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34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拆弹专家 - 

海鸥家的4A与4B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拆弹专家 于 2017-3-30 13:06 编辑
帕帕 发表于 2017-3-30 12:37
这个价格是我父亲4个月的工资    当时4A要100元左右


要195元到198元左右,各地区稍有差异。
su.jpg
shu.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 我记错了   那就是200元旧货罗莱没人买的原因   价格一样 那时的人肯定买新的 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帕帕 于 2017-3-30 13:18 编辑

想起来了 我70年代末买的4B 是123元   几年后70元在南京新街口信托贸易商店卖出了 买135海鸥DF 435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帕帕 发表于 2017-3-30 13:17
想起来了 我70年代末买的4B 是123元   几年后70元在南京新街口信托贸易商店卖出了 买135海鸥DF 435元

80年前后,4A在南京的售价大概是200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帕帕 发表于 2017-3-30 12:23
新华日报的记者也用   罗莱都坏完了。。。。。70年代9新罗莱双反在信托商店200元一部  一排一排的

听企业报社的老同志说60年代在展览会上看禄莱双反标价3600左右,还不是随便能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我父亲单位的东德蔡司伊康双反50年代进口要500美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30 13:37
听企业报社的老同志说60年代在展览会上看禄莱双反标价3600左右,还不是随便能买的。

不光是价格问题,那时候买进口机器需要外汇,而当年国家缺的就是外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30 20:57
不光是价格问题,那时候买进口机器需要外汇,而当年国家缺的就是外汇。

这种相机一般也就是新华社能装备,一般人有钱也没处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30 21:01
这种相机一般也就是新华社能装备,一般人有钱也没处买。

是的,当年禄来弗莱克斯和徕卡M3都是新华社记者的装备,但到了70年代后期都面临机器老化问题的困扰,想要新购机器设备又需要外汇,而这笔外汇甚至需要上报国务院批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1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30 21:34
是的,当年禄来弗莱克斯和徕卡M3都是新华社记者的装备,但到了70年代后期都面临机器老化问题的困扰,想要 ...

对,当时新华社相机维修部门负责人提出换用性价比较高的尼康单反相机,由此新华社和尼康成了长期合作伙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吴胖子 发表于 2017-3-30 12:18
没关系,能否给个教程啥的?

http://vdisk.weibo.com/s/uKphoyJdqeSlz

电子版,自己研究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31 20:52
http://vdisk.weibo.com/s/uKphoyJdqeSlz

电子版,自己研究吧。

已经下载,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东北人 发表于 2017-3-29 13:22
你使劲儿骂他,一会儿就出来的,保管灵

你这歪招怪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4-1 18:08
你这歪招怪很啊。

给我留下来个4A玩,我有一个黑盒子:胶卷放进去显影定影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7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又翻出了几个海鸥的203老爷折叠机,感觉当年上海出品的机器在工艺方面还确实棒棒的。
20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27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幼年时的留影,大多是用它留下的,我家不是富豪,但是我爸单位有一台,操作复杂,所以都是他们几个年轻人用,然后就可以经常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年代中国和前苏联还没有塑料工业,所以主要以金属为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