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过客匆匆甲 于 2017-2-1 12:49 编辑
总结 通过以上拍摄的那些镜后照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规律: 1、照相机广角端的角度越大就越能拍全整个视场圈 2、照相机的实际焦距越短也越容易拍全整个视场圈 3、照相机的分辨率高的拍出的镜后照清晰度相对也越高 4、照相机自身的畸变矫正得越好拍出的镜后照变形失真就越小 5、照相机的等效焦距和实际焦距越短图像变形和边缘模糊就越明显 6、价格贵的照相机不一定能够拍出理想的镜后照 7、望远镜的表观视场越小就越容易拍出理想的镜后照 8、望远镜的表观视场越小,能够使用的拍摄器材就越容易选择和获得 9、望远镜的出瞳距离越长就越容易进行镜后照的拍摄 10、望远镜的出瞳距离越长镜后照的变形和失真也就越小 11、望远镜的出瞳光斑直径越大就越容易进行对焦和拍摄 12、选用合适的拍摄器材在天气通透度好的条件下拍出的镜后照更能反映望远镜的真实光学效果 13、望远镜上架固定是保证拍出优秀镜后照的基本要求,拍摄的相机可以手持,拍摄时可以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扶住镜头,其余三指搭在望远镜上作为连接桥,这样更便于操作 14、必须要让望远镜和照相机之间的焦平面保持平行和出瞳光斑的精确对中 15、拍摄镜后照时照相机最好设置成自动对焦,对焦点最好选择单点手动,通过移动对焦点对焦在主要目标上(如果你的相机有此选项的话),测光可以设置成中央重点测光,曝光量要合适(必要时可以采用多段包围曝光法进行拍摄),对焦要准确,光圈不宜太大以F5.6左右为好,还可以利用镜头的超景深来控制拍摄,使拍出的镜后照更加清晰。关联到色彩还原准确度的色温和色调的白平衡设置,一定要依据拍摄环境和当时的天气情况来确定和设置 16、手持拍摄最好使用专用的望远镜手机拍摄连接架,否则会很辛苦也不易对准拍好 17、目前手机镜头的焦距基本都是固定的,实际焦距大多数在3-4毫米,光圈也是固定的大多在F2.0-F2.2,即便有所谓的数码变焦那也是往长焦方向变化,而且数码变焦后成像质量惨不忍睹,手机广角的角度一般也只能达到等效28毫米,因为手机镜头的实际焦距都很短,镜头焦距越短变形就越大。所以手机作为镜后照拍摄的器材是一种选择,但并不是最理想的镜后照拍摄器材。 18、为了适合多数望远镜镜后照的拍摄要求,照相机的等效焦距以24mm为好,等效焦距再大的相机在对表观视场大的望远镜进行镜后照拍摄时,可能会出现黑灰色模糊带,而且拍不全视野圈 19、考虑到望远镜的出瞳距离和卡片机镜头中心点(光心)与镜头前端面之间的距离,应该选择实际焦距在4毫米到7毫米之间的DC卡片照相机较为理想 20、如果决定用卡片机作为镜后照的拍摄器材,影像传感器(感光元件CMOS)的尺寸最好在1/1.7英寸到1英寸范围内选择,影像传感器的尺寸越大成像效果就越好,但影像传感器尺寸越大的卡片机其实际焦距也越长,这样镜头很可能无法深入到有效出瞳距内,因而对于那些表观视场大的望远镜,无法拍出视场圈完整的镜后照 21、拍摄镜后照相机的像素选择,镜后照大多是在论坛里发帖供其他镜友做参考和交流用的。由于论坛对图片尺寸的限制,尺寸大分辨率高的图片也不见得有多好的观看效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卡片机和手机的影像传感器都不会太大,所以一般情况相机的像素在1200万到2000万之间就可以了。还有一个事实是即便是1000万像素的卡片机,只要影像传感器别太小,实际焦距合适,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也比哪怕是2000万像素的手机还要好(像诺基亚等个别变态的手机除外)。 22、如果想拍出变形和畸变最小,边缘图像最清晰的镜后照,应该使用合适的镜头矫正优秀的卡片机而不是手机 23、带超广角饼干镜头的微单相机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选择 24、对于像全七和施华CL8X25这类表观视场不大而出瞳距离又很长的望远镜,在拍摄器材的选择上就不必过于严苛要求 25、要拍出视场圈完整的镜后照,照相机的镜头中心点(光心)必须落在出瞳距范围内 26、拍镜后照时望远镜自身的对焦不必太过精准,照相机在采用自动对焦时会予以调整和补偿 27、拍摄时望远镜的眼罩尽可能翻折或者旋到底,在需要用眼罩做镜头的依托时再适当调节眼罩的高度使之配合 28、对于某些变焦镜头卡片机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在最短焦距广角端进行镜后照拍摄时,有些望远镜的表观视场可能还差一点才能拍全,这时把相机的镜头往长焦方向适当调节一下焦距就能拍全了。原因就是这种卡片机为了将镜头能够完全缩进到更薄的机身里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同时也说明这种卡片机的镜头中心点(光心)与镜头前端面的最短距离并不在广角端。譬如我这款索尼黑卡RX100M3就有这种特性。至于其它卡片机是否也有此现象和规律,多试验几次就摸索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