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转帖]关于徕卡与库尼和梁冠雄先生一席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3-22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关于徕卡与库尼和梁冠雄先生一席谈  
<br>#本刊记者 陈仲元
<br>
<br>2000年11月德国徕卡相机公司大中华区销售总裁库尼先生与徕卡相机的代理香港兴华科仪公司摄影器材总经理梁冠雄先生同来北京公干,本刊记者陈仲元和《中国摄影》杂志记者徐艳娟小姐就两刊读者所关心的有关徕卡相机之诸问题共同采访了库尼和梁冠雄两位先生。
<br>
<br>记者:徕卡是一个为中国人很熟悉的品牌,五、六十年代已有大量记者使用,那么据您所知,徕卡相机产品最库尼:早是在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市场的?
<br>
<br>库尼:我不知道确切时间,我想应该是40-50年代。中国人民更多了解我们的产品是从50年代的M3开始,那是从影响上到宣传上比较高峰的时代。可能在之早也有产品进入中国,比如Ⅲf相机,但成批量地为大家接受可能还是在M3时期。
<br>
<br>记者:在世界范围内,徕卡相机的主要使用对象目前集中在哪些人?
<br>
<br>库尼:这个问题比较难于回答,涉及到徕卡的用家怎么划分的问题。使用徕卡相机的人中,肯定有一些是职业摄影师,他们利用徕卡相机完成自己的摄影主题。还有一些人,经济基础比较好,爱好摄影,购买相机时选择了徕卡,另一些人则是对这个品牌比较热爱,收入也很好,他们会不断购买不同机型用于收藏,这在西方比较常见。所以说,徕卡的用户比较宽泛,这不象有些相机品牌,存在一个主流消费群体(译者补充)。在2000年德国科隆的PHOTOKINA器材展中,我们也做了这样一个尝试,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消费群体的归属,比如说除了传统的核心产品M6、Ⅲf之外,我们也面对有一定经验的摄影爱好者以及年轻群体做了产品展示方面的安排,产品从传统的到实用性的到收藏类的都有涉及,从中我们希望对消费群体有更多的了解。
<br>
<br>记者:徕卡在中国的销售情况与其他地区相比,分额如何?
<br>
<br>库尼:目前我们最大的市场是美国,其次是德国,第三是日本。1999年我们的出厂销售额达到2.75亿马克,而2000年的目标是2.95亿到3亿马克。
<br>
<br>至此,库尼先生开始向我们展示此次带到中国来的一些产品,使我们有了先睹为快的乐趣。首先出场的是MINOX制造的徕卡袖珍相机,该相机将徕卡Ⅲf按1:3比例缩小,木盒盛装,可实际拍摄,快门十分轻巧,光线不足时,还可配手持闪光灯使用,饶有趣味。此款相机由美乐时公司制作,不做限量生产,旨在纪念3F的成功销售,同时也可迎合一批讲究个性的消费者。现在香港的售价大致为3200港币,在推出的两个月中,已在日本订购出8000余台。
<br>
<br>接下来是称之为徕卡二代的徕卡0型相机,因为在它之前还有一款相机,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徕卡原型。但徕卡原型实际上只制作了三个样机,还不能属于正式的产品。真正有序列号的、能称之为产品的相机应该从徕卡0型开始。在徕卡的记录中,此类相机只生产了25台。此次展示会,徕卡公司也带来了0型相机的复制版,希望凭借此款相机的重新推出,让摄影家们重新回忆起35毫米小型相机刚问世时,带给人的那种人与机器间温暖的感受,唤起“以摄影当做一种深思方式”的观念。尽管它与现代数码时代的主体精神并不吻合,但却会给相机收藏者或愿意体验摄影原始构想经验的人带来乐趣。
<br>
<br>0型相机所有组件全部手工装配,现在的生产量是每月300台,计划生产4000台,但仅在科隆博览会就已经定出3000台。
<br>
<br>记者:面对当今相机领域的自动化浪潮,徕卡的高档产品如R8、M6仍固守一隅,这是否会使新一代摄影者对徕卡相机失去兴趣?
<br>
<br>库尼: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的话题重回徕卡产品及消费群体的分类。上述的产品可以说是徕卡市场的一个方向,收藏、怀旧、不怕花时间只希望体会世纪初的拍摄感受,总之在很多时刻,徕卡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背景可以带给人们更多的选择和摄影感受。
<br>
<br>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潮流也在不断变化,为此我们也推出了自己的数码相机和自动对焦相机。比如我们和合作伙伴推出的徕卡品牌数码相机,我们把它称作徕卡相机的第三代。
<br>
<br>记者:为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徕卡M6,近十年来只做了些微改动,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中,徕卡公司有无生产更新型M系列相机的打算?
<br>
<br>库尼:在这方面,徕卡公司一直在努力投入,把很大力量放在科研上,我们也有自己的计划,希望会在近一、两年内拿出新的机型,M7或叫其它什么名字。另外,在徕卡R系列相机中也可能拿出新的自动调焦相机。总之,我们会从全球着眼,根据不同市场的特定情况安排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比如亚洲市场就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像这次我们专为亚洲生产的龙2000型,就是迎合中国的文化背景。
<br>
<br>记者:一方面,我们很多摄影师都非常喜欢徕卡的品牌和产品,另一方面徕卡公司也有把销售额进一步提升到3亿马克的计划,那么落实到具体销售,徕卡公司针对亚洲市场会有什么特别的举措吗?
<br>
<br>库尼:这个问题我想最好交给我们在亚洲的地区总代理,兴华科仪公司的总经理梁冠雄先生来回答。
<br>
<br>梁冠雄:999年亚洲地区的销售增长率是17%,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现这个增长是十分不易的。现在徕卡公司十分重视亚洲市场的开发,尤其是WTO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会在品牌、广告方面给予更多的投入,同时会更重视教育方面的投入,让年轻人从一开始就接受到最好的教育和培训。另外,像刚才提到的龙2000机型也是特为亚洲市场制造,连编号都煞费苦心,特别从2688开始。
<br>
<br>就亚洲市场来说,徕卡自身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就是其品质与品牌。目前销售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一方面来自它的不自动对焦,另外就是价格因素。但随着国人收入的提高和关税的逐步降低,这个问题是有机会解决的。
<br>
<br>记者:近一年来,35毫米测距式相机又有回潮之势,柯尼卡、福伦达、哈苏都有类似M6的新品出现,请问徕卡公司如何面对这种挑战?
<br>
<br>库尼:日本人过去认为旁轴取景相机的市场很小,所以选择了放弃。现在看来,消费的需要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他们开始重新生产类似的相机。作为徕卡公司,我们更愿意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这种挑战和竞争。一方面,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同类产品也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另一方面,有些生产厂家仍使用徕卡接口,这也为我们销售镜头提供了机会。让我举个例子,前几年,徕卡M系列的年产量是9000-10000台,但1999年我们的产量已达到14000-15000台,你看,我们是不是在竞争中得到了好处。
<br>
<br>记者:能否向我们的读者简要介绍一下徕卡公司的情况,除相机外,还生产哪些产品?相机产品在徕卡公司中大约占多少比例?
<br>
<br>库尼:最早,徕卡公司叫做徕兹公司,产品包括相机和光学仪器等等。随着产品的不断增加,不同产品的销售方式也在变化,比如相机采取的是经销商制,而仪器则以直销的方式面向学校或医院。随着变化的加剧,1988年以后,徕卡相机部作为一个部离开了徕卡集团,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1990年,徕卡相机公司独立上市,完全脱离了以光学仪器为代表的徕卡集团,但徕卡标志仍共同使用。
<br>
<br>现在徕卡相机公司的产品除相机以外,还包括望远镜、幻灯机、红外测距仪等。但主要销售额来自R、M系列相机,大约占到总销售额的2/3。
<br>
<br>记者:目前徕卡的所有相机是否均在德国制造?
<br>
<br>库尼:现在我们不能再把一台相机是否完全在德国生产理解为德国制造。现代工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的概念会在自然而然之间贯彻到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以通常我们不强调相机的每个组件都必须在德国生产。我们认为像R、M系列相机这样大部分镜头在德国生产,主机部分也在德国生产的产品就可说是人们通常观念里的“德国生产”。这和以前不同,因为工业化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变化。
<br>
<br>记者:时间带给我们的变化可能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但我想徕卡为制造者和摄影所创造的乐趣和经验会一如既往。非常感谢您接受采访。
<br>库尼:谢谢!  
<br>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