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岐关车路六十年
岐关车、岐关车路与澳门民生有密切关系,对于澳门人来说,相信并不陌生。岐关车路是龙年的产物。60年前的1928年,也是戊辰龙年,在这个龙年之初,岐关车路公司于3月18日举行隆重的“前山通车典礼”。岐关车路通车,迄今刚好60年。
筑路工程分五期完成
岐关车路,顾名思义,乃指由中山石岐至澳门关闸,这是本意,随着交通的发展,50年代初,车路由石岐延伸至广州,成为广中公路;珠海市诞生后,又改称为广珠公路。
100年前,澳门至石岐还没有马路,交通不便。清末,澳门绅商陈芳等人热心家乡建设,捐资4000洋银,修筑了由白石(今属中山市三乡镇)至前山(今属珠海市)之石路,于1894年10月落成,成为当年首屈一指的道路,便利手车之来往,但仍不适应交通发展之需要。1912年,孙中山一行经澳门返乡探亲,也仅靠乘坐手车和轿子。
民国初期,广东民办公路之风兴起,为促进澳门与家乡的交通发展,中山县(今中山市)人郑芷湘、郑礼卿、吴梅黄昌垣等人发起组织“岐关车路公司”之举,1927年6月呈广东省建设厅请准承筑岐关车路,由6位创办人每人缴优先股200元,共筹得1200元,以800元购置测量仪器。7月,公司开办起来。
公司开办之初,挂起“中山县岐关车路有限公司”的招牌,暂在广州设临时筹备办事处。几个月后,才将筹办处迁来澳门,租新马路67号丽华2楼(今刘光普牙医务所址)办公,悬挂“竹庐”二字(广州话“竹庐”与“筑路”为谐音),以便就近指挥筑路工程。
岐关车路公司于1927年7月开办后,悉力筹划兴筑自澳门关闸至石岐的公路并自办行车。工程分五期进行,前四期工程筑东路,第五期工程筑西路,采用边筑路,边行车营业的办法,成效甚佳。
第一期工程由澳门关闸至中山古鹤(今属三乡镇)。11月8日招投承筑,当筑至翠微(今属珠海市)时,已有7公里长,即派4辆客车行走,每日每辆客车往来中山澳门间近20次,于1928年3月18的举行通车典礼。
是次通车典礼适逢星期日,公司预先在港澳报纸刊登《中山岐关车路通车开幕广告》,“并商请港轮在澳五点返港以便来宾”,故宾客盈门。中山县县长、省公路处处长卓康成、澳督巴波沙、港督金文泰等中西人士莅临观礼,仪式甚为隆重,极一时之盛。
与此同时,位于岐关车路前山路边的“前山中山纪念亭”也兴建落成,使刚开始部分通车的岐关车路增光不少。这座“中山纪念亭”,是孙中山1912年5月下旬回乡探亲途经前山时,为乡人、香港汇丰银行首任买办征得孙中山答允而发动和捐资兴建的,于1913年在鸡屏山村(今属珠海市)附近落成,成为全国首座孙中山纪念亭。可惜该亭于一年后被台风吹毁。孙中山逝世后,乡人复有重建凉亭之议,适逢岐关车路开筑,乃将纪念亭迁址重建于前山路边。
前山通车典礼,揭开了岐关车路通车的历史。其后,各段工程按五期计划继续推进。
第一期工程,由前山至古鹤,于1928年10月通车。
第二期工程,由古鹤至下栅(今属珠海市),因山路较多,计筑五个多月,于1929年5月竣工。
第三期工程,由下栅至崖口(今属南朗镇),以经翠亨乡(今南朗镇翠亨村)之山门径一段工程最难,不仅多属田路,且遇阻路风潮,延至1930年5月1日才通车。
第四期工程,由榄边(今属南朗镇)至石岐,需修筑大环桥,几经波折,才于1932年1月17日完竣。至此,车路全线通车。
第五期工程,为西路工程,由萧家村(今属三乡镇)、三乡、深湾(今属板芙镇)至石岐。工程分南北两头同时进行,以冀速成,岂料其间也经历不少困难,。北头由石岐华陀庙至北台,于1933年7月5日通车了,澳门至三乡亦于1931年4月5日通车了,而南头由萧家村至北台,虽于1930年7月已动工,但却延至1936年方全部完成通车。
百里公路 历时九载
岐关车路有限公司自1927年7月成立,年底开始筑路。整条岐关公路,由澳门关闸至中山县萧家村共20。3公里,然后由萧家村分成东、西两路达石岐。东路由萧家村经翠亨村至石岐共41。91公里;西路由萧家村经北台至石岐共37公里。全部合计公路长度为99。98公里(长度相加得数为99。21公里——编者注)。
这近百公里长的岐关公路,在今日科技昌明的条件下,所耗时日相信不需三几年。然而,对于半个多世纪前的民办公路事业,却不是容易的事。岐关车路这近百公里路段的修筑,就前后达九年时间,至1936年始全线通车,其间且经历了不少困难、曲折,有工程艰难及资金不足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阻路风潮延误了工程进度,甚至停筑一段时间,幸得各方支持,筑路始能坚持下去。
筑路之初,仅筑至离关闸不远的北岭村(今属珠海市),已受乡人反对,北岭村人强烈要求更改路线不遂,乃托得上海广肇公所当事人,以公所名义通电广东当局,加以“毁坟灭骨、侵占尝田”的罪名。幸得广东当局谅解,大力支持,并得到澳门、前山各善堂的协助,筑路工程方能进行无阻。
前山路段筑成通车之后,继续修筑翠微至古鹤路段,须取山泥铺盖路石,距离较远,用人工担挑费时失事甚不经济。后得澳门商会主席许祥协助,商得澳门政府支持,无偿借出澳门填海工程中发挥作用的轻便火车,包括铁轨和铁斗车数十辆,用于运输山泥,既不计租金,亦不要损坏赔偿。得此之助,工程加快,由关闸至古鹤的首期筑路工程,于1928年10月通车,既方便乡人,亦加强了岐关车路早日筑路成功的信心。
其后在多年的筑路工程中,还屡遇阻路风潮。例如,筑南朗路段时,乡人以水利为借口闹事,力图阻止筑路,后得政府派兵弹压,风潮始得以平息。1930年筑路至三乡乌石墟前,该乡乡人又受人唆摆,以“破坏风水”为由,极力抗阻,致使工程停顿九个月,最后还是劳烦政府当局派出武力解决,始得继续施工。
在筑路过程中,尽管岐关车路公司不断给予乡民解释、宣传,选线又甚为谨慎,尽量避免纷争,并予合理补偿,但“抗筑”的大小风潮竟发生十余次,尤以上述三宗闹事最大。究其原因,不仅仅是部分乡人斤斤计较一已私利,更多的是乡人对筑路能否成功多抱怀疑态度,虽然当年中山县九个区有七个区的乡民要乘搭岐关车路车辆到澳门。
于此可见,岐关车路作为全省唯一获得专营权的民办公路,能历九年时间将百公里公路筑成,很不容易。其中,坚持筑路的岐关车路公司经理郑芷湘,出力不少。为求各方支持,采取多种多样的民间集资入股办法,动员了不少港澳、华侨知名人士以及政界要人参股。孙中山之子孙科回家乡翠亨时,见有些路段因资金不足而暂停修筑,即入股1万元,着加速筑至石岐。中山人郑孝则在广州号召外县人士入股,投资也不少。
岐关车路公司不仅积极筑路,且边筑路,边经营,边养路,业务发展畅顺。
在经营中,岐关车路公司取得了客、货运专利权,但只专营客运,贷运则批给良友贷运车行,每月激养路费500元。1928年8月15日还获得澳门市政厅的汽车运输专利权,可在澳门沿途上客。
岐关专营客运,始于1928年下半年。初时的岐关客车,是从香港购回二手车,经翻新改装后投入营运的。延至1933年,已拥有大小客车97辆,自由车21辆,后备大小客车8辆,后备自由车9辆以及各种工程车10辆。1936年全线完竣通车后,又陆续购买新车,业务发展,极一时之盛。
当时唯一民办专营公路
岐关车路公司的创办,是遵照60年前广东省建设厅公路处关于“民办集股筑路办法”而组成,于1927年9月21日核准开办。当时的“民办集股筑路办法”规定:
“凡责成地方人民共同认股兴筑之路与少数殷实绅商自由认股,呈请承筑定有专利年期者不同,将来路工告成,准地方人民一般认股者,永远享有通车营业之利益。”
岐关车路公司由于按上述规定成立和集股筑路,且成效显著,成为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唯一的“奉准永远专利权”的民办公路。
该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发起人6人,每人出资200元,筹得1200元。其后,采用民间集股办法,计划先招股本20万元,但第一年只招得6。7万多股,距离甚远,主要原因是当时地方民众对民办公路不感兴趣,又缺乏信心。
为了向民间筹集股本兴办岐关车路,该公司想方设法集股,尤其是该公司总司理郑芷湘更是努力不懈,采取多种方式,计有以下几种:
一、以名人入股作为号召。公司先后征得当时的党政军商知名人士同意,成为创办人及股东,每股5元,其中,孙科2040股,宋子文和香翰屏各280股,蔡昌880股,卓康成只有40股。这些人的股份其实不算多,但因官大名显,其号召力不可忽视,吸引不少人投股。
二、设“优先股”吸引投资。公司规定凡自己投资1000元另代公司招得股款2000元者,给予“优先股”40股作为酬劳,并列名为“创办人”,且享有免费乘车及分取花红权利。所谓“优先股”,乃是将其入股股本加倍发给股票,也就是说,这40股“优先股”,只需缴交股款200元,但实际上是双倍计算,即可获股票400元。设“优先股”后,招股局面打开被列为“创办人”的130多人,合计股票逾1万股。
三、设“农田股”推动投股。公司在筑路中所经土地多为公有,所征农田758亩,按当时省公路处规定的征用价,作价为每亩120元,合计9万多元,全部折作股款,共1。8万多股,将股票发给1800多农户。这样折作“农田股”,既解决征地,又筹集了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四、以高利率吸引各方投资。公司极力宣扬投资筑路的利益,扬言入股者年利息高达一分。在当时,这利息可算相当优厚。加上东线车路于1930年全线通车,营业可观,事业日进,不仅吸引不少中山县以外的人士入股,华侨与港澳入股者也甚踊跃。
该公司以1930—1932年的3年内招股最多,至1934年,招股总额已达20.7万多股,股款总值已达103.7万多元。此时公司基础已经巩固,其后则不再招股了。
在80年代的今天,中国大陆也作出民间办公路、筑桥梁的尝试,50年前岐关车路公司从民间招股民办公路之举,以多种办法集股之法,相信迄今也还有其可取之处。
此外,岐关车路公司的架构与经营,也有可借鉴的地方。
该公司设股东大会、创办人会,每年开会一次,董事会则第月开会一次。董事、总司理、司库等,由股东大会选举。
公司内设总务股、财务股、车务股,还没修车厂、工程处,甚至设有路警处,合计职工和学徒约400人,均由总司理任免,有较为严密的管理制度。
公司抓紧培训学徒,由总临界工主持讲课,将旧车头拆开分解,讲解结构性能,效果甚佳,期满的学徒,转到广州、香港,免考取录,备受欢迎。
岐关车路注重养路,车辆保养良好,管理周密,业务蓬勃,成为全省民办公路之冠,对国计民生贡献良多。
坚持抗战 停驶六年
岐关车路公司经民办集资筑路自营车场,近10年时间,至1936年全线通车,近100公里公路,东西两线营运合计分设38个站。公司经营有方,几年间,营业额逐年上升,客运营业收入,1928年9.45万多元;1929年,21.98万多元;1930年,39.9万多元;1931年,64.8万多元。连同各项设备,至1933年,总资产达到190多万元。
1937年抗战军兴,粤中官僚巨贾纷纷逃往港澳,岐关车路客运畅旺,溢利大增,从1936年的10.1万多元上升至1937年的20.9万多元,1938年又升至31万元,1939年仍维持在32.8万多元。
至此,岐关车路公司开办十多年,业务本是如日方中,可是,日军侵占中山后,汪务大受打击,一落千丈。
中山县沦陷,始于1939年冬,初次短期沦于敌手。几个月后,1940年3月6日,中山县再次沦陷。随后,岐关车路为敌军占领。其后,又为敌伪劫持。
在中山县沦入敌手前,中山县府为了抗战,已派人将岐关四路分段破坏,在日寇入境前,又将东西线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环桥、大陂桥、大布桥、竹秀园桥以及北台木桥等均爆破炸毁,有的车辆不及返澳,被日寇劫夺,岐关公司的石岐办事处人员逃走一空,家私器材尽失。
此时,岐关车路公司资财损失无算,业务停顿,给职工一个月工资遣散,声明仍予留职;澳门车厂的物资、车辆、器材,则拆散分装,尽行疏散。
从1940年3月开始,财关四路公司董事会议决,停止车路一切货客运输业务。其后,日寇撤出中山县境,组织伪政府,一切县政,为傀儡把持,曾以优厚条件,诱使岐关公司恢复行车。而岐关公司坚持抗战立场,始终拒绝与敌伪合作,停驶车辆近六年。
这几年间,兴亚行车公司、中山县公营汽车公司、大东岐关路长途汽车公司、安行行等纷纷出现,兼营运载货客。有的公司,不惜奴颜婢膝,贪图利益,甚至勾结敌伪,搜集岐关公司遗弃的大小车辆,供其利用运军运械,协助进袭活跃在中山境内的抗战部队。
[ 本帖最后由 hp_wong 于 2009-2-23 13:2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