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讨论:超广角在暗光下的优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学习德国2战大双筒,不难注意到那些顶级的超广角设计几乎都是用来防空的。
由于德国的雷达技术一直落后于英美,没有MAGNETRON磁控管,在对付夜航轰炸机群是更依赖于大双筒。
而超广角的优势除了视野较大外,有效的利用杆状光感细胞也许更为重要。
对比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前者的暗光敏感度是后者的10倍,而且对运动目标的敏感度也远大于前者。
这正是探测夜航轰炸机所需要的。
再说观星,蔡斯90度BLC的近亲,捷克SOMET在寻彗工作中贡献突出。
CZJ莫兄也提到了一些普通镜子里难以发现的暗天体在90度超广角里一眼可见。
除了莫兄说的对比之外,杆状光感细胞是否也有贡献呢?
联想到有经验的猎手常用夜间使用视野余光而不是中心,这样的法子显然很难用在普通镜子上。
现在的业余天文市场上难有超广角的大双筒,也许这正是一个契机。

一派胡言,欢迎排砖
发表于 2008-2-5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网上没有查到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的角分布。
如果有这个数据就更有说服力了。
发表于 2008-2-5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
发表于 2008-2-5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nary 于 2008-2-5 13:09 发表
学习德国2战大双筒,不难注意到那些顶级的超广角设计几乎都是用来防空的。
由于德国的雷达技术一直落后于英美,没有MAGNETRON磁控管,在对付夜航轰炸机群是更依赖于大双筒。
而超广角的优势除了视野较大外,有效的 ...

天文觀測中特別是星云星团觀測所常用的側視法就是充份利用杆状感光细胞的觀測方法,觀察者眼球在超廣角鏡中往往会主动从中心到边緣以及从边緣到中心反複觀看 , 這種主动效應對暗目標觀察很有利。很多愛好者認為超廣角的特點就是廣 , 但实際用途不只於此 , 德國光学工程師對超廣角的研究及發展是功不可沒的。Dr. Hans Seeger的著作中有收專文介紹二戰德國双筒鏡和日本双筒鏡的比較研究 , 但到現在仍很少有人提及德俄双筒鏡的對比 , 个人認為 , 二戰德國的超廣角双筒鏡比二戰後蘇联的超廣角双筒鏡更好 , 其中一个原因是德國使用了目鏡非球面加工技術 , 相對使用較少的玻璃組數 ,透光率以及分辨率往往比蘇联的目鏡結構複雜的鏡子更好。
发表于 2008-2-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暗光下比较不容易找到参照物,容易迷失,超广角可以覆盖更大范围,在视野扫动中更容易捕捉到目标。
发表于 2008-2-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兄和F版都有丰富实战经验。我对超广角大双筒的认知还是纸上谈兵。
国内还可以很容易地搞到61。
在我这里比较实际的选择也就是俄PNB系列了。
不但手续繁琐,据说质量又不及以前的军品稳定。
而且我的观景机会多于观星,俄镜的黄土味有些难以接受。
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
发表于 2008-2-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超广角的诱惑是难以抵抗的!
我是经常使用超广角目镜观星的,但是由于我使用的倍率偏高,广角的优势还是没有办法完全体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天文上的侧视法则一定适用于超广角目镜,特别是瞳高高的超广角目镜!这样可以调动眼球的最大潜力,如果加上低倍率和大的出瞳直径,那简直就是完美的体验.
从这个意义上说,SARD6X42,俄15X110这样的镜子绝对是这个领域内的领袖!
大范围的弥散星云和暗星云,星系以及疏散星团只有在超过65度以上浏览才有意义!
发表于 2008-2-5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nary 于 2008-2-5 15:52 发表
莫兄和F版都有丰富实战经验。我对超广角大双筒的认知还是纸上谈兵。
国内还可以很容易地搞到61。
在我这里比较实际的选择也就是俄PNB系列了。
不但手续繁琐,据说质量又不及以前的军品稳定。
而且我的观景机会多 ...

61的黄 , 是一种享受!
发表于 2008-2-12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不是超广有优势,个人的身体因素影响很大。吃什么东西能补杆状细胞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