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疯子 于 2016-1-5 15:40 编辑
单本8块,先说说吴晗,大家如果不知道,肯定知道一片十分之出名的文章,海瑞罢官。,杂文与政治的紧密联系是杂文的悲剧,真正的杂文应该是一种独立性很强的文体。可是这种独立性怎么可能是无源之水呢?没有作者的独立,就决不会有杂文的独立。而过去那些维护和取消杂文的人都是不认同这种独立性的,只不过他们是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打击,殊途而同归。这不奇怪,“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取消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杂文的衰落乃至被取消就是必然的了,哪怕还有人给它冠以“杂文”的名目。
吴晗1969年冤死狱中,杂文也是“祸根”之一。据当年和他一起被批斗、享受“喷气舞(弯腰低头)”的廖沫沙回忆,吴晗深感沮丧和悲愤。一个“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人,这种悲愤中肯定包含了很大的委屈。也许吴晗至死都没有明白,他那些博雅的杂文究竟错在了何处,当然更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悲剧究竟在哪里。
在说说海瑞罢官,1959年4月,毛泽东针对干部中不敢讲真话的问题,提倡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北京市副市长、著名明史专家吴晗遂于6月间发表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之后,他又相继写出《论海瑞》、《海瑞罢官》等文章和剧本[1] 。
1962年,江青提出要批判《海瑞罢官》。1965年初,江青到上海秘密策划炮制批判文章。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刊出由江青、张春桥等共同策划,姚文元执笔的批判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捕风捉影地把《海瑞罢官》中所写的“退田”、“平冤狱”同“单干风”、“翻案风”联系在一起。[2]
1966年4月,《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报刊先后发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等文章,进而把皇帝罢了海瑞的官,同庐山会议上撤消了彭德怀职务一事联系在一起,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浓重的政治色彩。史学界、文艺界、哲学界等社会科学领域开始进行全面的“揭盖子”。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