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芒线的产生原理(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30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磨砂工 于 2024-5-1 17:16 编辑

“骗小白的(X)产垃圾镜”这是出现在两个“投票”贴中的选项!
红色标题贴“差不多就行了!冷静一下!”不出意外地成为近期最热闹的帖子之一!
暴热的新镜话题显然脱离理性的层面,从好像找不到新产品的缺陷就不够专业!以致直接上升到意识形态之争!大概这原本就是“论坛”的生态!
作为从业者,无意站队加入论战,当前的话题多数是反应用户自身的使用感受,用户的真实反馈,说什么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我发现在为数不多的技术性发言中,有相当多的镜友把当前的问题判定为 “棱镜” 问题,棱镜的镀膜问题、棱镜的棱线问题、棱镜的尺寸问题、棱镜的漏光问题以及什么棱镜边缘的折射问题等等,30年前我刚入行的时候恰好是从棱镜的产生加工开始的,对它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上一个帖子中,我简介了“芒线的生产原理”,现在借棱镜问题继续聊聊自己的看法:

“芒线”是光线绕过遮挡物边缘所产生的光学衍射现象,形成“衍射峰”,在各种望远镜、摄影摄像镜头以及肉眼中都会出现,镜头和肉眼中没有棱镜,所以这次的彩色芒线,棱镜可能是参与者,说它是“元凶”显然理据不足!

棱镜的制造精度问题:1、棱线(镜友叫脊线)加工不好:成像画面正中间会出现贯通性的明显分界线。2、消光保护漆漏光:是单个零件的质量不合格,不太可能出现大批量的棱镜在同一个地方漏光,还有镜片清洁问题,大家也太小看咱们国内工厂的品质能力和意识。3、棱镜尺寸问题:这次的彩色芒线同时出现在42和50两不同口径的产品上,一般情况下这两个镜子的棱镜尺寸是不一样的。4、边缘折射问题:棱镜的工作面是平面,不会出现球面零件的边缘像差。

我实际观测对比了这次参与论战的几个品牌的镜子以及其他很多产品,个人认为这次的彩芒线的成因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很大,我试着从光学材料和光学结构两个方面做如下分析以供探讨:

光学材料:这次热议的彩色芒线不论哪个品牌,只要是超大广角镜子都有,反之基本没有!为了实现超大广角,设计师会选用高折射率的快玻璃,这种玻璃的阿贝数很低,整个光学系统的色散矫正就有难度,特别是轴外色散光谱消不掉。
光学结构:为了实现超大广角,要尽可能地放大整个光学系统的通光口径,放大光阑,这样会导致更多的轴外光线进入光学系统,同样会产生轴外色散加大。

附图:几种常见的 棱镜


WechatIMG411.jpg
WechatIMG412.jpg
发表于 2024-4-30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系列的42和50,目镜和棱镜部分大概率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主,这个茫线的亮度和什么有关系呢?以前的老镜子基本都有但没这么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你图片里的三对棱镜的结构应该是:1、普罗棱镜(也叫三棱镜,图中右边的一对);   2、斯密特.别汉棱镜(图中上面一左一右的那对黑色棱镜);   3、阿贝.柯尼西棱镜(图中下面一左一右的那对棱镜)。  而光学性能(入射光线利用率最高)最好的是第三种棱镜,不知对否?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的翻看一下最近关于芒线帖子里的关于这根众说纷纭的神秘芒线描述,觉得那不是芒线,就是特定角度条件下的漏光,蔡司HT54目镜侧在某个位置观看视场圈外有个彩环,虽然形状不一样,但产生原理应该差不多,都是漏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家英英 发表于 2024-4-30 17:27
楼主,你好!--------------------你图片里的三对棱镜的结构应该是:1、普罗棱镜(也叫三棱镜,图中右边的 ...

普罗,佩格普罗,阿贝科尼都是全反射。
光程上阿贝最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懂行,愿意瞎想,说错勿怪。就是有没可能是因为视场比较大,在屋脊线附近一侧的入射光进入多层相位膜后没有从原面出射,而是进入屋脊线另一侧并出射,造成入射角和出射角的变化形成色散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funder 发表于 2024-4-30 16:20
这个系列的42和50,目镜和棱镜部分大概率是一样的。

大概率一样的只有设计思路
倍率不同焦距不同,零件就完全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磨砂工 发表于 2024-4-30 20:39
大概率一样的只有设计思路
倍率不同焦距不同,零件就完全不同。

厂家会尽量通用零件,对于这两个系列出瞳直径完全一样,只需把物镜换掉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kbk 发表于 2024-4-30 17:04
请教楼主,这个茫线的亮度和什么有关系呢?以前的老镜子基本都有但没这么亮的

这个芒线真实的原因,我不是这家工厂的,很难判定准确,但我估计现在生产厂也还没找出原因!
关于亮度,不管是芒线还是画面,跟整机的通光是一致的,这个镜子的确有超过92%的通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技术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军事家英英 发表于 2024-4-30 17:27
楼主,你好!--------------------你图片里的三对棱镜的结构应该是:1、普罗棱镜(也叫三棱镜,图中右边的 ...

英英老师:
1、这几种棱镜,您说的名字没错,但是要是不认识那就说不认识,不丢人!
2、这几种棱镜都是真正的大佬们在100多年前设计出来的,各有优点,没有那个是最好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Heatiron 发表于 2024-4-30 19:07
认真的翻看一下最近关于芒线帖子里的关于这根众说纷纭的神秘芒线描述,觉得那不是芒线,就是特定角度条件下 ...

这种光学系统里的异常成像,造成的原因千奇百怪的,您说它是漏光也好,神秘的芒线也好,可以肯定的是这个镜子存在系统性问题,应为这条芒线每个人都看到了,不是个别现象。可能很好解决(比如说真是漏光),也可能永远也解决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wcc1977 发表于 2024-4-30 20:00
不太懂行,愿意瞎想,说错勿怪。就是有没可能是因为视场比较大,在屋脊线附近一侧的入射光进入多层相位膜后 ...

客气!随便聊聊,说实话我没懂您的思路!您可以再仔细说说。
相位膜不是多层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funder 发表于 2024-4-30 20:47
厂家会尽量通用零件,对于这两个系列出瞳直径完全一样,只需把物镜换掉就行了

哦!!!这样的吗……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磨砂工 发表于 2024-4-30 20:39
大概率一样的只有设计思路
倍率不同焦距不同,零件就完全不同。

按照以前这里和其他地方的说法,我记不得具体人了,这款镜子包括博冠那个,50口径的,就是增大了口径、物镜焦距,然后用的842、1042的目镜,构成了1050、1250。如果确实,那么棱镜系统应该是没有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4-3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sgx2004 发表于 2024-4-30 21:57
按照以前这里和其他地方的说法,我记不得具体人了,这款镜子包括博冠那个,50口径的,就是增大了口径、物 ...

兄弟,我看不到图纸
去看一下实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 15: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磨砂工 发表于 2024-4-30 21:22
客气!随便聊聊,说实话我没懂您的思路!您可以再仔细说说。
相位膜不是多层的。

哈哈,我这真是班门弄斧了。就是考虑如果屋脊线达成了衍射条件造成芒线,那么很多屋脊镜并没有产生彩色芒线,比如自己手里的一只未镀相位膜的镜子,因为白光在进入不同介质时会发生色散,但是如果再以对称的角度出射,光线应该会汇聚,如果因为相位膜的原因(相当于不同介质)叠加衍射因素,造成出射角度与入射角不一致,因该会有彩色芒线吧。纯是臆想,您就当我胡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磨砂工 于 2024-5-1 17:49 编辑
wcc1977 发表于 2024-5-1 15:11
哈哈,我这真是班门弄斧了。就是考虑如果屋脊线达成了衍射条件造成芒线,那么很多屋脊镜并没有产生彩色芒 ...

您客气了!
您已经很专业了,想到了光学玻璃的色散系数!
我对这个问题的推断也是沿着这个方向去的,根据厂家的宣传,这个新镜子的棱镜材质没有变化,相位镀膜也不是新东西!
这个产品的亮点是超大广角,要实现这个角度,势必会使用更快的玻璃,快玻璃的大色散就要用更复杂的光学结构、光学材料来对冲,所以APO就来了,双ED也来了!
但目前的情况看起来,还是没能完美实现对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第一:没有完美的玻璃,都存在气泡,晶界缺陷。。。反差越大,越容易出芒线。第二:夜晚看强光,人瞳孔(手机光圈)大了,越容易出现像差,芒线肯定也越大。第三:望远镜广角越大,越容易出现像差,芒线。。。第四:口径越大,误差也越大,芒线也越大。很多拍摄的口径小一点(f值小),曝光和跟踪精度来弥补,就是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