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拆弹专家 - 

海鸥家的4A与4B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0:17
这本书附录的海鸥4型系列零件互换对照表估计是原厂的维修资料,包括了主要零部件的示意图图和编号。估计 ...

从书中附图的严谨和规范程度来看,这书的作者绝对拿到了当年内部的工艺资料,类似的苏联出版物我也恰好有一本,相比而言,你书作图的精确程度一点都不亚于老大哥哟。
IMG_45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0:26
从书中附图的严谨和规范程度来看,这书的作者绝对拿到了当年内部的工艺资料,类似的苏联出版物我也恰好有 ...

过去上海老师傅技术很厉害的,早年生产的上海58-1外壳金属工艺水平不亚于徕卡原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0:38
过去上海老师傅技术很厉害的,早年生产的上海58-1外壳金属工艺水平不亚于徕卡原型。。

58-1表面工艺确实不赖,但镜片玻璃和内部材料还是差距显著,无论跟德国原装徕卡还是跟日本乃至苏联的仿徕卡相比都还有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0:44
58-1表面工艺确实不赖,但镜片玻璃和内部材料还是差距显著,无论跟德国原装徕卡还是跟日本乃至苏联的仿徕 ...

工业基础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0:46
工业基础的差距。

这种基础差距其实也反映在海鸥4A的内部,当初国情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0:48
这种基础差距其实也反映在海鸥4A的内部,当初国情使然。

对,很多部件加工精度不够高,需要用厚度不同的垫片来调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0:26
从书中附图的严谨和规范程度来看,这书的作者绝对拿到了当年内部的工艺资料,类似的苏联出版物我也恰好有 ...

对比一下尼康F的原厂维修手册,文字为主,插图很少,绘图水平也比老毛子差不少。
Nikon F.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拆弹专家 于 2017-3-29 21:14 编辑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0:59
对,很多部件加工精度不够高,需要用厚度不同的垫片来调整。


垫片调整是工艺差距,这个不稀奇,苏联老大哥也常这么干。
我感觉最主要还是内部金属材料差距。海鸥4A全金属结构,主体是铝合金为主,机体方面应该说做工用料还是不错的,表面覆盖件也还不错,最主要的我感觉就是内部钟表机构的材料和精度有差距,而且越细小越精密的东西差距越明显,比如慢门减速机构或自拍机构夹板内的小齿组,卡子轮,摆动轮等,加工精度就不是很细腻。再比如快门机构的主动力簧,它的材料就不大过硬,常常会自然锈蚀,在使用中会自己折断,这些内部的小零件小机构对机器的整体寿命有很大影响,它一出故障,往往机器就不能动作了。而国外在材料上很过硬,我常常见到人家70年前的机器,内部的小钢丝弹簧一点都不生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1:12
垫片调整是工艺差距,这个不稀奇,苏联老大哥也常这么干。
我感觉最主要还是内部金属材料差距。海鸥4A ...

快门的动力弹簧很有讲究的,当年造东风相机时追求1/1000s的中心快门速度,结果弹簧不过关,问题多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1:19
快门的动力弹簧很有讲究的,当年造东风相机时追求1/1000s的中心快门速度,结果弹簧不过关,问题多多。

奥,试制这高档机器的时候它快门的钢丝弹簧必须用进口的。当时国内的材料不过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1:36
奥,试制这高档机器的时候它快门的钢丝弹簧必须用进口的。当时国内的材料不过关。

据说送江青试用的那部东风也出了故障,返厂修理后处理给别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1:42
据说送江青试用的那部东风也出了故障,返厂修理后处理给别人了。

不过还多亏江青挂帅指定要产这机器,否则,呵呵,估计文革时期也不会制造这个档次的国产机器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ritz 于 2017-3-29 22:09 编辑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1:47
不过还多亏江青挂帅指定要产这机器,否则,呵呵,估计文革时期也不会制造这个档次的国产机器了吧。

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啊。
不过,江青玩的器材就是现在来看也不落伍。
1_5093_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1:59
卫星上天红旗落地啊。
不过,江青玩的器材就是现在来看也不落伍。

哎,有几个人能与其相比呀?
那是高处不胜寒的玩意,相比而言,反倒是4A,4B这种比较平民化的机器真正影响了一代人,就像当年永久和凤凰自行车一样,那个时期都家喻户晓。
IMG_99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拆弹专家 发表于 2017-3-29 22:26
哎,有几个人能与其相比呀?
那是高处不胜寒的玩意,相比而言,反倒是4A,4B这种比较平民化的机器真正影 ...

在当年4A已经算是比较高档的相机了,七十年代那会儿我们企业的报社摄影记者也就配4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22:53
在当年4A已经算是比较高档的相机了,七十年代那会儿我们企业的报社摄影记者也就配4A。

在计划时代4A还是比较精贵的东西,海鸥厂出来的大多数4A都是按计划分配到了各大企事业单位,有些单位拿不到4A指标就无法买到这种机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Fritz 发表于 2017-3-29 18:19
抱歉,现在早就不再拆相机了。

没关系,能否给个教程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华日报的记者也用   罗莱都坏完了。。。。。70年代9新罗莱双反在信托商店200元一部  一排一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价格是我父亲4个月的工资    当时4A要100元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jwccy 于 2017-3-30 13:00 编辑
liangshaojun 发表于 2017-3-27 16:24
还有个4C兄弟。。。

绝对有的,一家哥三个,当年也都算时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