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虽然是二十年前的,但是放在今天仍能起到望远镜基础扫盲的作用,所以挖坟挂出来让有需要的朋友看看。
======================================
以下是本人摘抄,原文太长不看但是下面的可以看:
高质量的小物镜即便是23mm也可以在野外提供令人惊异的满意图象,特别是白天光线良好以及距离较近的情况下。
对于手持望远镜的倍数(7-10倍)来说,大于50mm的物镜口径已经很难提供更多的细节了
在某些望远镜中,特别是广角设计的望远镜中,要想达到中央和边缘同时聚焦是不可能的。如果调焦使得边缘清楚了,那么中央部分又会模糊,这就是场曲,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像差。
像散比场曲对成像质量影响要严重得多主要有三种:
最常见的是色差,ED玻璃的使用确实减小了色差,有助于分辩色彩的细微过渡。
球差:球面透镜是无法把镜片上每个点的光线都汇聚到焦点,使得成像稍微浑浊而损失一些细节
彗差:一个星点在视场中央成像时是一个点,但是偏离中央后就会在背离中心的方向拖出一个象彗星一样的尾巴,越靠近视场边缘就越厉害,彗差无法像场曲那样通过调焦消除
目镜往往要比物镜对像差的影响还要大
最好的建议是买一只能负担的质量最好的望远镜同时它的口径是你愿意携带的最大的。
望远镜的平衡比重量本身更为重要
我们的眼镜大约有左右160-170度的观察范围,在垂直方向会窄一些。
视场主要由两方面决定,其一是放大倍数,另外是目镜的设计
出瞳距离要在10mm以上才能够较为舒适地使用。如果要戴着眼镜观测,就需要更多。
高倍望远镜的景深要比低倍小很多。接近自然景深的望远镜可以减缓眼镜的紧张程度,减少调焦的次数,特别在长时间观测时比较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