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g5273 - 

新一代国产稳像研制中,望各位老大支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savagein 的帖子

非常感谢老大支持!!!
不知有没有更详细的内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 hp_wong 的帖子

您说的没错,正如您说的,所以才有廉价的可能;但稳像上有些东西还是仿不了的,所以才有做的必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国货强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zhenrui 的帖子

老大,金玉良言!
您说的都在点子上,都是我头疼的问题,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的选择,光学补偿的计算,芯片计算的速度和执行器执行的精准,以及采用何种稳定结构及与之配套的检测仪器…………
前段时间在中关村找了一些器件,也没有比较理想的。
以老大的经验,诚心请教老大:小日本用的硬件我们国内现在是否应该能买到?
这个东西是挺麻烦挺复杂的,不过我想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5273 于 2009-4-1 23:51 发表
老大,金玉良言!
您说的都在点子上,都是我头疼的问题,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的选择,光学补偿的计算,芯片计算的速度和执行器执行的精准,以及采用何种稳定结构及与之配套的检测仪器…………
前段时间在中关村找了 ...



日本的恐怕国内是很难买到的,尤其是专用的仪器,日本人规则如果是如果是高精密的,中国还不能完全生产的检测设备,代差20年以上都不会卖到国内来,就算是拿到国内也只是在他自己的研究所用。不会外泄的。唯一可能是全套定制,但是国内不知道哪家公司有能力,安捷伦在国内有公司不知道能生产不。

[ 本帖最后由 nkk 于 2009-4-2 00:0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jiju 的帖子

您说的对,我们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目前在生产一种手持陀螺稳像双目望远镜,算是有一点点基础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像的结构一般有力矩平衡式,线性位移同步式,角位移同步式,软件补偿式,同样的一种的稳像方式,实现起来也有很多种结构和形式,就看楼主自己的怎么构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稳像这个东西, 应该不算高精尖了, 所以, 在搞清楚基本原理之后, 应该大胆创新, 不要局限在仿制上.  我认为陆地手持防抖应该开发大口径高倍的(口径60-70,18-20倍). 14倍太低了(主要是为车船防抖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f1234567 于 2009-4-2 00:16 发表
稳像这个东西, 应该不算高精尖了, 所以, 在搞清楚基本原理之后, 应该大胆创新, 不要局限在仿制上.  我认为陆地手持防抖应该开发大口径高倍的(口径60-70,18-20倍). 14倍太低了(主要是为车船防抖用),



概念是不新鲜,可是重要元件都是高精尖呢,价格高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nkk 的帖子

谢谢老大指点!
如果方便的话可否留下你的联系方式
我的手机号139673843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和NKK观点不太一样,单片机和电动器件应该都不是太高精尖,这个控制系统要考虑的输入输出和状态也不是太多,而且没必要“非常精准”,和照相机镜头不一样,望远镜不太需要纹丝不动的画面,滤掉一些高频的抖动观感就大大改善了。

楼上有几个说怪话的,楼主不要理他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在我买防抖望远镜之前,仔细看过一些论坛,看到过一个富士公司的说过,富士Techno-Stabi 1440的MTBF达到了两万,看到了这个我才买的实质上同型号的尼康1440。要有比较稳定的性能,需要严格检验所使用的元器件,这点也比较重要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了NIKON之后,我觉得14X40规格的亮度和舒适性都不理想.
CANON的15X50要好得多.
理想规格是15X60,60度以上的视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LZ所有的思维还局限在买台某某品牌现成的样机研究模仿,结果不值得乐观。厚积薄发并不是昨天仿制老毛子,今天仿制**的拿来主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天上人间。一个好的望远镜是多学科技术的结晶,创新谈何容易。楼住的想法只能是想,离现实很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5273 于 2009-4-2 00:07 发表
您说的对,我们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目前在生产一种手持陀螺稳像双目望远镜,算是有一点点基础吧……呵呵

   您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把北旅当一回事儿了,可嘉!(除我之外,这的人见识的望远镜是太多了)二,是您的胆识,所谓敢上九天揽月,有一种精神,这也很可嘉。 唉!现在的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紧赶慢赶还是让鬼子抢个先手,在我们之前把月亮女神送到了月球轨道,当然不是非要比什么,是差距还很大呀。其实暂时做不到也没啥,国人敢想,这精神要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nary 于 2009-4-2 03:54 发表
用了NIKON之后,我觉得14X40规格的亮度和舒适性都不理想.
CANON的15X50要好得多.
理想规格是15X60,60度以上的视野.


20*60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要出一个性能指标达到NIKON 14X40的样机是可能的,关键是当你想批量时可能只有50-100具这样的订单,这时候你就要加工电路板等电子方面的零件,但是就在此时,电子厂家会问你:你要订10k还是20k(10000还是20000片)电路板,量少勿扰。因为纯光学这个行业太小了,你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订单,大多数望远镜企业也拿不出那么多资金,我说搞这个项目不现实,是因为我们是做小企业的,在保证产品相应质量的同时是要盈利的,不是做科研攻关的,如果说像类似联想这样的大公司来做,我想肯定能成功,国内望远镜公司都太小了,又没有个像样的品牌,中国还没有象NIKON,CANON那样的以光学影像为专业的大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kk 于 2009-4-2 00:18 发表



概念是不新鲜,可是重要元件都是高精尖呢,价格高着呢。

见过几十元的角度传感器单芯片(也可能是加速度传感器)
别想得太难,会者不难,里面那点机械不算啥,机械手表精密吧,几十元也做得出来。电路就更简单了。战略上一定要藐视敌人。

[ 本帖最后由 df1234567 于 2009-4-2 18:1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技术人员待遇,加快自主创新,建立科学的科研创新制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