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yubo120 于 2011-9-6 05:52 编辑
其实再各位前辈面前,小弟的级别还够不上发言的,但是也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俄罗斯这个国家,小弟还是熟悉一二,在哪里生活过几年,还是有些感情的。
小弟想举个例子,请各位心平气和的看完。
第一,俄罗斯军工AN94可以说要比AK74好一些,但是涉及到大方面换装,所以AN94还是给out了,只有少量内务部队和特种部队使用。这一点,out的原因成本占60%而让部队军人改变习惯占40%。(**阅轻兵器杂志)
第二,俄军一像不注重人性化设计,而是让人适应武器,例如战斗机座舱狭小,装甲车通风减震差座椅不可调节,注重硬件忽视软件,例如格鲁吉亚战争中,被以色列加装电子设备的MI25,同样的物理器件,战场生存力大大提高。(**阅俄格战争资料)
第三,俄军一项是实用主义建树的,例如当年的米格25就曾经让美欧大伤脑筋,美国一直没有搞明白米格25用了什么高科技材料做蒙板,直到别连科驾驶米格-25叛逃日本后,才知道米格25原来是不锈钢材料的,因为用不锈钢就会加重机身牺牲格斗性,美国哪里直到米格25是针对美国的高空侦察机和战略轰炸机设计的,米格25其实就是不锈钢+真空管,所以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这点还是要听技术党的。
第四,如果大家看军队武器的采购单,可以看到,一部望远镜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普通军用手枪以及突击步枪的价格。所以从成本考虑,望远镜的成本还是很重要的,一般望远镜服役大约是28-30年之间,而枪支的寿命大多数决定于枪管,且枪管是个士兵就可以替换,而望远镜,要送到跑修所检修,成本就更高,所以望远镜至今依然是军官的象征(侦察兵除外)。(老兵和前辈可证实)
第五,军力是与国力成正比的,俄军现在正在精兵简政,以旅为单位优化部队结构,以减小庞大的军费开支,且消耗国防的,陆军只占很小一部分,且《轻兵器(注明下,望远镜属于轻兵器范畴)》换代周期非常的长,因为从二战至今,除了自动武器以外基本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变化(就是水壶,铁锨,刺刀的变化),基本上就是后勤保障的重大改革,包括医疗救护方面。注意,从是广义上讲,上世纪末我国的单兵装备还不如50年代的美军,甚至还出现了暂时的倒退。
第五,关于技术,不是说研究出新技术就马上应用的,马上应用的只限与战时这个特定条件,普遍都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例如原子弹1945年直接应用于作战,而46年继续在比基尼实验一样。珍珠港被日本偷袭时,美军是有雷达的,且只是当实验设备,无足够重视,而英国人的雷达是作战应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结果也不同,还有现在的航空母舰是训练舰,不代表以后不会编入现役一样)再举个例子,关于口径的优略,早期7.62,美帝5.56俄罗斯5.45以及中国的5.8,如果不分兵种,从广义上讲5.8是最好的,但是为啥美帝没有意识到呢,不是没有意识到,而是人家确定5.56的时候是1964年,我们是1978在北京召开的轻武器科研工作会决定采用5.8mm口径。是在美国人和俄国人历次战争基础上确定的,这一点谁否定都没有意义,历史是无法穿越的。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这一点了,但是改变口径也是无法做到的了,仓储,训练,枪支改造,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就好比AK排名第一是综合水平,不是技术指标一样。
所以说,在现代战争中,军用望远镜的地位就像轻武器一样,不是说技术达不到,也不是没有钱,只是没有必要改变而已,那对于纳税人来讲是一种负担。从技术上讲,军用望远镜也是存在技术更新,以及成本的计算,不会说越做越差劲的道理。就好比现在随便拿一台500元的山寨手机,同样能PK10年前的诺基亚一样。
我还是说下我的观点,也许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我认为发挥物品关键是人,而不是物品。就好比美军上战场其实带的都是卡西欧一样,但是卡西欧不是军表。而张桃芳当年的光学器件只是眼睛而已,且他的大杀气正是1943年苏联红军反映不佳的M1891/30步枪。玩军镜的人是把军镜当“轻兵器”收藏的,玩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情趣。玩民镜的人是以“硬件指标”为出发点的技术派兼实用派,两者有本质区别,侧重点不同,所以本质上无冲突可言。前者是历史学家,后者是科学家,缺了谁都不行的,至于两者都玩的我,就算不上家了,因为还没有历史科学家这个称号,所以争论两派基本都是论坛的顶梁柱,缺了都不可的,应该互帮互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