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anger - 

[讨论]欧洲顶级名厂的市场策略和我国望远镜产业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2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一直是这样嘛!国产的红膜肯定是为一般消费者服务的,而且销量也是最大的。我觉得关键是在中端潜力最大的市场上面,国内厂商没有抓好,高端又缺乏技术和宣传,所以沦落到红膜+OEM的局面。
[B]以下是引用[I]Prism[/I]在2005-6-20 13:32:33的发言:[/B][BR]嘿嘿,让那些高端厂家为极少数高端消费者去服务;国内厂家为一般的消费者服务,过段时间比比看,谁的财务报表好看些。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6-2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讨论不会影响各自对镜子类型的选择.只是聊聊市场发展趋势而已.
对镜子的选择有着很强的个人色彩.我偏好屋脊,但是也非常喜欢好的保罗镜.HABICHT 7X42并不是我所有保罗镜中的最爱.买它完全是为了给大家看看.Zeiss 15X60才让我爱不释手.我绝对不会转让的镜子有两个eica 10X42 BL 和 Zeiss 15X60.哈哈,很好的平衡!
发表于 2005-6-2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说好呢,唉!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拿个双筒巡天当然很爽,不过看一天两天爽,看两个月就未必了,总得慢慢升级,有更高的追求吧(如果真喜欢观星的话)!
北旅喻晓东、agong两位DX,玩天文上了路,纷纷出掉手头的双筒就是很好的例证。
[B]以下是引用[I]北旅之星[/I]在2005-6-20 13:31:38的发言:[/B]<br>。
再来一句:正好证明了这类资深爱好者是极少量的,不是望远镜的消费主体,厂家为他们生产的器材,更是出于商业宣传上的需要,而不是利益的需要,是用来证明厂家实力的。

[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13:42:40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2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不能走啊!论坛就是要百家齐鸣才有意思,只是现在讨论的氛围不是很好。我进过几个天文、双筒的QQ群,上面一帮人整天再问买这个买那个,不厌其烦就统统退出来了。

[B]以下是引用[I]EDF[/I]在2005-6-20 13:23:59的发言:[/B][BR]。
原来这是中低端的论坛,那我应该考虑是否“吹鸡”带香港的兄弟们走人了!
发表于 2005-6-20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兄,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有过器材方面求而不得的困扰,就会明白主要的限制不是观测水平,而是经济实力。因为经济实力的制约,大多数爱好者不得不放弃他们喜爱的器材,退而求其次,然后相应定位的厂商才会获利。

[B]以下是引用[I]Prism[/I]在2005-6-20 13:51:18的发言:[/B][BR]。我不懂天文,插一句话,不要见笑;器材的升级和观测者水平的增长应该是同步的,不同的观测器材适合不同阶段需要,对于商家来说,每个阶段的观测器材,都是他们的获利对象。[em04][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5-6-2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需要香港镜友的参与和支持.我从他们那儿学到不少东西,了解了很多信息.
最近的几个讨论水平很高.如果能够心平气和一点就更好了.
发表于 2005-6-20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桶在天文上作用有限,日本人倒是很喜欢用富士的25*150双桶,其他还是单桶天文镜占主流,买个el8.5*42的钱,可以整个apo了,但是那效果能一样吗?国内的天文爱好者有几个会买sw观天。国外的爱好者,比如美国的,倒是更喜欢自制天文镜,美国星空大会的照片上,很多精子都是自制的,当然他们也有用两个反射镜作成一个双桶的,但是那个效果绝非普通顶级双桶可以比肩。
所以,玩双桶镜的人可以拿观星作为评测双桶光学的一个手段,但是观星的人只会拿双桶作为辅助。
发表于 2005-6-20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5-6-20 13:59:09的发言:[/B][BR]论坛需要香港镜友的参与和支持.我从他们那儿学到不少东西,了解了很多信息.
最近的几个讨论水平很高.如果能够心平气和一点就更好了.


是啊!正常的讨论激烈应该是件好事,如果都有所瞻顾,反倒不好了。
忙了一上午,其实讨论是很累的,大家至少也应给加把油吧(不要点火)[em23]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5-6-2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Prism[/I]在2005-6-20 13:03:24的发言:[/B][BR]要不开个贴,投票吧,看看结果,两个选项:
1.保罗毕死天下归一;
2.保罗屋脊共存共荣。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我选二.
发表于 2005-6-20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援引一段最近做DC横评时所写的前言(可能跟屋脊与普罗的关系还不能直接类比):

“……数码化已成为摄影的主流导向。取代的意思不是完全淘汰,它代表市场和用户群主导地位的变化。数码取代胶片的过程和大多数科技产品一样,遵循国防科技→专业→商业→消费的领域顺序。时至今日,数码.VS.胶片的争论仍随处可见,不少用户坚持认为使用胶片相机才是真正的摄影。那么,如果把眼光倒退到100年前,摄影师们使用的都是大型毛玻璃机背散片机,暗房操作甚至相机设计和组装基本上都由自己完成。以他们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绝大多数使用传统相机的摄影师们也谈不上“摄影”。感光元件、图像载体、工作方式及器材本身并不是关键,对待摄影的态度才是核心所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14:11: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2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个討論其實颇有意思.以国內情况,其實最重要是4、5百RMB的 Roof和3、4百的Porro水平表現差多少? 3年前 比过 Celestron 10x60 Porro (580元) 及 Meade 9x63 Roof (560元),規格不一致但比过之後对 前者有些担心.[em05]
发表于 2005-6-20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ranger[/I]在2005-6-20 10:14:51的发言:[/B][BR]]
好可惜啊!很多顶级的保罗镜子由于商家市场策略的变化消失在了历史中!
保罗的优势在于在达到同等光学质量时所投入的代价小,容易制造顶级镜,立体感强,口径限制小,中调的防水防震也不是问题(SW Habicht系列就是证明),近对焦能力通过一些设计也可以达到相当水平(我的全7最近对焦距离是2M),握持手感比较好。
关键还在于厂家的宣传和引导,视得乐的市场策略就是明证,其全系列望远镜基本都是保罗结构,也防水防震,也面向日用旅游、观鸟、户外、航海、体育、军事等领域,销售业绩也很好!这对我国的望远镜产业是个借鉴。

从技术上说,porro镜的近对焦能力也可以做得很小。但是却无法降低其立体感--双眼视差,这会造成人眼和脑的疲劳。只要porro望远镜的两个物镜间距还是那么大的话,这一缺点是不能克服的。反向porro倒是可以克服这一缺陷,但它的手持感和便携性却更差。
发表于 2005-6-21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提普罗与屋脊之争,早在我未开始玩镜时已有结果。屋脊在顶级领域大获全胜,普罗在中低端占据优势,大致来讲是分别掌握不同的消费群。
這点和EDF兄意見不同.在我看來,現在是中下價市場屋脊也在虎視眈眈.防水国產屋脊数百元已有交易.若是防水普罗的話價格沒有多大优勢.
有-一款設計頗有趣味,就是已停產的 B&L 8x50 Elite.稜鏡為Porro I 或 II,鏡身為直筒型,肩膀(稜镜室)較肥大.
发表于 2005-6-21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欧洲顶级名厂的市场策略和我国望远镜产业的发展

[讨论]欧洲顶级名厂的市场策略和我国望远镜产业的发展

[讨论]欧洲顶级名厂的市场策略和我国望远镜产业的发展

[讨论]欧洲顶级名厂的市场策略和我国望远镜产业的发展
发表于 2005-6-21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估計是 Porro I式.當年B&L以此怪镜 (90年代中)出"術"制胜,據聞質素比得上其他镜皇’可惜無以為繼.
不用想了,此镜亦已停產.普罗镜是否受了咀咒?!
計算一下,自己看过的普罗镜命途多桀!
Kowa 7x40ZCF已战死市場,
Pentax 7x50PIF 在巿場上壯烈犧牲.
Swarovski Habicht 恐怕命不久矣!
Zeiss 7x50 BGAT 恐怕命不久矣!
Nikon SP 会否步其後尘?
发表于 2005-6-21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到LEICA,NIKON和SWAROVSKI跑了一转(都在一个区域),并得到一些消息,证实如果想HABICHT出改良版,除非换个不会做生意的董事局,如果有SWAROVSKI大力开发手提顶级普罗的消息传出,它的股票会下跌。PRISM想买的包胶版8X30,我尽了力却无法争取到,SORRY!(但听说某外国“谋人寺”有货尾,还送SWAROVSKI胎死腹中的折刀一把,价格属天价)想买镜找BGS,别烦我或hp_wong。
LEICA有份很厚的望远镜产品目录,简体字的,北京的镜友可以直接找兴华拿。
NIKON的单筒光学效果还不错,价格约ZEISS/SWAROVSKI的2/3,但总是要订1-2个月,足以说明它在香港能有多好卖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20 21:05:4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6-21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Leica等大冊子印刷尚未夠精美,那些世界名錶如 IWC, JL的硬皮書才嚇人.如果不是广告宣傳那本東西分分鐘三四十美元.
胎死腹中的折刀:EDF兄,可否弄到這些絕版東西?
对ELITE 感觉如何?從背影看好像......
发表于 2005-6-21 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leicaeddy[/I]在2005-6-20 20:55:12的发言:[/B][BR]Leica等大冊子印刷尚未夠精美,那些世界名錶如 IWC, JL的硬皮書才嚇人.如果不是广告宣傳那本東西分分鐘三四十美元.
胎死腹中的折刀:EDF兄,可否弄到這些絕版東西?
对ELITE 感觉如何?從背影看好像......


你都唔玩刀既,要黎做咩?如果有,我都想要,可惜無。ELITE到而家都未見過,但加拿大班友話未夠班同歐洲佬砌。背影?梗系稔起朱自青啦!仲使問?
发表于 2005-6-21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黎做咩?搏炒.[em01]
觉得此镜似女性身形.[em07]
此镜不便宜,當年和镜皇級看齊.二手75000日元,已成交.
发表于 2005-6-21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leicaeddy[/I]在2005-6-20 21:28:01的发言:[/B][BR]要黎做咩?搏炒.[em01]
觉得此镜似女性身形.[em07]
此镜不便宜,當年和镜皇級看齊.二手75000日元,已成交.

1)我起碼自己收埋兩件,再多先用黎抄,不過而家一件都冇!!!
2)又幾似女人喔!
3)你搞掂左“呢條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