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hangkc 于 2009-12-31 21:54 编辑
关于聚会
我一直期待着参加一次镜友会,有一次几乎成行了,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候,还是出差的事情更重要。
期待镜友会,先是期待看到很多没见过的镜子,有些镜子,甚至可以说魂牵梦绕过,其次,也想看看,那些和我一样痴迷镜子的,是些什么样的人。
可惜一直没有参加这样镜友会的机会。
不过倒是有几次和镜友一对一的交流,有一次在北京五棵松一家望远镜店里,就碰到了论坛中的ranger,他是用了自己照片作头像的,一眼就可以认出,承蒙他告诉我,燕莎有镜子,第一次看到了蔡司2060稳像,还有856FL。
就在那前一天,去过了老刘总部,第一次看到海白菜830和施华8542EL,一个雨天,第一眼看到EL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它。
去老刘那的时候带了当时我自己最好的镜子,小小的西蔡820B,我当时觉得老刘看到这个镜子之后含蓄地笑笑,似乎有点不屑,感觉稍有不忿,等我有了莱卡820BL之后,我觉得我当时要是老刘,会比他看小西蔡820的感觉不屑至少10倍。
电话里和几位镜友聊过,多半都是从镜子转手开始的,比如牛皮纸、weiwei29、sanguozi、ziliao、df12345-----等等,还有和东北的镜友czy778899交换体验小镜,真是记忆犹新。
后来和常老师几次见面聊镜子的时候已经发烧一段时间了,见面的时候可以在床上摆了一大堆让人口水的,而且妙的是没有重复的。
一对一的交流其实很好,会有很深入的体会,但是还是经常想着些镜子聚会的大场面。毕竟,两个人实力有限,除非其中一个是老罗这样的玩家。
所以老刘给了新EL评鉴的机会之后,很自然会期待借机有个聚会,一定比一对一的大些,但依旧是小规模的,而镜子的聚会,会有些场面,能有平时不见的比较感受,这就是聚会的动机了。
关于新EL
沉淀了这些日子,我觉得可以用比较客观的心情回忆新EL了,倘若今天不把这帖子完成,就要跨了年度,就算当做了任务也得要在今天了却了,作为2009年的收尾吧。
新EL,非常具有个性的镜子。实际上,很多新EL的改进,是总结了前代镜子的很多不足做出的,非常具有针对性,它的特点,真是独一无二,有人会很喜欢,以它为天下第一;有人也会失落,觉得要是再符合自己口味一点就更好了,可惜------
回到聚会的时刻去:
那一天镜友会,重量级鸟友YOUMIN(鸟会的锤子)带了四架施华来820、830SLC、832EL和8542EL。对鸟友来说,施华差不多要成观鸟的必需了,这可是最大的民用高档镜消费群体,施华推介力量一流,不管新EL成败如何,施华也许将来都是高端双筒的营销大赢家。
在我评价新EL之前,也许该听听鸟友的评价,好像YOUMIN就说了,这个镜子对老版的改进,达到了他预期的目标。这应该比我的评价符合市场的需求。
之前我稍微挣扎了一下,想着是不是只说好听的,看了老刘的客观评价,想想自己对镜子的喜爱出自本性,于是决定,让意识流做主,想到哪说到哪,完全个人真实感受。
因为自己有一架老款1042EL,为了便于对比,让老刘寄来了新款EL的规格也是1042。
第一眼看到新EL,就对巨大的目镜印象深刻,新EL目镜比老款大很多,镜子镀膜又漂亮,简直让人担心这是不是足够结实------在野外的环境中-------
第一把拿到新EL,心想,坏了,世界第一的手感没有了,老款EL的无中轴设计,中间的空隙适中,手指扣进去很舒服,可是新EL比较窄,手指扣进去的时候感 觉没那么流畅。而且镜筒没有弧形,感觉小了些,这样手掌着力似乎没有那么服帖,而且重心的感觉没有老款那么舒适,老款的是一握之下,手感宇宙第一的感觉油然而生,也许是镜身的改变导致拇指凹槽变浅,握持的时候,感觉新款的镜子重心要靠前了一点点,非常微妙但是可以察觉,我想,久握之后,这种微妙的感觉将会 变的强烈。这种感觉的结果是,老款的握持感是非常服帖合手而且轻巧的,新款的握持感却觉得有点沉重,不是重量本身的缘故,而是由于重心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新版手指搭住的位置,不像老版是黑色塑料部分,老版的黑色塑料部分在雨天会变的很滑手,不舒服,我想新版将这一部分改为和主体镜身一样的材质,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方便使用,是很有道理的。
新版EL调焦环上的纹路比老版要来的粗一些,天气寒冷,我带着很厚的手套使用的过程中,觉得还是很好用的。
拿起镜子,上眼,呵呵,眼罩啊眼罩,终于对的起东方人了,我经常觉得老EL最让人难受的地方就是眼罩短了,像我这样不带眼镜的观者看了非常容易出黑影,我曾经试过加垫片来改善眼罩,可惜无法固定才作罢,而新款的EL眼罩做了2段设计,拉升到最高的时候,肉眼观察非常舒适。
老版EL在这一方面让我感觉很无奈,有一次,我用了一对垫片架上,让眼罩变长一点,观测的舒适程度立竿见影地改善了。也许以前施华在眼罩设计上总是短些,海白菜也是这样,我把海白菜830的眼罩取下,换了八一蔡的,感觉也好了很多。
终于用新EL观测了。
第一眼图像:晕,强烈的滚球效应,太强烈了,结果是,在我看的第一个五分钟过程中,我第一感觉到了因为滚球效应晕镜的感觉!
曾经晕镜过一次,是第一次拿到尼康稳像,在机场大巴上,看了半小时,结果晕车了,吐了。
这次没有这么严重,但这种感觉,是以前看任何镜子未曾发生过的情况。
这种感觉在第一次观测的时候非常明显,但随着逐渐的适应,几天的使用后,我觉得确实会逐渐适应一点,但只要和莱卡之类比较一下,还是觉得滚球效应非常明显。
在开始阶段,滚球效应严重影响了我对镜子的观测,因为手持双筒总是在不断的移动视线的,只要一移动,那种连绵不断的变形就涌过来,非常不适。这样的感觉,也让我想起很 久以前买的一款佳能准专业的摄像机,那款机子的镜头好像也是经过了这些边缘的校正设计,结果也是在播放摇机镜头时非常强烈的滚球效应。
非常奇怪的感觉,当新EL离开之后,我用莱卡之类看着对面的楼房,经常觉得边缘变形的厉害,这个时候,又会想,有个边缘场像平整的镜子会好很多-----
其实施华不是没有能力做的好,海白菜就是一个例子,海白菜就在平整的像场和滚球效应之间有一个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在新EL中使用了,真是无敌了。
色差的提升很明显,这是老款EL的命门,也是它自觉光学不如蔡司的羞愧所在,不过我总觉得,过分的色差校正在目前的光学技术条件下会导致色彩偏干的问题,我还需要在晴天对这个问题做进一步观察。
在新EL寄出之前,很好,天公作美,有了好天气,新EL对老版EL在色差上的进步是决定性的,那一步,真好越过了舒适与否的界限,实际上,在新EL寄出后,我用老版EL的过程中,会经常觉得色差非常影响观测的心情,所以,当日把镜子送人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新EL的亮度在白天和老版看不太出来区别,但因为图像更干净,还是觉得通透些,晚上看对面的窗子,会觉得老款的EL老是有镜片没擦干净的感觉,新EL是明亮而通透的,反光也很少,表现极为优异。
新最近对焦的优势很明显,而且近距离成像的感觉也很扎实,最近距离的观测效果在我看过的镜子中是最好的,比它更近的几乎没有,也许820BL差不多吧,但光学显然不在一个档次上。
由于我不近视,对视力补偿不敏感,用眼镜的镜友对这点改进很赞赏。
寄出新EL之后,我有很多时间重新把玩我的老版EL,为了这次测评,我把它从我的导师那儿再次请回来,很有意思,我发现,如果我对老版EL有什么不满的话,比如色差、畸变、眼罩、手握的地方那块滑手感觉的橡胶------这些都是新版刻意改进了的,如果只是看这些指标的改进,或者只是看从相机中拍摄的测评图片,新EL真的是很完美了------
从莱卡1032BR看赏镜口味的变化
聚会那天特别高兴,我发现看了这么多镜子之后,最喜欢的还是1032BR。
这种镜子的比较,经常让人折磨,比如我看了820BR,立即决定出小西蔡820B;或者看了10+15莱卡,下决定出1556SLC或者看了莱卡1050,要出1056FL一样。今天感觉很好,看了1032EL和1032FL,觉得自己可以不折腾了。
镜友和鸟友不一样,对以鸟友,镜子就是工具,对于镜友,镜子就是目的,不同镜子不同的感受,所以,不但要有镜子,还要有好镜子,还要有不同的好镜子。对镜子评鉴的口味不同,不仅人和人不同,就是一个人,不同的时候也不同,口味是会变化的。像我,这半年间,不知不觉就把镜子从一遍FL过渡到一遍BR了。莱卡化的缘故不是因为莱卡更好,这个真的是各有特点,而是莱卡在这个阶段,更适合我观察的口味。有意思的是,当我1032BR到手之后,我就非常失去对1050BR的兴趣,因为我觉得在特点上,BR都有那么些相似,有一个1032也就足够了,这时候就想起1056FL的好来,最锐利明亮的效果,至于色彩美感的不足吗,有1032BR可以取代了,呵呵-----
坛子里像我这样折腾着换口味的有几个,逐渐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感觉,我印象最深的是weiwei29兄,他也过手过832和1032BR,现在最满意的是施华的SLC,其实,不是说前面的过程都是没有意义的,这就像吃了最后一个烧饼才饱的道理一样,需要一个寻找的过程。
真正的终极完美之镜是永远不存在的,但这绝对不会妨碍我们经常期望得到一支在某个特定阶段可以称为终极之镜的镜子。
在没有来论坛之前,以为我手中的镜子已经无敌了:八一蔡司、科隆斯2060、尼康1440稳像、61防空-----现在看起来,依旧是很有特色的,但真的无一接近顶级光学。
来论坛之初,最喜欢看的是那篇从神镜说起的文章,经常一边看一边流口水,真的没想到,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自己要把这些镜子中的好大一部分过手一遍。
眼光实在是通过格镜变得挑剔,一架E2很容易格掉八一蔡八,一架海白菜确实也很容易格掉E2,可是到了SE和海白菜的时候,谁格掉谁就变得复杂了,这时候,光学的较量变成了口味的体会。于是在某个阶段,莱卡就会格掉蔡司。
我有一个体会,很多时候,一次旅程中个用镜程,会决定一个镜子在心目中的地位,只有在旅行中复杂的环境中使用镜子,才能体会到很多平时在阳台格镜无法体会到的细节。
在携镜旅行中才能体会到的细节很有意思。我带着742海白菜去了一趟北京,然后就发现在旅行中使用起来,倍数和视野真的很不足,也带着820BL在东北长途旅行过,用它在扫视鸭绿江对面朝鲜国土的时候,决定下次出门绝对要带一架光学更好 的镜子,在阳台格镜的时候,742FL的无镜感几乎是最强的,带出去旅行,发现和海白菜742一样,有倍率不足的缺陷在。这样的体会,还有很多,而且一定会继续下去。
同时,镜子的组合也在不停变化着,很多时候,评判一个镜子,不仅有这个镜子本身的元素,而且也有组合中是否合适的元素,比如当选择一支主力镜的时候,我先后出掉1056FL,送掉1042EL,选择了1050BR,可是当便携的1032BR来的时候,我觉得组合中,1050BR似乎该让位1056FL了-----
现在出门,带一个包,里面放一架望远镜,比较容易选择,1032BR就很好。可是,今天想在车上放一架长期放的镜子,就踌躇半天,如果一架镜子的话,是海白菜830好还是莱卡8-12变倍好?是莱卡1050BR好还是1042EL好?
呵呵,幸福的烦恼-----
2009年最后一天,我有点想多赖着些时光,这一年,学会自己开车,学会游泳,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感觉自己慢慢地回到健康的状态中,而这些镜子陪我度过很多美妙的时光。
能每天去中山陵游泳,有镜子看看一路美景,感受不同季节的颜色之美,这种生活,真是一种特别的造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