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雅克·贝汉和《迁徙的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9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电视打开得有些早,还没有到意甲直播时间,随手把遥控器调到电影频道,一群黑头灰颈的大雁,排着整齐的“人”字型队列,正从一片泛着粼粼波光的大海上掠过,前方,海天交界之处,黎明时分的天空有种稀薄而尖锐的微蓝,空气透明,听得见天地新鲜安静如婴儿般的呼息声。

《迁徙的鸟》,我立刻想到了它的名字,一部关于鸟,关于飞翔,关于大自然的脆弱与坚强的法国电影,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部纪录片,全片都是美丽的飞翔和如同天籁的鸟鸣,只有寥寥数十句字幕出现,还记得第一句是:迁徙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市面上可见的DVD,还有一个让人心动的名字:鸟与梦飞行。

勿宁说,这更是一部人类飞翔的梦,在被我们的工业文明日渐败坏的大地之上,让这些美丽而执著的鸟儿引导我们寻找失落的梦。

央视“世界电影之旅”里正播放的,原来是关于《迁徙的鸟》和他的导演雅克·贝汉的一部纪录片。看碟从不看花絮的我,到现在才知道,《迁徙的鸟》只是被命名为“天·地·人”三部曲中的一部,另外两部分别是《微观世界》和《喜马拉雅》,它们也都是我不能忘怀的作品。后两部雅克·贝汉担任了制片人,《微观世界》,前后断断续续花去了17年时间,《迁徙的鸟》,整整用时4年。

雨后青翠欲滴的草地上,一对蜗牛情侣伸展柔软的身躯,试探,缠绕,缠绵悱恻;

一群群侯鸟,飞越城市、田野、沙漠、雪山,经历狂风骤雨,暗藏的猎枪,不懈地完成它百万年前许下的诺言;

纯朴的山民,年复一年翻越雪山,聆听来自心底、来自大自然最简单而安详的召唤。

人与雪山不存在征服与被征服,你仰望天空时一群悠然飞过的大雁,在你不曾注意的草地一角一对翩然起舞的飘虫,和你一样,闪着令人起敬的人性光芒。

曾经的名伶,著名制片人,法国娱乐界的名人,在人到中年之际,用十几年的时间,精心保留自然界中愈来愈离我们远去的美丽瞬间,作品中处处流溢着对所有生灵的爱和赞美,仿佛不曾生活在这个甚嚣尘上的世代。

最初看《迁徙的鸟》时,对那些稍纵即逝的残酷镜头也曾怀疑,那些戏剧性的情节,是导演刻意为之?他就那样看着,并记录?

原来,那些捕杀鸟类的镜头是在加拿大,当地政府组织猎杀被确定为害鸟的一种鸟类。拍完那组镜头,剧组人员都落泪了。

陷入污油的候鸟,只是被他们的数吨巧克力给黏住了,但是他们知道,在城市郊区的角落,确有其事。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植物、鸟、鱼等生物不断地死去,不断被杀戮,应该从人类的本身寻找原因。”

“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

电视里的导演本人,头发花白,目光柔和单纯,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后来想起像极了《天堂电影院》里中年的托托,查了资料,正是他扮演的。那个对着废墟怀想,对着缤纷的接吻片断潸然泪下的托托形象,在我心里,是属于一个想象中念旧、儒雅的欧洲。

看完半部纪录片,跳到电影频道的时候,提前开球的意甲已经结束了上半场,疲惫的米兰以两球落后于切沃。
发表于 2004-4-29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录电影:迁徙的鸟 迁徙的鸟(D5)(雅克·贝汉 制片 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微观世界》原班制作人马呕心沥血超震撼纪录长片,获得75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一个由300多名成员组成的摄制组包括50多名飞行师50多名鸟类专家,跟随着侯鸟的迁徙路径整整三年时间,全部拍摄行程近十万公里。影片于法国连演4周吸引250万影迷的观影热潮,以一部纪录片打败同期上映的故事片,荣登票房前列。不超过十句解说,不超过二十句字幕。92分钟的影片绝无半点杂质,一气呵成。它采用了高科技空中拍摄系统摄制,全程追纵候鸟南迁北徙的壮举。由南到北,由春至冬。

自然史诗巨作“天·地·人”三部曲之一的《迁徙的鸟》,由国际著名导演雅克·贝汉制作,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动用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2004年1月10日,《迁徙的鸟》将飞到中国。这是我国首次引进的数字纪录电影。昨天,该片在京举行了小型试映,中影公司向记者揭开了这部大片的拍摄内幕。同时,该片原声大碟也成为发烧友的抢手货。   培养鸟演员进行拍摄   本片以高清晰的画面将候鸟迁徙途中无与伦比的风光展现无遗,观众跟随着鸟在踱步觅食,随后在镜头的带领下离开了地面,一起飞了起来。脚下或者是冰川大海,或者是巴黎市区。无比开阔的航拍景象让人如痴如醉,配合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画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候鸟飞翔时的状态。为了能够以鸟类的视角拍到画面,摄制组专门培养了一批鸟演员。在拍摄初期,摄制组历尽千辛万苦,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追随候鸟辗转迁徙,并设法亲近它们,了解它们的习性,消除候鸟对人类的戒备。在当候鸟们渐渐熟悉了有摄制组陪伴的日子后,面对镜头的它们不再害怕,影片才得以顺利拍摄。   300人跟随鸟类四年   《迁徙的鸟》的拍摄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影片拍摄历时四年,横跨五大洲,所用胶片长达460公里,动用了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科学考察队。“与鸟类生活了四年,我们似乎成了它们的父母。”雅克·贝汉强调,拍摄这样的自然类纪录片,时间是最基本的保障,“我们要观察,要尽可能地亲近我们的拍摄对象——那些不断迁徙的鸟类,于是组成了一个有300多名成员的摄制组,花费整整四年时间来跟随这些候鸟的迁徙途径。我们历经了所有的季节变化,几乎环绕了整个地球。”   对于为何选择拍摄纪录片,雅克·贝汉回答说因为纪录片最为真实,他拍摄的目的是想获取真实、获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间。在拍摄过程中,他们与鸟成为朋友。他说摄制小组会训练鸟,但不是训练鸟听他们的指令,事实上是他们要随着这些鸟的行动而行动,那是一段既辛苦又感动的日子。   带来视听新冲击   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内容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影片中独具特色的演员向我们展示了它们最为真实的纯自然面目。该片获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   选择用数字电影形式引进,中影公司温同庆经理认为:“数字电影目前的观众群是大中城市的白领观众,欣赏口味偏重艺术性,这正符合《迁徙的鸟》市场定位。其次,只有数字电影的高清晰视听技术标准,才能保证这部大片的艺术展现。”   影音重现   从《迁徙的鸟》这样一部科学纪录片里,人们显然能看出法国人对于艺术不厌其烦的精益求精。他们用独具欧洲气质的浪漫之声结合唯美画面,把原属自然科学范畴的鸟类迁徙话题拍摄成了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朽杰作。   如果你看过另一部类似的科学纪录片《Microcosmos》(小宇宙),自然不会对法国人Bruno Coulais感到陌生,因为在那部同样卓越的作品中,身为电影/电视配乐专家的Bruno Coulais主理的原声碟连同他另一部代表作《喜马拉雅》获得了恺撒奖最佳电影音乐奖。此次的电影原声《迁徙的鸟》也由为《小宇宙》配乐的原班人马组成,Bruno习惯以最贴近自然生活色彩的世界音乐作为配乐的创作主线,间插一些温暖的流行歌曲和实验摇滚。   开篇是澳洲音乐鬼才Nick Cave贡献的一首温暖而略带感伤的情歌,其间以New Age手法混入鸟群展翅的原始自然之音,未加修饰却与钢琴之声浑然一体。之后还有由艺术摇滚大师Robert Wyatt带来的大气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乐作品中,制作人Bruno时而以北欧民歌清亮悠远的气质加深候鸟们归来的优雅意象,时而以紧张的管弦乐合奏描绘迷途于工业污染烟雾中的候鸟们,进而用福音合唱赞颂鸟类飞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壮丽景象。所有这些绝美的和谐音符都无不表现出对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温情与崇敬。   这张唱片获得了200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提名、法国电影凯萨奖最佳剪辑、最佳音乐等多项大奖。如果你看过这部电影,那你绝对无法拒绝这张原声唱片的诱惑,它以最温暖的人性化音乐陪你见证了生命的坚韧与伟大,大自然的神奇与瑰丽,让你总有一种脸颊紧贴大地的诱惑,顿时发觉每个人都是一只候鸟,只是在现代化的雾霭中困顿于对生命本真状态的追求,但最终抵挡不了造物主的拥抱,就像Nick Cave所唱“明天我将会飞翔,为了回到你身边”。(Mojave) 内容简介   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如此困窘,候鸟都要逐一克服,逐一面对。这正是戏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大天鹅要飞越1200 公里的长途旅程,它那份对生命的坚持,对子女的照顾,一一叫人尊敬。沙丘鹤在漫天风沙中追寻出路,要面对酷热天气的考验,也要抵御大风沙的摧残,全都默默承受,挺着胸与大自然作战到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找到出路,活出精采。企鹅在冰天雪地下仍要与海鸦对抗到底,保护企鹅BB 的安全,尽管当中满是失败气馁,但仍坚强支撑下去,面对亲情,自身的安危也显得微不足道。   大自然是一幅最漂亮的图画,和上次《点虫虫》如同一彻,没说教灌输环保意识,只是取镜于珍贵的鸟兽生态,令观众目不瑕给,加上活泼地捕捉候鸟的日常生活;故事励志温情,意识正面,绝对是一出振翅鼓舞之作。你能领略多少?在乎你怎去发掘,怎去争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雅克·贝汉   1941年7月,雅克·贝汉出生在法国,同为喜剧演员的父母似乎赋予了雅克·贝汉天生的电影天赋。1960年加入电影后,开始了他在电影领域的丰富经历。1966年,由于主演《男人的一半》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金狮奖。在此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担任了《Z》、《专门通道》、《生命之外》、《喜马拉雅》等影片的制片。   2001年,由他导演、编剧、制片的《迁徙的鸟》宣告了一位纪录片大师的诞生。 对于雅克·贝汉来说,纪录片为他赢得了另一种不可替代的声誉(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好帖,如此精华的帖子真是百年,不,是前年难得一见。高手,至少是未来的高手,第一帖就有如此的水准,将来必成气候!

呵呵呵,我家的小孩,鼓励鼓励她。

其实大家早都看过了 [em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08

你不使用dv拍了不少东西么?mx500是吧

我也一直在积累素材,

咱们什么时候聚在一起看看能弄出什么东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29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呀,不过这段时间机主把机子拿走了,没机子使了。

郁闷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0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不是你的啊,呵呵

其实一直想好好坐下来和你长时间聊聊

我一直觉得作为大学生,只观鸟还是远远不够的

应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拓展性工作

什么时候有机会见面说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0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也是那天我说为马克做东西的原因,我们不能光观鸟,还要为这个事业做些别的东西,我们会是中国在这里领域的先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0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你也有此意

嗯,接过桔树老师的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30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应该说是抢,说笑,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因为我们的专业也是这个,我们更有责任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