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鏡痴特区007: 格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Binocular Comparison 格鏡專頁
*********************************************************************************************************************************
此專頁設立目的,是對2只質素/定位接近的高級機型作詳細比較.很多時比較之後誰勝誰負是沒有結論,但透過比較可使同好對之有更深認識,並協助作出選擇取捨.

1. 傳統鏡皇對決: Swarvoski 10x40w Habicht (Hab)  v.s. Nikon 10x42 SE (SE) /(2004-08)

前言:日製的SE(及SP)已被一致認為是光學技術標準分數最高的雙筒鏡,基本上是有讚無彈.在傳統普羅型上被公認為鏡皇.但若細心研究,我們該可發現Swarovski亦有為普羅型保留一點血脈: Habicht系列.奇怪的是此系列像人間蒸發般乏人問津,而且宮方對此系列亦似不聞不問,全心偏坦EL型.究竟有何蹺蹊?近日有鏡友殺上Swarovski辦事處,亦買下辦事處內碩果僅存的一枝10x40Habicht.筆者當把握住黃金機會,以之和SE作一詳細逐點比拚,揭開其神祕面紗.

機身設計及品質:

1. Hab和SE同樣屬傳統普羅型中央對焦式加右眼視度調較的雙筒鏡.論外型Hab更傳統,像是3、40年代設計.SE款式新穎,但Hab古典味濃. [同分]
2. Hab機身沒有如SE包膠,只以真珠皮(硫化鎘?)裹著,比SE差一點,但由於此型號亦有包膠版,故此問題不大. [SE得一分.]
3. Hab機身感覺非常堅固,手工極佳.目鏡受壓也不像SE般會輕微向左右移動. [Hab得一分.]
4. Hab身型比SE更纖瘦,重量更輕一點. [Hab得一分.]

5. Hab機型為罕見的防水(4米)注氮設計,保證全天候使用而SE則已被證實可以入塵,此分別非常重要. [Hab得二分]
6. Hab的調焦輪及右眼視度調較環可能因應防水設計故阻力較大,不及SE順暢. [SE得一分]
7. SE人體工學設計較佳但手持情況下Hab和SE一樣手持舒適. [同分]
8. Hab眼杯用料比SE佳. [Hab得一分]

9. Hab稜鏡室比SE細,導致出射光瞳出現極輕微的稜鏡Cut-field現象.(不用擔心, Nikon SP也有,啊啊!但不影響質素) [SE得一分]

光學比併:

0. 鍍膜:Hab目鏡呈暗紫紅色加暗琥珀黃色,反光比SE的暗綠色稍弱. 物鏡呈暗紫色加暗藍色加暗綠色,比SE的深藍色反光稍大.

1. 視距(=出瞳距離): Hab屬老式設計,視距約13mm,和Nikon E2差不多,幸好筆者600度近視仍可戴著眼鏡看到整個視場,而舒適感亦不差. 反觀       SE視距有17.4mm,需要半反下眼杯才可戴著眼鏡舒適地看到整個視場,SE無疑優勝. [SE得二分.]

2. 中央影像銳利度: SE不用說,但Hab竟能和SE鬥過難分難解. 兩者的銳利度都是Sharp到界眼,雙眼割到流血不止!解像度都為同級之皇. 何者較優?對不起,此問題已無意義. 貴2倍以上的直筒鏡最多都是如此水平. 普羅型優勢盡在此矣! [大家加100分-----戲言而已]

3. 清晰通透度: 兩者皆屬最高水平,以無鏡為有鏡.......(下省1000字) [同分]

4. 色調及色彩鮮明度: Swarovski 一向被認為偏色,但這枝傳統鏡的色調卻很正常,不覺偏色(鏡主謂最多極度極度極度輕微偏青).色彩還原度很高,反差忠實,顏色還很鮮艷,一反Swarovski常態!原來偏色並不是Swarovski 的遺傳基因!恭喜恭喜!兩者表現非常類似 [同分]

5. 光度: SE被譽為同級鏡最光者,今次棋逢敵手.而對手竟是Swarovski!鏡主說2者皆比10x50SLC光. 在陰天看暗位2者光度不相伯仲,最多SE光丁點,但不能肯定.然而別忘記SE口徑是42mm,Hab光度理論上只及SE90.7%!SE今次即使勝也勝之不武.[同分]

6. 立體感: 兩者難分軒輊,立體感過渡合理不誇張. [同分]

7. 視野: 感覺上Hab較大,但兩者應差不多. [同分]

8. 中央色差: 兩者皆可輕易過關. [同分]

9. 邊緣變形: 歐系鏡常見的pin-cushion distortion今次在Hab竟找不到!邊緣直線都很直.然而視場3/4外影像鬆散情況比SE明顯,證明此鏡的確是舊設計,不及現代目鏡. 然而在日間實際使用時,並不影響觀測效果.個人認為邊緣變形其重要性往往被誇大.[SE得一分]

10. 眩光控制: 有待考究, 可能Hab較佳?

其他:

1. Hab乃30年保養,而且本身堅固十足.反而SE不防水及只得一年保養,售後保障高下立判.[Hab得一分]

2. Hab在二手市場憑其名牌效應叫價應可比SE可高些. [Hab得一分]


總結:
Swarovski以往予人一般印象是專做名牌水晶首飾生意,光學上(EL前年代)不甚了了.然而這枝Hab卻充份證明其光學底子極為雄厚,幾十年前的設計到今天仍是老而彌堅,不落俗套.廠方或許有心忽視此機型而全力吹谷EL/SLC. Hat可能不為公司帶來巨額收益,.但對大部份人來說直筒鏡皇門檻太高,Habicht卻能為資金不甚充裕的同好帶設頂級鏡的享受.此外此機型也是喜好傳統普羅型鏡皇者的強勢選擇.

平心而論, 當代普羅型鏡皇SE在除在視距(=出瞳距離)及邊緣佔優外,其他方面完全沒有優勢.而且在實測表現上兩者都是上乘,光學質素沒甚分別.Habicht在成像風格上一反歐鏡常態,藝術味較淡而準確性較濃, 和SE頗為類似.價錢上若非近年歐羅大幅升值,Hab應還比SE便宜.光學上拉不開距離而機身結構和其他項目卻被Hab大幅拋離,那未SE普羅鏡皇之位其實岌岌可危!

此外Habicht的弱項其實主要在其較舊的目鏡設計,只要廠方稍動腦筋,問題應可迎刃而解.這也說明了歐洲鏡其實技術指標不是不如日本貨,只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若是用來作試鏡參考之用,我仍選擇SE.但若作日常使用,或一鏡走天涯,我當會拿起Habicht.
******************************************************************************************************************
2. 最強對最強(初步傍晚市區場合測試):Zeiss 10x42 Victory FL v.s. Leica 10x42 BR (2004-10)

前言: Zeiss 上代產品Victory系列缺點甚多、劣評如潮.其公司似乎亦知其問題所在(缺點重溫: 色差、邊緣像差、銳度),VictoryII才出一年多就即鳴金收兵,以Victory FL取代之.公司宣傳Victory FL採用螢石物料,能大大改善色差及提升銳度 (也可提高售價).究竟它能否為蔡司重拾失去多年的鏡皇寶座?廢話少講,立即去片!

機械結構:

1. 它和 BR重量差不多. (打和)
2. 它的體積比BR大上至少一個碼以上,鏡體發福!以體積計應可和某些中級10x50相比. (BR勝)
3. 它的機身由大量工程塑料打造,感覺不甚紮實,有些似Steiner 感覺,質感不如BR,遑論與司華洛世奇產品比較. (BR勝)

光學品質:

1. 光度極高,明顯比BR光上一級,這可能拜其Abbe-Koenig 稜鏡系統所賜, SE,Habicht今回棋逢敵手矣! (FL勝)

2. 中央解像度不錯,屬頂級水準,比以往機型大有改善. 但應不能超越BR, 不過也不是什麼問題. (打和或BR稍勝)

3. 色彩非常艷麗奪目,比出名鮮色的BR還要鮮明.可能因光度高所賜,但似乎不及BR忠於原色.至於有沒有如以往偏暖黃色,則因環境及時間所限未能確定.不過單憑其鍍膜色調和以往機型一模一樣及觀景感覺而言,此機型似乎保留了偏色之傳統. (個人選擇)

4. 色差修正:這個主菜當然獲得明顯改良,二者中央範圍內色差接近沒有,但越近視場邊緣,黃或紫邊則仍會出現,但不嚴重.伴隨結果是影像會更銳利,高級Porro在這領域微優勢差不多已消失殆盡. (打和或FL稍勝)

5. 邊緣畸變: 呵呵呵!蔡司今天仍忘記這個問題!輕微Pin-cushion distortion雖然可使觀景更自然,但過份的畸變會使人厭惡. FL的邊緣彎曲程度明顯比BR嚴重,比較礙眼,這點需要注意. (BR勝)

價錢:
FL比BR貴約一千元. (BR勝)

小結:
單憑光學表現而言,FL可為蔡司扳回面子. 其光學質素和BR互有高下.BR比較正路而FL比較誇張搶眼.FL終可安穩舒適地和BR,EL,SLC等同列一個等級,而且頗具獨特風格.其詳細比試結果希望日後有機會再細評.

然而其機身結構卻令人不敢恭唯.廠方或可證明合成塑料很耐用,在此不詳細討論.但它那肥胖身型卻令人卻步.潮流興瘦身,何故蔡司反其道而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 15:27: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大功告成.
发表于 2005-6-3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leicaeddy[/I]在2005-6-3 15:28:22的发言:[/B][BR]呼!大功告成.

打完收工!!!
您辛苦了!!!
发表于 2005-6-4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亲眼所见的SW10x40Hab来看,其光学质量比SW7x42要有较大差距。
同时SW10x40W的色差(离开中心30%-40%就开始有明显镶边)和枕型畸变都是明显的,在离开中心50%时成像就开始松散变差了,给人的感觉并不好(我当时看来一会就立刻给扔了回去,看了看7x42感觉还不错)。对于这种价格和档次的镜子来看,在这个方面还不下力气看来是有点问题的。
发表于 2005-6-4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俺也用SW10*40habicht和SE做过比较。感觉SW的偏色比SE厉害得多。现在天气已热,看一○○多米的远处白瓷砖,映成淡淡绿色,清凉一片。这种冷色调估计会有很多人喜欢。据王兄说habicht7*42的型号偏色几不可察,我未亲见,不敢妄言。
而SE的偏色我却没有觉出(也有传说SE偏一点点暖,但据我的观察和目视无差),真实,不够讨巧。
可能由于偏色,habicht图像会更显得“利”一点,但分辨力却和SE没有差别。
在边缘像质方面感觉SE也会胜出一点。
结论:除了不防水,SE全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 18:03:5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4 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評镜中有不同观察是很平常. 印象中Habicht到視場边緣仍能保持直線,比EL"更好" 但影像的确松散变差 (边直而散),是舊式目鏡設計,這点是其不足.在至於色差方面,在birdforum.net中亦曾有同好提及Habicht色差大到不能接受.但个人对 10x40Habicht的色差表現沒有什麼投訴.記憶所及其表现應和SE相距不遠.反而是同系8X30,在光度及色差控制及銳度都很尴尬地勝过手頭上的8x30SLC.可惜手中旡镜不能再比較. 不知IJJ,毒龙兄Habicht镜主們有何意見?
SE在日光下 off-axis 也有鑲边,只是不甚影晌观測. 這方面可能和个人容忍度有关.个人对off-axis色差並不挑剔,不过如果你是玩攝影的話对色差可能比我敏感. 色差最厲害的是 Nikon 10x42 HG及 Zeiss 10x40 Victory. 到目前為止還末看过 off-axis 沒色差的双筒鏡(包括FL).在外国單筒镜討論上,倒有不少貼是論及消除 off-axis (离軸?) Apo triplet設計,日後有時間倒要硏究一下,亦可能是未來改進.
另外同径低倍的机种往往有更佳表現,如PIF7x50像質比10x50高不少.還有一点,个人認為10x40规型往往是系列中像質較差机型,起碼不及8x40.
发表于 2005-6-4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镜痴特区007: 格镜
Binocular Comparison 格镜专页
*********************************************************************************************************************************
此专页设立目的,是对2只质素/定位接近的高级机型作详细比较.很多时比较之后谁胜谁负是没有结论,但透过比较可使同好对之有更深认识,并协助作出选择取捨.
1. 传统镜皇对决: Swarvoski 10x40w Habicht (Hab)  v.s. Nikon 10x42 SE (SE) /(2004-08)
前言:日制的SE(及SP)已被一致认为是光学技术标准分数最高的双筒镜,基本上是有讚无弹.在传统普罗型上被公认为镜皇.但若细心研究,我们该可发现Swarovski亦有为普罗型保留一点血脉: Habicht系列.奇怪的是此系列像人间蒸发般乏人问津,而且官方对此系列亦似不闻不问,全心偏坦EL型.究竟有何蹊跷?近日有镜友杀上Swarovski办事处,亦买下办事处内硕果仅存的一枝10x40Habicht.笔者当把握住黄金机会,以之和SE作一详细逐点比拚,揭开其神祕面纱.
机身设计及品质:
1. Hab和SE同样属传统普罗型中央对焦式加右眼视度调较的双筒镜.论外型Hab更传统,像是3、40年代设计.SE款式新颖,但Hab古典味浓. [同分]
2. Hab机身没有如SE包胶,只以真珠皮(硫化鎘?)裹著,比SE差一点,但由於此型号亦有包胶版,故此问题不大. [SE得一分.]
3. Hab机身感觉非常坚固,手工极佳.目镜受压也不像SE般会轻微向左右移动. [Hab得一分.]
4. Hab身型比SE更纤瘦,重量更轻一点. [Hab得一分.]
5. Hab机型为罕见的防水(4米)充氮设计,保证全天候使用而SE则已被证实可以入尘,此分别非常重要. [Hab得二分]
6. Hab的调焦轮及右眼视度调较环可能因应防水设计故阻力较大,不及SE顺畅. [SE得一分]
7. SE人体工学设计较佳但手持情况下Hab和SE一样手持舒适. [同分]
8. Hab眼杯用料比SE佳. [Hab得一分]
9. Hab稜镜室比SE细,导致出射光瞳出现极轻微的稜镜Cut-field现象.(不用担心, Nikon SP也有,啊啊!但不影响质素) [SE得一分]
光学比併:
0. 镀膜:Hab目镜呈暗紫红色加暗琥珀黄色,反光比SE的暗绿色稍弱. 物镜呈暗紫色加暗蓝色加暗绿色,比SE的深蓝色反光稍大.
1. 视距(=出瞳距离): Hab属老式设计,视距约13mm,和Nikon E2差不多,幸好笔者600度近视仍可戴著眼镜看到整个视场,而舒适感亦不差. 反观       SE视距有17.4mm,需要半反下眼杯才可戴著眼镜舒适地看到整个视场,SE无疑优胜. [SE得二分.]
2. 中央影像锐利度: SE不用说,但Hab竟能和SE斗过难分难解. 两者的锐利度都是Sharp到界眼,双眼割到流血不止!解像度都为同级之皇. 何者较优?对不起,此问题已无意义. 贵2倍以上的直筒镜最多都是如此水平. 普罗型优势尽在此矣! [大家加100分-----戏言而已]
3. 清晰通透度: 两者皆属最高水平,以无镜为有镜.......(下省1000字) [同分]
4. 色调及色彩鲜明度: Swarovski 一向被认为偏色,但这枝传统镜的色调却很正常,不觉偏色(镜主谓最多极度极度极度轻微偏青).色彩还原度很高,反差忠实,顏色还很鲜艳,一反Swarovski常态!原来偏色并不是Swarovski 的遗传基因!恭喜恭喜!两者表现非常类似 [同分]
5. 光度: SE被誉为同级镜最光者,今次棋逢敌手.而对手竟是Swarovski!镜主说2者皆比10x50SLC光. 在阴天看暗位2者光度不相伯仲,最多SE光丁点,但不能肯定.然而别忘记SE口径是42mm,Hab光度理论上只及SE90.7%!SE今次即使胜也胜之不武.[同分]
6. 立体感: 两者难分轩輊,立体感过渡合理不夸张. [同分]
7. 视野: 感觉上Hab较大,但两者应差不多. [同分]
8. 中央色差: 两者皆可轻易过关. [同分]
9. 边缘变形: 欧系镜常见的pin-cushion distortion今次在Hab竟找不到!边缘直线都很直.然而视场3/4外影像松散情况比SE明显,证明此镜的确是旧设计,不及现代目镜. 然而在日间实际使用时,并不影响观测效果.个人认为边缘变形其重要性往往被夸大.[SE得一分]
10. 眩光控制: 有待考究, 可能Hab较佳?
其他:
1. Hab乃30年保养,而且本身坚固十足.反而SE不防水及只得一年保养,售后保障高下立判.[Hab得一分]
2. Hab在二手市场凭其名牌效应叫价应可比SE可高些. [Hab得一分]

总结:
Swarovski以往予人一般印象是专做名牌水晶首饰生意,光学上(EL前年代)不甚了了.然而这枝Hab却充份证明其光学底子极为雄厚,几十年前的设计到今天仍是老而弥坚,不落俗套.厂方或许有心忽视此机型而全力鼓吹EL/SLC. Hat可能不为公司带来巨额收益,.但对大部份人来说直筒镜皇门槛太高,Habicht却能为资金不甚充裕的同好带设顶级镜的享受.此外此机型也是喜好传统普罗型镜皇者的强势选择.
平心而论, 当代普罗型镜皇SE在除在视距(=出瞳距离)及边缘占优外,其他方面完全没有优势.而且在实测表现上两者都是上乘,光学质素没甚分别.Habicht在成像风格上一反欧镜常态,艺术味较淡而准确性较浓, 和SE颇为类似.价钱上若非近年欧罗大幅升值,Hab应还比SE便宜.光学上拉不开距离而机身结构和其他项目却被Hab大幅拋离,那未SE普罗镜皇之位其实岌岌可危!
此外Habicht的弱项其实主要在其较旧的目镜设计,只要厂方稍动脑筋,问题应可迎刃而解.这也说明了欧洲镜其实技术指标不是不如日本货,只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若是用来作试镜参考之用,我仍选择SE.但若作日常使用,或一镜走天涯,我当会拿起Habicht.
******************************************************************************************************************
2. 最强对最强(初步傍晚市区场合测试):Zeiss 10x42 Victory FL v.s. Leica 10x42 BR (2004-10)
前言: Zeiss 上代产品Victory系列缺点甚多、劣评如潮.其公司似乎亦知其问题所在(缺点重温: 色差、边缘像差、锐度),VictoryII才出一年多就即鸣金收兵,以Victory FL取代之.公司宣传Victory FL采用萤石物料,能大大改善色差及提升锐度 (也可提高售价).究竟它能否为蔡司重拾失去多年的镜皇宝座?废话少讲,立即去片!
机械结构:
1. 它和 BR重量差不多. (打和)
2. 它的体积比BR大上至少一个码以上,镜体发福!以体积计应可和某些中级10x50相比. (BR胜)
3. 它的机身由大量工程塑料打造,感觉不甚扎实,有些似Steiner 感觉,质感不如BR,遑论与司华洛世奇产品比较. (BR胜)
光学品质:
1. 光度极高,明显比BR光上一级,这可能拜其Abbe-Koenig 棱镜系统所赐, SE,Habicht今回棋逢敌手矣! (FL胜)
2. 中央解像度不错,属顶级水准,比以往机型大有改善. 但应不能超越BR, 不过也不是什么问题. (打和或BR稍胜)
3. 色彩非常艳丽夺目,比出名鲜色的BR还要鲜明.可能因光度高所赐,但似乎不及BR忠於原色.至於有没有如以往偏暖黄色,则因环境及时间所限未能确定.不过单凭其镀膜色调和以往机型一模一样及观景感觉而言,此机型似乎保留了偏色之传统. (个人选择)
4. 色差修正:这个主菜当然获得明显改良,二者中央范围内色差接近没有,但越近视场边缘,黄或紫边则仍会出现,但不严重.伴随结果是影像会更锐利,高级Porro在这领域微优势差不多已消失殆尽. (打和或FL稍胜)
5. 边缘畸变: 呵呵呵!蔡司今天仍忘记这个问题!轻微Pin-cushion distortion虽然可使观景更自然,但过份的畸变会使人厌恶. FL的边缘弯曲程度明显比BR严重,比较碍眼,这点需要注意. (BR胜)
价钱:
FL比BR贵约一千元. (BR胜)
小结:
单凭光学表现而言,FL可为蔡司扳回面子. 其光学质素和BR互有高下.BR比较正路而FL比较夸张抢眼.FL终可安稳舒适地和BR,EL,SLC等同列一个等级,而且颇具独特风格.其详细比试结果希望日后有机会再细评.
然而其机身结构却令人不敢恭维.厂方或可证明合成塑料很耐用,在此不详细讨论.但它那肥胖身型却令人却步.潮流兴瘦身,何故蔡司反其道而行?
发表于 2005-6-4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於偏色問題,SW傳統偏冷.沒比較下感觉上新8X30 SLC 的顏色很準,但和10X42 SE比又似是差些少.
SE的偏色要到灰天才看到,略為偏粉紅.不过這不影晌观測.在色彩表現上,仍是醉心 LEICA.
日間观測SE極佳,稅利度肯定頂級.但不知何故,看亮星點会較 "化開",表現不算若稱心.
若說边緣像质,現代最佳的應是 Canon I.S.系.不過有关枕型畸娈,Leica大冊子有段內容很有趣,值得玩味.
.....For binocular observation, unlike in photography, this effect is applied quite deliberately to reduce the so-called globe effect caused by perspective observation and by swinging the binocular. To the observer, the image created in this manner appears straightened out...... Observation through a binocular that does not have deliberately implemented judicious distortion is quite unpleasant. (Leica Sport Optics 2005, P.90)
发表于 2005-6-4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色差对于绝大多数镜子来看的话,都是有的,即使是在7x的镜子上面。
但是就看从视场的哪里开始出现色差了。好的镜子从60-70%像场才开始有,不好的镜子从30%像场就开始有了,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自然是不同的。假如一个名牌镜子从30%-40%就开始有的话,就有问题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3 21:54:32编辑过]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6-4 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5-6-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Swarvoski 7x40 Habicht 与Nikon 7x50 SP单从光學效果比哪个优一些?</P>
<><br></P>[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4 11:04:09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anger</I>在2005-6-3 16:27:52的发言:</B><br>从我亲眼所见的SW10x40Hab来看,其光学质量比SW7x42要有较大差距。<br>同时SW10x40W的色差(离开中心30%-40%就开始有明显镶边)和枕型畸变都是明显的,在离开中心50%时成像就开始松散变差了,给人的感觉并不好(我当时看来一会就立刻给扔了回去,看了看7x42感觉还不错)。对于这种价格和档次的镜子来看,在这个方面还不下力气看来是有点问题的。</DIV>
<>
<>1)7X42在规格上比10X40优胜很多,像质较好是理所当然。过去三年里我使用的主力规格就是7X42。</P>
<>2)松散和色差问题,如果忽略视场大小,单纯用百分比来衡量优劣是不科学的。</P>
<>HABICHT7X42的视场是45.5度,10X40的视场是62度,62度的40%视场是24.8度,相当于7X42的55%视场,到了这个范围7X42和FL都明显镶边了。你说10X40在50%开始松散,那已经有31度视场,相当于7X42的68%视场了,7X42在这个阶段,也开始松散了。</P><br><br><br>
<>单论光学,SP胜过HABICHT7X42。</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6 10:22:26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7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EDF</I>在2005-6-6 10:11:00的发言:</B><BR><BR>
<br><BR>
<>单论光学,SP胜过HABICHT7X42。</P><BR></DIV>
<>多谢。看来7*镜还是要上SP。 </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6-7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wwww</I>在2005-6-6 16:07:37的发言:</B><br><br>
<>多谢。看来7*镜还是要上SP。 </P>[em01][em01][em01]</DIV>
<><br>那要看你买这个镜的目的何在了,如果你想要个实用镜,那SP并不适合。如果你只是想要个7倍镜作日常用镜,BR和FL是当前最佳选择,光学上跟SP比只能说是互有胜负,实用方面则强太多。如果不喜欢屋脊,至喜欢普罗,那么HABICHT比SP实用得多,尽管在光学上稍微处于劣势,但体积重量上的优势十分大,价格也比SP便宜。</P>
<>不过,如果你要一件“格镜工具”,SP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6 19:33:32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8 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的已选择了10*SE,“格镜”看来还要傍尼康7*SP。版主认为这样是否重复,还有其他更好选择吗? </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6-8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em10]
发表于 2005-6-8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wwww</I>在2005-6-7 20:54:05的发言:</B><BR>
<>用的已选择了10*SE,“格镜”看来还要傍尼康7*SP。版主认为这样是否重复,还有其他更好选择吗? </P>[em01][em01][em01]</DIV>
<br>如果你的配额不太充足,同时拥有SE和SP算是重复,但如果你还有很多配额的话,则另当别论。
发表于 2005-10-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辛苦了</P>
发表于 2005-11-27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SE确有轻微偏粉紅,不易觉察。
<>habicht是偏白,而不是偏青。当然,以SE的偏暖为基准,那么认为habicht 偏冷也就不足为奇了。habicht的色彩还原要比SE真实。</P>
发表于 2005-12-22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wwww</I>在2005-6-6 16:07:37的发言:</B><br><br>
<>多谢。看来7*镜还是要上SP。 </P>[em01][em01][em01]</DIV><br>
<>我最初也考虑HABICHT7X42包胶版,主要就是轻便实用,SP则丝毫没有列入目标。反而看了FUJINON FMTR-SX 7X50后改变了想法,图的就是平场目镜和连体物镜盖,还有就是“最佳天文及航海用镜”的雅号,不知道这样的决定是不是有点傻。[em11]</P>
<>另外想问一下会长:FUJINON FMTR的景深是否和95一样,基本上10米以外不用调焦???</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2 14:24:24编辑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