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3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徕卡四小的德比~~(补充了后记,日后上图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4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ssouci 于 2010-7-24 22:02 编辑

这个帖子很久以前就想写,大概一个月前从章老师处借来了徕卡820BL和1025BC正好和我手中的820BC以及1025BL凑齐了徕卡的四支顶级小镜,由于时间关系,又由于自己非常懒惰,所以文章一直没有出炉。今番也不想一次写完,但写一些出来就会逼着自己不断往下写了。

首先说一下,徕卡的这四小分属不同的两个产品线,一个是老产品线Trinovid,另外一个是新线Ultravid;本坛中比较习惯于把前者的包胶和饰皮版分别简称称为BCA和BC,后者分别称为BR和BL,这是一种很简便的称呼方法,因此在本文中也采用这个方法。(其实BC,BCA,BR,BL是写在后面的产品特征描述,并不是型号名称。)可能是在选购镜子时出于对外观的追求和把玩的关系,我和章老师选择的徕卡四小均为饰皮版本。(但是其光学性能与包胶版无任何不同之处,只是马甲略有不同而已)

外观的比较:

外观本来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但是呢,为了剔除过于主观的评价,我还请一些完全不玩望远镜的朋友分别看了这些镜子,最后也确实证明了这一观点:外观的好恶因人而异,而且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律。

对于10倍与8倍间的对比,有两点值得一提:
首先就是10倍小镜的镜身明显要修长,而8倍就显得粗短一些,这使得很多人一看到八倍就不喜欢,认为很丑,而10倍的则更轻盈,更灵动。(我个人是更喜欢8倍镜的外观,10倍的有些”比例失调“了)。

其次,两种倍率的镜子的镜筒实际上是一样粗的,而1025的物镜达到了25MM的直径,所以从物镜筒端观察,会发现10倍镜的物镜筒壁就显得非常薄;反观820,就觉得边缘很厚实的感觉,同时让你对这个镜子的坚固在心理上加了分。所以我本人是更倾向于这种边缘的厚重感的。(我个人后来经过把握的分析认为,820的镜筒壁实际上应该和1025一样厚,只是物镜端那里显得厚实。这只是因为820的镜身要有意做得更粗一些,否则过细的镜身无把把持。)

BC和BL两个不同系列的对比来看,大调焦轮的外观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减分因素,他们觉得不够含蓄。所以我只能认为这个设计不是用来看的,而是一个谁用谁知道的设计。不过仍然有人认为这个设计外观就很”摆“,然后饶有兴趣的试用一下后,连声夸赞这个轮子比较好用。

外观的PK之下,我个人更喜欢820BC的外观(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我手上是一个钛版的820BC),暂且让它胜出;我周围不少人把票投给了1025BL,认为这个镜子最有味道。(章老师的1025BC有些起皮,可能是落选的重要原因。)
发表于 2009-4-14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持、操控和观测舒适度~~

1,把持:

很多人都认为小镜的把持感不佳,(可以理解,太大或者太小的东西抓起来都不舒适,最舒服的是正好趁手的)然而,这取决于人的手型,以及一些动作的协调。总的来说,这四款镜子的把持感都不错。其中,我认为10倍的还略优于8倍的,因为10倍镜在中轴前端的物镜筒更长,便于两个小指勾住镜筒,抓得还更稳当一些。(这里所谓的抓得稳是单指抓在手上而言,不包括在观测中的稳定性

2,操控:

这方面BL的操控优于BC,虽然说两款镜子都能很精确的定焦点,但BL的大调节轮更舒适,可以单指压住捻动;而BC的小轮则由于力矩的原因,单指是无法操作的,必须食指和拇指搓动。

从整个焦程上来看,两支BL的焦程均为1 3/4圈欠一点,而BC则是两圈欠一点点。再由于BC的调节轮直径更小,又是两指搓动操作,所以感觉上焦程的差异要更大一些。

同时,我又同比了蔡司胜利1025,发现其焦程只有1 1/4圈,明显短于徕卡,实际使用中,我认为这是我要求的下限,在需要很精密的对焦时,虽然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对于手和眼的配合要求更高,这样,使用的舒适性就下降了。

号外:大家不可忽略精确的定焦点的能力,望远镜的锐度再好,如果没有调节清楚,等于白搭。这一般来说需要比较精密的做工,更大一些的调节轮(转动同样的角度下,外圈的转动距离更长),更长的焦程(调节轮需要转动更大的角度)。倍率越高的镜子,这方面的要求越高。我见识过一些1025的小镜子,虽然说做工不错了,光学也属中上了,但就是调焦无法令我接受,总觉得不是调得不足,就是已经过了。

3,观测舒适度:

这是一个极其综合的概念,能够影响它的有客观因素,甚至还有主观因素:

客观方面,出瞳距离,加工的精密度,光轴是否正直。(这里先不谈光学素质)

主观方面,是否戴眼镜是一条很关键的指标,然后就有人的眉骨的形状,以及用镜时喜欢把眼睛贴多近地去观察。

我看过的小镜应该不算多,在坛子中横向比较一下,应该属于小镜阅历中等的人,但感觉上几乎所有的顶镜小镜的舒适感(先不谈光学)均优于一般品质的小镜,甚至820比一些824或者825还舒服了不少。1025这个规格上,我几乎只推荐购买顶级镜,否则不如不买。(可能太绝对,但这是一个个人体验)

回到徕卡四小上来,由于我是戴眼镜者,所以四镜给我几乎相当的舒适感,两支10倍镜由于倍率的原因,晃动略强,所以舒适感不及两支8倍镜;这点与所有不戴眼镜的观测者的体验正好相反,于是我摘掉眼镜看了一次,得出一个结论:BC的眼罩在裸视中比BL的眼罩要更好一些。(当然,我毕竟不怎么裸,有可能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章老师曾经说过一句:10倍的眼罩略大,所以接目时,睫毛不会触碰,因此比8倍更舒服。对于这个说法,我经过实际对比:8倍和10倍的小镜的眼罩大小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BC和BL的眼罩开状不同。因此,章老师同比手中的两支镜子,得出的1025BC在裸视时比820BL舒适的结论在我看来原因并不在于眼罩的大小,而在于眼罩的形状。

补:事后就这个问题与章老师做了沟通,章老师认为可能是因为1025的BC目镜比820BL大,后经过测量和对比,两支BC的目镜无质的不同,两支BL也相当,但是BL的目镜明显大于BC的目镜,因为初步认为眼罩形状可能是影响观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排除其它的,因为毕竟我是戴眼镜的人,不戴眼镜观测的感受实在没有办法写清楚。)

[ 本帖最后由 sanssouci 于 2009-4-17 14: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820BC与BL的比拼(视觉)

两支小镜大小一样,重量也无太多不同,前面也说过,观测舒适感是相当的。

两支八倍镜由于也达到了比较大的实际视场,因此勉强可以用作观景镜。(虽然从标称值来看BL的视场还略小,但实际观测中没有什么感觉)在今天南京天气很好的情况下(以往也在不同情况下比对过,阴天的感觉凭记忆记录),我观察了一下四周,两支镜子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非常优秀的。在做仔细的AB对比时,顺光观察较远处如楼房,树木等景物时:

亮度:BL略胜BC,

偏色:BC更黄一些(这个感觉在光越强的情况下,越容易感觉出来,而在阴天的时候几乎觉得两支镜子是一样的)

色差:BC由于一定的偏黄,确实在色差要小于BL,

通透:BL似乎比BC更通透一些(似乎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这种通透是不是一点点偏亮和不偏色导致的)

边缘:BL完胜BC,如果用远处的字牌做目标的话,可以发现当BC和BL中心都很清楚,将字移至边缘时,BL甚至还有不错的边缘表现,然后似有一个突变,而BC在1/3至2/3之间慢慢衰退,最边缘两镜都是不清晰的。

逆光表现:两支镜子的逆光表现都不俗,虽然小镜一般抗眩光会不如全尺寸镜,但两支小镜可以认为是旗鼓相当的。

边缘成像的测试要注意一个问题:调焦时要从从左往右(对于徕卡及大多数顺时针调远的望远镜有效,Minox为代表的正好相反)调至中心刚好清楚,不要调过,调过了一点点的时候,不能有效测出边缘的实际表现。

近景的观察:如鸟,树皮,树叶等

望远镜看近是一个很有味道视觉的享受,有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屋脊镜能成为当今追捧的主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近观的时候,我有一种主观感觉,即BL的颜色对比度要略好于BC,色彩的饱和度也更高一些,但这只是边际的提升,并不非常明显。

而且环境的亮度越高,空气越通透的时候,上述的差异就越明显。就是说BL的优势明显的同时,色差更大的毛病也暴露得更为严重。

最后比较了一下两支镜子在夜间观灯的水平,这个测试可以比较好的表现出抗鬼影能力以及比较定量的来观察眩光的产生。

鬼影:在夜间观灯时发现,BL比BC抗鬼影的能力要高出不少。在视野中有非常明亮的点状光源时,BC镜表现出了更为明显(不用太仔细找就能找到)的鬼影,但必须承认的是,BC的抗鬼影能力已经到了相当好的水平,至少是在非常黑的情况下,非常亮的灯光才会形成鬼影。而BL镜中,鬼影的抑制更为出色一些,只要灯光在特定位置时,而且要在移动一下镜子时(因为此时鬼影会随之更快地移动,原理以前随风浪子老师的帖子中有过论述,在此不详述),鬼影才变得让人能够察觉。(当然,由于南京的夜晚灯火辉煌,所以想找到非常理想的黑夜,只有一盏明灯的那种环境比较困难。环境不是理想的黑暗时,鬼影常常由于杂光的干扰变得不太明显。)

眩光:将很亮的光源移至视野以外,但又靠近视野边缘的时候,眩光就产生了。经过辩别路灯下的一辆汽车的车牌,(此时,路灯在视野边缘之外一点点的位置,正好能在视野中形成比较明显的眩光)发现两镜眩光都存在,但形状不太相同。BC镜中可以看到的是以灯光为圆心的发散状的非常细密的光芒,这样给观察的物体带来了明显的雾感;而BL下也能看到以灯光为圆心的发散状的光芒,只是不是那种细密的感觉,线条更为粗大,被观察物体雾感减少了。不过,相对粗大的光芒对观测仍然是有影响的。

综合一下,在这一环节中,BL也只是相对BC取得了小胜。

前面820BC和820BL写完,基本上BL相对于BC的那些个优势在1025的两支镜子上也可以平行地反映出来,所以下面就谈谈一些与前面的对比略有不同的地方:

边缘像质方面:1025规格的BL似乎比BC的优势不如820规格那次对比给我的感觉明显,但似乎仍然是有一些优势的。

通透度:BL这次让我觉得是明显地比BC要通透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不过这种通透感最终体现在色彩上似乎鲜艳一些。

[ 本帖最后由 sanssouci 于 2009-4-21 10: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跨规格的纵比~~

这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比较,那就先说两种规格吧:

1,从体积和重量上看,1025比820大了不太多,主要是长出一段来。(前面说过,1025和820的镜筒是一样粗的),但是呢,从严格意义的口袋镜来看呢,820确实小得那一点点很有质的改变,820能放进一些小口袋,而1025就不可以了。(这可能就是厂家会推出两个规格的原因。)

2,究竟哪个规格才是入手的好规格?这个问题无解,建议考虑两个方面:A,主要想用这个小镜看什么?由于受到视野的限制,这种小镜不可能带来辽阔视野的享受,所以50多度的表观视野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B,已经有哪些组合的镜子,也就是说,全尺寸镜子进了什么规格,需要用小镜来怎么补充。简单地说,如果有了1042或者1050规格,再进了一支1025就重复了;如果有了842或者742这样的规格,进1025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3,如果只有一支镜子,又想进小镜的朋友,我觉得,一般的玩户外的或者驴友,可以考虑820的规格,毕竟全面些;如果对于想看看鸟的镜友来说,不如用1025,徕卡这支镜子在日间观鸟能有非常好的表现。

然后说说两种规格给人视觉上的不同吧,10倍相对于8倍的拉近感是非常明显的,而8倍的实际视野的增大也会使人眼前的开阔感增加不少。(这个前提是将两镜反复拿在眼前轮换着看得出来的结果,如果只有一支镜子无法比较,可能既不会觉得10倍拉得怎么近,也不会觉得8倍很开阔。)

但是就章老师的10倍比8倍看着舒服的问题,我想再说几句,虽然现在仍然没有弄明白究竟是什么原因(见前文,初步认为是眼罩形状使然,并且只针对不戴眼镜的观察者),不过我作为眼镜党,在使用两镜时,仍然觉得1025对于820的规格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820BC我买进来以后,常常是出去玩,随身挂在身边,时不时看看,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然而,我的1025BL进了家门后,虽然不带出去,但在家里阳台上,即使有双倍,富士龙,742FL的情况下,这支BL仍然常常被我拿出来玩赏观鸟。

[ 本帖最后由 sanssouci 于 2009-4-21 10:5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本帖最后由 sanssouci 于 2010-7-24 21:29 编辑

很久以前的帖子,最后没有最终写完,没有想到被挖出来了,那就补个后记,算是把它写完吧。

1,补充解释一下BC以及BL及BCA和BR的问题,徕卡前代的望远镜为Trinovid系列,现代的为ultravid系列。具体到袖珍镜,前代系列有两种,包胶的为BCA,而皮版的是BC。B这个字母表示适合戴眼镜,C表示袖珍,A表示包胶。而到了现代的ultravid系列,就分为BR和BL两种款,其中B表示适合戴眼镜,R表示包胶,而L表示皮版。可以发现,徕卡在两代镜子的命名中,缩写使用有不统一的地方,而本坛又比较喜欢用BC,BR,BL等缩写,给很多新镜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BTW:HD实际是现代的ultravid系列的升级版,所以可以看出,这不是本质的提高,只是局部的调整。

2,选小镜的话,我个人一贯认为徕卡是几个品牌中最好的,虽然施华和尼康我没有看过,但从别人的体会的纵比来看,我认为选小镜还是徕卡是首选。上面说的四款都是皮版,其实皮版和包胶在光学上是一样的。我的感觉,如果需要选择一个极品的随身小镜,应当考虑820BL,而如果要一款极品的观鸟小镜,则应该选1025BL,之所以说BL,我是认为极品中还应当包含一种品味和把玩的手感。相反包胶的版本更加的实用。而如果对光学没有非常严苛的要求的话,BC或者BCA这种前代顶级的产品实在已经完全够用了。我自己出门带得最多的还是820BC。

3,另外强调几个小镜选择中必须注意的三件事情,这三件事情我个人觉得是重中之重吧:
A:挂在前胸是否服贴,这个很重要;以前国外的网上有网友已经论述过,悬挂时如果不直,头朝前或者朝后就不太好。MINOX的小镜就有这种问题,挂在胸前,物镜会靠在身上,而目镜翘在前面。很不舒服。
B:接眼是否舒服,小镜出瞳小,很容易不舒服,所以小镜要想做得令人觉得舒服不容易,但这也是小镜最大的看点。
C:调焦的焦程要长,前面已经论述过,这里重新提出来,能否精细调焦和精确定焦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现代的ultravid系列调焦轮大,手感更优异一些。

很遗憾,章老师的BC已经卖出去了,图已经凑不齐了,不过过几天把章老师的BL再借来,我拍些图大家看看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抢先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又被小镜子毒倒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着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楼主图文并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一下!细细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续集

不过看了目前这些,已经感到是个非常详实全面的评比了.
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楼主在做比较时 态度的理智冷静,观察的细致入微,结论的辩正客观,思路的清晰敏捷......
在下的很多观点和楼主暗合,只是本人不具有楼主如此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自己是描写不清叙述不出,所以十分佩服楼主的测评美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anssouci 于 2009-4-14 09:31 发表
章老师曾经说过一句:10倍的眼罩略大,所以接目时,睫毛不会触碰,因此比8倍更舒服。

我觉得是1025目镜比820口径略大,正好让眼睛可以舒服地看出去,这倒和睫毛完全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吸引眼球的评论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5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要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LZ太慢.再不顶,贴子沉到底.想发你都找不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楼主顶一把
不过,不是催促哦
慢工出细活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7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hangkc 于 2009-4-14 20:26 发表

我觉得是1025目镜比820口径略大,正好让眼睛可以舒服地看出去,这倒和睫毛完全无关。

我觉得这是袖珍小镜的通病,眼罩太细小,在使用时会压迫眼球边缘,时间一长,会觉得眼睛不舒服。其实这个眼罩是尽量大才好!就像用惯了1.25吋目镜,再去用2吋目镜,会感觉舒服很多。可惜很多厂家似乎还没太意识到这问题,包括像42、56口径的屋脊镜子,眼罩仍然偏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9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图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