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dlsecp - 

记康泰时相机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5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9-4-4 23:32
可惜了。二战之后虽然康泰时的生产线被作为战争赔偿物质搬迁到苏联去了,蔡司的一批高管及董事成员会也跟 ...

你好,最初S  型闪光接点孔设计在底部,据说有人还找不到孔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5 18: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lsecp 发表于 2019-4-5 18:07
你好,最初S  型闪光接点孔设计在底部,据说有人还找不到孔呵呵

是的,最早的S型把闪光灯接口设计布置在机身底部,与三脚架螺孔挨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5 2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dlsecp 发表于 2019-4-5 09:36
写的很现实,最近看了一位日本爱好者写的小文,他也是深深怀念康泰时 1及后续机型,摄影界普遍认为
康泰 ...

康泰时1,2,3的问世是具有超时代意义的,尤其是2,3型。过去国内摄影杂志上有文章认为康泰时的推出,主要是出于在指标性能方面与莱卡进行商业竞争的考虑。但我认为其意义远不局限于此,它在许多理念上更有开创性,对未来135相机的设计具有引领作用。比如2,3型吧,它与莱卡在机身结构设计上有根本的区别。当时的莱卡机身全都采用著名的巴纳克围壳式封闭设计结构,只在机体底部设有小揭盖,安装交卷要从缝隙中塞进去,操作比较麻烦。而康泰时率先采用开放式整体后背,后盖和底盖连为一体,而且还可以变换成其他的专用后背,这种开放式设计极大的拓展了机身的功能。此外在机身设计中首次应用了模块化概念,比如2,3型机身顶盖就可以随意更换,3型采用了测光顶盖,2型顶盖无测光功能,它们两者其实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的。再如它的快门也是一个整体的独立部件,虽然这种两轴纵走式金属卷帘快门的设计极为复杂,但其实在维修中是可以迅速的更换掉整个快门模块的,这种部件模块化设计理念是超越时代的,二战之前的其他相机厂家都还完全没有这种模块化的设计概念,直到二战之后的70年代,日本才在单反相机上实现了钢片快门模块化生产。所以从设计概念上讲,康泰时2,3遥遥领先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