外所有镜片均有Super Multi Coating (SMC by Pentax) 处理,镜面只反射暗暗的蓝绿色反光,显示此镜的透光率极高.SMC 有个好处,就是镜面变得如Leica HDC 般顺滑,不像Nikon SE 般"啜"手,容易清理. 图像非常清晰结实锐利,像差很少,图像玲珑剔透.即使倍率稍低,但仍可分解较微细属性.日间观景时颜色非常鲜明准确,应没有偏色.夜景表现极佳,海旁的灯饰非常鲜明光亮.如点点珍珠般.夜晚观看天空星点除了靠近边缘稍松一些外皆呈点状,这应归功于内置的平场透镜 (Field Flattener).除锐利度比SP差半丁点儿外其图像质素大致上可和 Nikon SP看齐.<BR>高级7x50型号用途和高质素的10x42/8x32观鸟镜完全不同.观鸟镜着重阔视场和轻便,出射光瞳4mm已对日间观鸟足够有如.轻巧者当取Roof Prism直筒镜.而7x50出射光瞳可达7mm,图像自然较光,瞳孔也易与出射光瞳重叠,较合航海这颤簸环境使用.此外在夜晚使用7x50,光亮的视野也有助察觉到暗弱的目标, 图像较细也不是大问题,适合反偷渡,军用等场合.<BR>当然世上仍没有一枝镜是完美的.除了重量外,PIF的眼杯乃是传统橡胶设计,不及现代旋转式方便.物镜橡胶盖连着主镜,用意虽好但恐怕不耐用.此外由于物镜只是Achromat 设计,光学方面少不完亦有色差出现,但只在看月球时才发觉. 过最大问题乃是7x50 这型式,传统上仍用标准视场目镜设计. Nikon Prostar/ Pentax PIF = 7.3 度 (AFOV= 51度), Zeiss BGAT, Fujinon FMT = 7.5度 (AFOV= 52.5度), Olympus 某型号更只有5.8度 (AFOV = 41度), 对一般用家也没甚么, 但看完高级型的 10x42 观鸟镜(AFOV 可有63-66度) 再看7x50即有管中窥豹之感!<BR>无论如何, 以3000多元代价拥有一枝巨型高质 7x50是绝对超值.只要稍为少心保存,此镜随时比镜主更长命.而Pentax 出品亦较Nikon Fujinon 等来得便宜,而成像质素却很接近.然而此镜产量稀少,少人问津,此顶级位置现已被 DCF SP 替换.比较出奇的是其10x50PIF场阔角机型质素反而平平无奇,真是奇怪.<BR></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