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fs55 -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1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澄清一点的是除了军镜有特殊需要故意做成偏黄外,民镜偏黄是追求校正像差造成的.</P><>我们都知道以前的LIECA BN BC和ZISS 的VICTORY型都稍偏艳黄(包括我们国产的MS也偏黄),主要就是采用了为了能更好校正像差的高折射率玻璃,而这类玻璃对蓝紫光具有一定的截止能力,故使透过该玻璃的白光稍偏点黄色.话不得不扯远了一点,玩摄影的都知道有个评价镜头的色彩平衡重要指标,好象简写为:CCI(英文怎么拼回去查一下).这个指标的好处是可以把摄影镜头色彩还原性能数值化,当所设计的光学系统对像差校正的很好时,欲调整该光学系统的CCI,一般采用改变所镀的增透膜层之类的方法来实现,而不是轻易再调整光学系统中的透镜组和透镜材料.所以后来这些顶级镜的改进主要在镀膜上,象后来的LIECA的BR BL采用新的镀膜就纠正了这种偏黄,但也据传,透镜材料好象选用了更低色散的材料来抑制中央色差.所以联想到国产的MS偏黄是否也处于BN BC的镀膜水平,要再上一个台阶,是否指日可待?!</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15:54: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1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偏黄不能校正像差的 </P>

偏黄只不过是擦万金油一样的手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16:18:06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2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实验并非单纯针对偏黄严重的镜子,是泛指偏色对最终光学表现的影响。</P>
<>正如阿戈说的,即使是Leica和SW,前一代镜子大多存在偏黄的现象。</P>
发表于 2006-12-12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威德[/I]在2006-12-11 15:57:46的发言:[/B][BR]<>偏黄不能校正像差的 </P>

偏黄只不过是擦万金油一样的手段.  

誰說軍鏡偏黃是 [擦万金油一样的手段] ?
睛天時把陽光通过三棱镜就会被色散 (dispersion) 形成一片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
早于1841年物理学家Joseph Fraunhofer在一次实验时竟然发现太阳光散射的光谱上有着数百小条的黑线,至今仍原用 Fraunhofer Lines来称呼这小黑线的。
1859年Gustav Kirchhoff 发现同样的效果可以在实验室做到-白光与三棱镜之间加入一些钠气,再光通过三棱镜形成的连续光谱,中间也有几条黑线,他称这些叫吸收线(Absorption Lines),他认为这黑线是由于白光通过钠气时被钠气所吸收形成的现象,他型容这些光谱称为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Dark-line Spectrum),反之将白光与三棱镜之间加入一些加热后的钠气,由于钠气加热后放出它及收了的能量,所以在连续光谱上多加了几条彩光,而光谱的位置刚好是在之前所述的黑线位置,此种光谱被称为放射光谱 (Emission Spectrum/Bright-Line Spectrum).
於是Kirchhoff在同年发表了三条定律:
Kirchhoff's Rule
定律1 - 又热又不透光的固体,液体或高压气体会制造连续光谱.
定律-2 - 当一连续光谱通过又热又透光的气体时,会制造发射光谱.其彩线之多寡及颜色取决于气体中的元素.
定律3 - 当一连续光谱通过又冷又透光的气体时,会制造吸收光谱,其黑线之多寡及颜色取决于气体中的元素.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连续光谱
(图1: 香港大学物理系)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吸收光谱
(图2: 香港大学物理系)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发射光谱
(图3: 香港大学物理系)
太阳光谱中的黑线从何而来呢?根据第三定律,太阳和地球之间必定存在着一些又冷又透光的气体,它们是太阳表面的气体(冷的意思是比光源冷!!!)及地球的大气层,由于每一种元素之吸收线颜色及位置都不相同,观察这些吸收线就可得知地球大气层和太阳表面有何元素!不过大家要留意一点,黑线的位置并不是代表该波长的光完全被吸收,只是部份被吸收,假如我们可以单独抽这个吸收线出来,我们就会见到它也有颜色,只是比周围颜色暗.
可是问题是,为何会有吸收线的现象?
1900年德国科学家普朗克 (Max Planck 1858-1947)引入量子(quantum)理论,这是说,整列光谱可以设想为一列量子谱(这里的量子为光子photon),具体化来说,整列光谱是一连串的胶波.每一个胶波都有一个整数编号,例如4000&Aring;,4001&Aring;等等,但是就不存在4000.5&Aring;的小数胶波.
物质由原子(atoms)组成,带正电荷的质子(protons)和不带电荷的中子(neutrons)受到强核力(strong nuclear force)而合成一个原子核,而带负电荷的电子(electrons)则环绕原子核旋转,质子和电子的数目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一样组成元素(elements),所以原子应该是不带电荷,中子可以不断地加上去,因为加一百粒中子都不会影响物质所带的极性.例如氢有一粒质子和一粒电子,氦有两粒质子和两粒电子,但如我所说中子可加上原子核,氢加一粒中子,会成为氢的同位素(isotopes),叫重氢或氘(deuterium),氘其实也是氢的一种,不过可以说是以不同形式出现.
丹麦科学家波尔(Niels Bohr)把电子绕原子核旋转的轨道叫做能阶(energy level),电子通常在基态(最接近原子核的最低能阶)(ground state)绕原子核旋转,不过它可以吸收能量而跳到更高的能阶去,或者说电子要拿到一个特定的数字球(特定波长的光子)才能升上高能阶,这个过程叫做光子激发(photon excitation),产生吸收光谱,要注意电子不容许跳到两条轨道之间.可是这个激发反应不会持久,电子有一个回到原来能阶的趋势,不一会电子就会跳回基态,这时它会放出刚取的数字球(刚吸收的光子),这个过程叫复合(De-excitation)并会产生发射光谱(其实还有另一种叫碰撞击发(collisional excitation)的跃迁,是因粒子互相碰撞而把电子撞到较高的能阶).
为什么光子在复合时吸收光谱的吸收线不会被'填回'呢?原因是放出的光子不一定依从最初的方向走,所以光谱上仍然有吸收线.照这样看,假如一个高温的环境下赋予很多能量予电子跳到无限远的能阶,这就可以说电子离开了原子,这过程叫做电离(ionization),剩下的原子核便是一个离子(ion)(离子多数是因为电子离开原子,所以多带正电荷).
以氢为例,由第三层去第二层,就会释放出6563&Aring;的光子,由第四层去第二层就会释放出4861&Aring;的光子,跳得越大步就释放越多能量.这些属于可见光范围的吸收线为巴尔末系(Balmer Series),而迁去第一层能阶的为紫外线的来曼系(Lyman Series),而迁去第三层能阶的为红外线帕申系(Paschan Series).由于每种元素的吸收线也不同,故我们从某星系中得到的吸收光谱就可断定它有何化学元素.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光谱的光度和波长没有任何关系,简单一点说,光度要看一个特定波长中有多少个光子.如从太阳光中(这只是一个假设...),波长为4861&Aring;的光子有十个,从电筒光中,波长为4861&Aring;的光子只得一个,可见太阳比电筒光亮.
在以上理论及现象中从图3可看出太阳光中接近黄光偏绿地带有一放射光谱,如果能利用这段放射光谱,当然会比普通望远镜明亮了。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偏色对锐度和色差的影响
发表于 2006-12-12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回帖,再仔细研读!
发表于 2006-12-12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感觉军镜(包括俄镜)的偏黄是为了军事目的(<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阿戈中校说的那种军事观察效果</FONT></STRONG>);而民镜(包括leica sw)的偏黄只是他们的风格跟特色而矣(经常提到的用于欧洲的森林),而并非为了掩盖色差产生的色边。    还有呀俄罗斯人不会为了民用而再去设计一种民用的不偏黄的贝8的,嘿嘿,套用aahhh上将的话就是:“俄国特色”。
发表于 2006-12-12 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卡的偏黄只是相对而言,实际程度是很轻的。
发表于 2006-12-12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Hp_Wong兄的一段精彩!!!!
发表于 2006-12-12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偏黄的效应其实很简单,   不需那么复杂的资料来说明.  </P><>hp-wong镜友如果能针对我的系列观点, 逐一提出自己的论点,论据,论证进行反驳,其实更能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P><>这样大段地摘取资料未免太简单了些,是从何摘取,全篇原文是针对什么问题的,是否适合拿来这里当论据都有待商榷.未免太宽泛了一点.  如果能把资料的内容变成自己的话,来有目的性地推导,论述, 应该更有说服力.     </P><> 我拿万金油比喻,就是说明偏黄是一种有损的,有很强针对性目的的,补偿性的手段.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益的. 也不能和真正的靠光学素质的提高获得的效果相提并论.  其实前面的一些镜友也说出了和我类似的观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20:08:49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2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眼镜狗[/I]在2006-12-11 19:24:48的发言:[/B][BR]本人感觉军镜(包括俄镜)的偏黄是为了军事目的(<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阿戈中校说的那种军事观察效果</FONT></STRONG>);而民镜(包括leica sw)的偏黄只是他们的风格跟特色而矣(经常提到的用于欧洲的森林),而并非为了掩盖色差产生的色边。    还有呀俄罗斯人不会为了民用而再去设计一种民用的不偏黄的贝8的,嘿嘿,套用aahhh上将的话就是:“俄国特色”。

并不是说偏黄是有意掩盖色差,而是实际上有掩盖色差的效果。
发表于 2006-12-12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Fritz[/I]在2006-12-11 19:43:08的发言:[/B][BR]莱卡的偏黄只是相对而言,实际程度是很轻的。

是非常轻微。
发表于 2006-12-12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6-12-11 11:46:55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鼎KGB[/I]在2006-12-11 9:23:03的发言:[/B][BR]完全绝对不偏色的镜子有么?</div>
永远不会有!偏色也得辩证地对待。

同意永远不会有.即使理论上有绝对不偏色的镜子,但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人眼也会产生错觉.(也就是即使理论上有绝对不偏色的镜子,我们还是会发现镜子有偏色)
[em01]
发表于 2006-12-12 03:59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yeqingji[/I]在2006-12-11 19:56:55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6-12-11 11:46:55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鼎KGB[/I]在2006-12-11 9:23:03的发言:[/B][BR]完全绝对不偏色的镜子有么?</div>
永远不会有!偏色也得辩证地对待。</div>
同意永远不会有.即使理论上有绝对不偏色的镜子,但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人眼也会产生错觉.(也就是即使理论上有绝对不偏色的镜子,我们还是会发现镜子有偏色)

  套用一句不知谁说的话:"有时候也不能绝对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时候自己的眼睛也会骗了.
[em01]
发表于 2006-12-12 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6-12-11 19:55:34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眼镜狗[/I]在2006-12-11 19:24:48的发言:[/B][BR]本人感觉军镜(包括俄镜)的偏黄是为了军事目的(<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阿戈中校说的那种军事观察效果</FONT></STRONG>);而民镜(包括leica sw)的偏黄只是他们的风格跟特色而矣(经常提到的用于欧洲的森林),而并非为了掩盖色差产生的色边。    还有呀俄罗斯人不会为了民用而再去设计一种民用的不偏黄的贝8的,嘿嘿,套用aahhh上将的话就是:“俄国特色”。</div>
并不是说偏黄是有意掩盖色差,而是实际上有掩盖色差的效果。

嘿嘿,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有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
发表于 2006-12-12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眼镜狗[/I]在2006-12-11 20:15:52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6-12-11 19:55:34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眼镜狗[/I]在2006-12-11 19:24:48的发言:[/B]<br>本人感觉军镜(包括俄镜)的偏黄是为了军事目的(<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阿戈中校说的那种军事观察效果</FONT></STRONG>);而民镜(包括leica sw)的偏黄只是他们的风格跟特色而矣(经常提到的用于欧洲的森林),而并非为了掩盖色差产生的色边。    还有呀俄罗斯人不会为了民用而再去设计一种民用的不偏黄的贝8的,嘿嘿,套用aahhh上将的话就是:“俄国特色”。</div>
并不是说偏黄是有意掩盖色差,而是实际上有掩盖色差的效果。</div>
嘿嘿,从设计者的角度来说有这样的效果岂不是更好!

除了特殊观察需要以外,偏色是镜子的缺陷。个人的癖好不在此列。
既不偏色,色差又小,这才显示功力。
即使现代军镜,偏色也越来越小了。特殊场合的需要,可用滤镜解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1 20:21:53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12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片黄这个"措施"有得有失,也不是百分百有效,看情况和用途而定了.
发表于 2006-12-12 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开此帖的目的不是讨论偏黄的好坏。而是用照片展示偏黄(推而广之,是偏色)对观感的影响。
发表于 2006-12-12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了,偏色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么。
发表于 2006-12-1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眼镜狗 于 2006-12-12 06:05 发表
当然了,偏色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么。

这个观点我持保留意见!!
偏色在我看来是属于校正色差手段的一种.本身是中性的.
这就好比信号采集器前端的滤波装置一样.
发表于 2006-12-1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个实验,我得到这样的结论:
偏黄对提高锐度 掩盖色差 增加反差有帮助(估计改善程度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镜子是不一样的).
但是会降低层次 丢失细节 减少亮度 色彩失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