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镜痴特区007: 格镜
Binocular Comparison 格镜专页
*********************************************************************************************************************************
此专页设立目的,是对2只质素/定位接近的高级机型作详细比较.很多时比较之后谁胜谁负是没有结论,但透过比较可使同好对之有更深认识,并协助作出选择取捨.
1. 传统镜皇对决: Swarvoski 10x40w Habicht (Hab) v.s. Nikon 10x42 SE (SE) /(2004-08)
前言:日制的SE(及SP)已被一致认为是光学技术标准分数最高的双筒镜,基本上是有讚无弹.在传统普罗型上被公认为镜皇.但若细心研究,我们该可发现Swarovski亦有为普罗型保留一点血脉: Habicht系列.奇怪的是此系列像人间蒸发般乏人问津,而且官方对此系列亦似不闻不问,全心偏坦EL型.究竟有何蹊跷?近日有镜友杀上Swarovski办事处,亦买下办事处内硕果仅存的一枝10x40Habicht.笔者当把握住黄金机会,以之和SE作一详细逐点比拚,揭开其神祕面纱.
机身设计及品质:
1. Hab和SE同样属传统普罗型中央对焦式加右眼视度调较的双筒镜.论外型Hab更传统,像是3、40年代设计.SE款式新颖,但Hab古典味浓. [同分]
2. Hab机身没有如SE包胶,只以真珠皮(硫化鎘?)裹著,比SE差一点,但由於此型号亦有包胶版,故此问题不大. [SE得一分.]
3. Hab机身感觉非常坚固,手工极佳.目镜受压也不像SE般会轻微向左右移动. [Hab得一分.]
4. Hab身型比SE更纤瘦,重量更轻一点. [Hab得一分.]
5. Hab机型为罕见的防水(4米)充氮设计,保证全天候使用而SE则已被证实可以入尘,此分别非常重要. [Hab得二分]
6. Hab的调焦轮及右眼视度调较环可能因应防水设计故阻力较大,不及SE顺畅. [SE得一分]
7. SE人体工学设计较佳但手持情况下Hab和SE一样手持舒适. [同分]
8. Hab眼杯用料比SE佳. [Hab得一分]
9. Hab稜镜室比SE细,导致出射光瞳出现极轻微的稜镜Cut-field现象.(不用担心, Nikon SP也有,啊啊!但不影响质素) [SE得一分]
光学比併:
0. 镀膜:Hab目镜呈暗紫红色加暗琥珀黄色,反光比SE的暗绿色稍弱. 物镜呈暗紫色加暗蓝色加暗绿色,比SE的深蓝色反光稍大.
1. 视距(=出瞳距离): Hab属老式设计,视距约13mm,和Nikon E2差不多,幸好笔者600度近视仍可戴著眼镜看到整个视场,而舒适感亦不差. 反观 SE视距有17.4mm,需要半反下眼杯才可戴著眼镜舒适地看到整个视场,SE无疑优胜. [SE得二分.]
2. 中央影像锐利度: SE不用说,但Hab竟能和SE斗过难分难解. 两者的锐利度都是Sharp到界眼,双眼割到流血不止!解像度都为同级之皇. 何者较优?对不起,此问题已无意义. 贵2倍以上的直筒镜最多都是如此水平. 普罗型优势尽在此矣! [大家加100分-----戏言而已]
3. 清晰通透度: 两者皆属最高水平,以无镜为有镜.......(下省1000字) [同分]
4. 色调及色彩鲜明度: Swarovski 一向被认为偏色,但这枝传统镜的色调却很正常,不觉偏色(镜主谓最多极度极度极度轻微偏青).色彩还原度很高,反差忠实,顏色还很鲜艳,一反Swarovski常态!原来偏色并不是Swarovski 的遗传基因!恭喜恭喜!两者表现非常类似 [同分]
5. 光度: SE被誉为同级镜最光者,今次棋逢敌手.而对手竟是Swarovski!镜主说2者皆比10x50SLC光. 在阴天看暗位2者光度不相伯仲,最多SE光丁点,但不能肯定.然而别忘记SE口径是42mm,Hab光度理论上只及SE90.7%!SE今次即使胜也胜之不武.[同分]
6. 立体感: 两者难分轩輊,立体感过渡合理不夸张. [同分]
7. 视野: 感觉上Hab较大,但两者应差不多. [同分]
8. 中央色差: 两者皆可轻易过关. [同分]
9. 边缘变形: 欧系镜常见的pin-cushion distortion今次在Hab竟找不到!边缘直线都很直.然而视场3/4外影像松散情况比SE明显,证明此镜的确是旧设计,不及现代目镜. 然而在日间实际使用时,并不影响观测效果.个人认为边缘变形其重要性往往被夸大.[SE得一分]
10. 眩光控制: 有待考究, 可能Hab较佳?
其他:
1. Hab乃30年保养,而且本身坚固十足.反而SE不防水及只得一年保养,售后保障高下立判.[Hab得一分]
2. Hab在二手市场凭其名牌效应叫价应可比SE可高些. [Hab得一分]
总结:
Swarovski以往予人一般印象是专做名牌水晶首饰生意,光学上(EL前年代)不甚了了.然而这枝Hab却充份证明其光学底子极为雄厚,几十年前的设计到今天仍是老而弥坚,不落俗套.厂方或许有心忽视此机型而全力鼓吹EL/SLC. Hat可能不为公司带来巨额收益,.但对大部份人来说直筒镜皇门槛太高,Habicht却能为资金不甚充裕的同好带设顶级镜的享受.此外此机型也是喜好传统普罗型镜皇者的强势选择.
平心而论, 当代普罗型镜皇SE在除在视距(=出瞳距离)及边缘占优外,其他方面完全没有优势.而且在实测表现上两者都是上乘,光学质素没甚分别.Habicht在成像风格上一反欧镜常态,艺术味较淡而准确性较浓, 和SE颇为类似.价钱上若非近年欧罗大幅升值,Hab应还比SE便宜.光学上拉不开距离而机身结构和其他项目却被Hab大幅拋离,那未SE普罗镜皇之位其实岌岌可危!
此外Habicht的弱项其实主要在其较旧的目镜设计,只要厂方稍动脑筋,问题应可迎刃而解.这也说明了欧洲镜其实技术指标不是不如日本货,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若是用来作试镜参考之用,我仍选择SE.但若作日常使用,或一镜走天涯,我当会拿起Habicht.
******************************************************************************************************************
2. 最强对最强(初步傍晚市区场合测试):Zeiss 10x42 Victory FL v.s. Leica 10x42 BR (2004-10)
前言: Zeiss 上代产品Victory系列缺点甚多、劣评如潮.其公司似乎亦知其问题所在(缺点重温: 色差、边缘像差、锐度),VictoryII才出一年多就即鸣金收兵,以Victory FL取代之.公司宣传Victory FL采用萤石物料,能大大改善色差及提升锐度 (也可提高售价).究竟它能否为蔡司重拾失去多年的镜皇宝座?废话少讲,立即去片!
机械结构:
1. 它和 BR重量差不多. (打和)
2. 它的体积比BR大上至少一个码以上,镜体发福!以体积计应可和某些中级10x50相比. (BR胜)
3. 它的机身由大量工程塑料打造,感觉不甚扎实,有些似Steiner 感觉,质感不如BR,遑论与司华洛世奇产品比较. (BR胜)
光学品质:
1. 光度极高,明显比BR光上一级,这可能拜其Abbe-Koenig 棱镜系统所赐, SE,Habicht今回棋逢敌手矣! (FL胜)
2. 中央解像度不错,属顶级水准,比以往机型大有改善. 但应不能超越BR, 不过也不是什么问题. (打和或BR稍胜)
3. 色彩非常艳丽夺目,比出名鲜色的BR还要鲜明.可能因光度高所赐,但似乎不及BR忠於原色.至於有没有如以往偏暖黄色,则因环境及时间所限未能确定.不过单凭其镀膜色调和以往机型一模一样及观景感觉而言,此机型似乎保留了偏色之传统. (个人选择)
4. 色差修正:这个主菜当然获得明显改良,二者中央范围内色差接近没有,但越近视场边缘,黄或紫边则仍会出现,但不严重.伴随结果是影像会更锐利,高级Porro在这领域微优势差不多已消失殆尽. (打和或FL稍胜)
5. 边缘畸变: 呵呵呵!蔡司今天仍忘记这个问题!轻微Pin-cushion distortion虽然可使观景更自然,但过份的畸变会使人厌恶. FL的边缘弯曲程度明显比BR严重,比较碍眼,这点需要注意. (BR胜)
价钱:
FL比BR贵约一千元. (BR胜)
小结:
单凭光学表现而言,FL可为蔡司扳回面子. 其光学质素和BR互有高下.BR比较正路而FL比较夸张抢眼.FL终可安稳舒适地和BR,EL,SLC等同列一个等级,而且颇具独特风格.其详细比试结果希望日后有机会再细评.
然而其机身结构却令人不敢恭维.厂方或可证明合成塑料很耐用,在此不详细讨论.但它那肥胖身型却令人却步.潮流兴瘦身,何故蔡司反其道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