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流派的测距仪称为“体视式”,原理大致是这样的:测距仪左侧的透镜组通过类似横置的潜望镜的反射镜系统使目标在测距仪中间的左目镜中成像,同样的,测距仪右侧的透镜组也在测距仪中间的右目镜中成像,测距人员用双眼分别通过左、右目镜同时观察。测距人员的双眼此时看到的图像是测距仪两端对同一目标所成的像,同样存在视线夹角,测距人员可以感觉到该像的距离。测距人员操纵测距旋轮使目镜中的菱形光标前后移动,直到测距人员感觉到菱形光标与目标的像重合(“压住目标”),此时在与测距旋轮连动的刻度盘上可以直接读出已经换算出的距离数值。“体视式”远距离的精度相对较好,对于高速运动目标的捕捉能力比较强,是一种“比较”精确的测距仪器。
体视式测距仪
体视式测距仪
1906年,德国蔡斯公司推出了海军使用的体视式光学测距仪,德国海军与1912年开始使用该系统。对于这种比较依赖操作人员视力的测距方式,英国认为很少有使用人员具有足够敏锐的肉眼立体视觉辨识力,而且战时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连续观测后肉眼的疲劳等问题,都让这类测距仪不宜推广使用。
20世纪30年代,包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海军大多放弃原先的合像式测距仪,转而采用精度更高的体视式测距仪。原本对体视式测距仪吃保留态度的英国,在二战爆发后,通过与美国海军的交流转变态度,于1943年开始承认体视式测距仪的优点,并认为其在恶劣观测条件下具备更佳的性能。20世纪40年代,皇家海军规定战舰上必须配备50%的体视式测距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