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anger - 

望远镜的中心和边缘像质用途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认为他指出了我的什么漏洞。如有兴趣可以再一一列出。</P>
<>我是讲原则的人,这件事就谢谢大家费心了。</P>

发表于 2006-1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看的是镜商(兴华欧亚拓展公司)的Leica宣传画册,上面说BL8*20使用了非球面镜片,如果是真的,那么32和42口径的可能也用到了。</P>
<>    可能是欧亚为了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自己开展的宣传行为,因为在厂家自己的网页上并没有看到相关论述(当然也不能因此就一口否定)。</P>
<>    还有一个因素:估计欧亚认为现在国内烧高档镜子的主力军还是摄影爱好者吧,因为一般摄影爱好者比较喜欢非球面的“感觉”。</P>
发表于 2006-12-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6-12-6 11:47:16的发言:[/B][BR]<>我不认为他指出了我的什么漏洞。如有兴趣可以再一一列出。</P><>我是讲原则的人,这件事就谢谢大家费心了。</P>

或许我表述不到位吧,应该说成是"不同政见"准确些!
发表于 2006-12-6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吾等没见过欧系与日系,只玩过几个俄系跟老道系,只能闭嘴旁观了。[em09]
发表于 2006-12-6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BL,BR 袖珍款确实用了非球面,同系列大镜则没有听说有,两者产地不同,可能小口径非球面镜片难度低一些。</P>
<>Habchit 7×42不仅目镜物镜最简化设计,棱镜也用了较小的8×30,总玻璃厚度要比一般7×50,特别是棱镜粗大的美式7×50小很多</P>
发表于 2006-12-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阿戈[/I]在2006-12-6 11:54:28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fs55[/I]在2006-12-6 11:47:16的发言:[/B][BR]<>我不认为他指出了我的什么漏洞。如有兴趣可以再一一列出。</P><>我是讲原则的人,这件事就谢谢大家费心了。</P></div>
或许我表述不到位吧,应该说成是"不同政见"准确些!

阿戈“越描越黑”啦,不要管两位大侠啦。 各人都有看法的,互相探讨,但是想说服谁是不可能的。
目前看:日镜基本上没有进展,反而三大顶极镜不断改善。据斯塔说:蔡司FL 不但渡膜加了莲花效应,连做工和包胶都不一样了。搞得我有点心痒,看看升级版FL 什么表现。
感觉上更喜欢欧镜,中心视场更突出,颜色更正。日镜白亮,尤其不适应空气质量低的环境。边缘问题,我已看开,能接受不影响观感即可。
目前对E2客观冷静去看,光学表现上还是有问题的。
昨晚看傍晚的夜景,E2感觉视场很亮,但是暗部细节丢失,SLC的感觉可真养眼呀。
发表于 2006-12-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呵呵 郑兄所言极是 !二位息怒,大家讨论也就是为了发表各自的见解,相互交流,并不是涉及到利益冲突,熄熄火,熄熄火~~~~ </FONT></P>
<><FONT size=4>不过好象大家讨论的都是小镜,都是高端镜。而说到中心和边缘成像这个问题,我觉得,在某些大镜上面体现得更加明显!</FONT></P>
<><FONT size=4>以前我的65在手的时候,总是觉得这个大镜在25倍时表观视场相当的广大,似乎比某些表观视场标称超过70度的广角镜子(比如简装版20*80,非球面广角10*50)更有"广角"之感!事实上这个哨所镜子25倍目镜的表观视场按照说明书来说是62度,按照国外某些网站的说法是67度。我个人详细比较了下各种广角目镜(包括国内1'25寸标准天文SWA目镜,表观72度和66度的品种)之后,倾向于认可这个67度的说法。但是,还是为其相当强烈的广角感觉感到奇怪!</FONT></P>
<><FONT size=4>后来我又拥有了智通的80度2寸广角目镜以及表观视场约为74度的新20*80“便携哨所镜”</FONT></P>
<><FONT size=4>两种目镜的表观视场,细细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其实相差不大,80度和74度本来也就是细微的差别</FONT></P>
<><FONT size=4>但是带来的视觉效果却是天壤之别的!80度的震撼,爽快,就感觉目镜里的天地之间无比开阔的感觉 </FONT></P>
<><FONT size=4>而便携哨所广角是不错,但是总觉得有那么点不和谐的因素在里面。</FONT></P>
<><FONT size=4>好了,言归正传,上面的文字都是在说初看的视觉效果。很明显这样的差异是人眼带来的主观差别。下面我想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视觉差异。</FONT></P>
<><FONT size=4>1:成象圈问题:65哨所的25倍目镜,可以说是同等倍率下,国内乃至于世界范围内,口径类似的大镜,材质相当的镜片里最好的25倍。其虽然是采用老式的ER式目镜设计,却有着相当大的目镜片直径,巨大的通光接口(接近2寸),更重要的是把光线传到人眼的时候,我们能够在舒适的出瞳点看见完完整整的视场圆面(边缘的成像黑圈相当锐利!)暂且不论边缘成象质量如何,这个成像圈的清晰,给人的视觉冲击是相当大的。可以说除了65哨所的25倍(其40倍的时候成像圈还是难以看全,另外可换目镜的那种65我没看过,不算在内)可以看全成像圈,国内的众多大镜(就是WDT25*100,20*80,老款OEM25*100,20*80)都看不全!所以,从根本上说,他们和65一眼看去差别很大!主要差别就是在这里。同样,为什么说智通80度广角目镜效果好,也是因为首先其拥有相当清晰的成像圈。这个理论首先可以从普通贝十和贝十双调特测的区别上看出!为什么双调特测给人感觉效果好?广角?就是因为目镜比贝十设计好,能够看全整个成像圈!在2006镜友会上王会长的15*60大蔡上这个理论也得到了验证。这个巨大的手持高倍镜有相当清晰的成像圈,能够看全整个视场,虽然表观视场不是很大(没记错的话应该是60度左右),但是一眼看过来也有了类似于65哨所的那种开阔明亮的感觉!我认为很多国内镜子的目镜设计是相当失败的!看看以前那种老款OEM25*100,棱镜亮光光的,物镜也镀了不错的膜,就是个目镜又小又垃圾!一眼看进去连整个视场的成像圈都看不完!如果花点时间和成本改变下目镜设计,效果会好得多得多!!!!!!所以我看这类镜子(包括现在的广角大目镜便携哨所20*80)都要翻下目镜罩以便看全整个视场成像圈,以便找到类似的震撼感。</FONT></P>
<><FONT size=4>2:中心和边缘像质对大镜成像效果的影响:在这里我可以说,就算用了直径很大的目镜片以及改进的设计,在我看来20*80便携哨所也只能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镜子,要是真的论光学,它和哨所还是差别很大!</FONT></P>
<><FONT size=4>关键就在于边缘像质!大镜子当然要做到广角大视场,才比较有震撼性!但是这个广角如果边缘效果不好,整个视场畸变明显,也是不能给人眼带来享受的。</FONT></P>
<><FONT size=4>这里插一段:我是虫虫兄前段时间的帖子里认为80鸟镜拼成双筒效果好,不错!用一些光学指标来衡量,80鸟镜确实不错,看起来干净舒服,色差小,畸变小边缘也更好。不过抛开这些不谈,一眼看过去,两个80鸟镜拼起来的双筒一定没有65哨所那么有震撼性!!!为什么,原因很简单,65哨所表观视场大!否则比如用可换目镜100哨所,换上2个ED镜片的PL目镜,效果绝对不会比80观鸟差!但是视场却小多了!震撼性也就打折扣了。</FONT></P>
<P><FONT size=4>我个人的观点是,采用广角目镜,以现有的技术条件,边缘像质肯定会牺牲一点。但是哨所在25倍的时候的边缘像质,已经是做得相当不错的了!细细看去,边缘的畸变和相差都不大,即便比之高质量目镜,绝对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至少我还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哨所镜的中心和边缘的视场平整度相当好,整个视场可以保持相当的一致性,所以,一看过去有相当的广阔感。</FONT></P>
<P><FONT size=4>所以在这点上,国内的很多大镜其实中心分辨率都很高,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边缘成像问题都还存在。特别是近期出现的WDT以及相关的民用系列镜。无论大小都存在这个问题。如果说按照前面的点观测型和面观测型镜子的说法归类的话,大镜子里只有65哨所可以归为面观测型,其他的都只能归为点观测型。20*80便携哨所在翻下目镜罩后勉强可以归为面观测型,而如果通过眼罩看,也只能归为点观测型。说到这里,其实小镜子里非球面广角10*50的边缘和像场平整度倒是不错,可勉强归为面观测型。但是由于目镜设计还是不合理,还是无法看全清晰的成像圈。有点小小的遗憾!</FONT></P>
<P><FONT size=4>同样在这里我想起了很多人说的全七翻下目镜罩后视场变大和观测舒适度变高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FONT></P>
<P><FONT size=4>3:对国内望远镜的一些感想:其实国内的不少望远镜物镜和镜身结构都做得不错。但是目镜设计和目镜的成像效果实在还是和国外的同类产品差距颇大!看看论坛里很多拥有SW,BL,ER等镜子的镜友们的图片测评往往能够得到清晰的目镜成像圈,而实际观看更是如此。目前我看过的镜子似乎只有MS系列的目镜做得比较出色。但是也不知道MS的广角系列(15*70。10*50)效果会如何,好象没有哪位评测过,甚至连观测感想也没有。事实上,广角尤其是高倍的镜子如果目镜设计和边缘成像做得好的话,会是真正让人享受到观测乐趣的!</FONT></P>
发表于 2006-1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funder[/I]在2006-12-6 12:29:55的发言:[/B][BR]<>BL,BR 袖珍款确实用了非球面,同系列大镜则没有听说有,两者产地不同,可能小口径非球面镜片难度低一些。</P><>Habchit 7×42不仅目镜物镜最简化设计,棱镜也用了较小的8×30,总玻璃厚度要比一般7×50,特别是棱镜粗大的美式7×50小很多</P>


假如SW7x42 Hab在当前基础上用上磨削非球面镜片,是否可以大幅度提高边缘像质,而能保有目前中心像质的水平??

但同时SW7x42使用了小的棱镜系统,估计也稍稍抵消了其光学系统简单的优势呢。
发表于 2006-12-6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发言信息量很大。现在招标现场,只能回去仔细拜读。</P>
<>阿戈好意,我心领了! </P>
发表于 2006-12-7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luoxinalbert对大镜的总结有道理啊!我也有类似感觉(只是没有系统的考虑过[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6-12-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STRONG>      luoxinalbert所提到的“</STRONG><FONT color=#000000 size=4>哨所镜的中心和边缘的视场平整度相当好,整个视场可以保持相当的一致性,所以,一看过去有相当的广阔感。”这一点,对手持普通倍数望远镜也是具有相同道理。</FONT></FONT></P>
<><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FONT color=#000000 size=4>     我们通常选择类似规格和型号镜子时对于视场的大小也是比较注重,因为这是硬指标;但真正能让宽视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软指标则就是边缘的视场平整度和分辨率。</FONT></FONT></P>
<><FONT face=Verdana size=4>     我曾经同时欣赏同规格的8*30国产战神和名镜富士FMT,其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FMT适当的视场在较好的边缘平整度和分辨率衬托下带来的景物阔感。这一细节是打眼一看所难以顿悟的,通过特别对边缘成像观察较远距离空调上印刷字体的成像结实程度,则会看出两个镜子之间的细微差距。这就是风格类似的镜子技术上的用心电所带来的不同之处。</FONT></P>
<><FONT face=Verdana size=4>    再一个例子,尼康ACTION的五代和七代,有了树脂的非球面镜使用,但边缘成像退变很快,从而光学上没有起到用家所期待的升级作用。</FONT></P>
<><FONT face=Verdana size=4>   名牌镜子其素质和定位一样,有着很多让人爽心悦目的地方;不同的品牌都有其多处闪光点存在。这也是对其欣赏的兴趣远大于评述的兴趣所在,阿戈的意见很中肯,但本人实在是觉得手中的各个镜子都是像不同的精灵,何必要分个鹿死谁手是在没有意义和必要。</FONT></P>
<><FONT face=Verdana size=4>   最近又收了一套修复版的“大话西游”DVD,重温经典还是趣味盎然。婆婆妈妈也就处置不惊了,呵呵。</FONT> </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2-7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拷贝了<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luoxinalbert的几个字用用,整篇都变大了,意外。</FONT></STRONG></P>
[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2-7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观大边缘好的镜子给人一种"放眼望去天地开阔"的感觉."放眼望去"和"定睛一看"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用镜方式吧?</P>
发表于 2006-12-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61b713 face=Verdana><FONT color=#000000>     "我们通常选择类似规格和型号镜子时对于视场的大小也是比较注重,因为这是硬指标;但真正能让宽视场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软指标则就是边缘的视场平整度和分辨率。"   ~~~~~~~完全赞同这个说法!</FONT></FONT></P>
<>中心分辨率达标事实上很多镜子都能做到,但是边缘以及中心和边缘的一致性能否做好,大概就是高档镜和低档镜子的区别了</P>
<>同样的,MS和民版WDT(就是奥博,索奇7*50)的差别也就在于MS这些指标做得相当不错!</P>
发表于 2006-12-7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阿鼎KGB[/I]在2006-12-7 9:36:10的发言:[/B][BR]<>表观大边缘好的镜子给人一种"放眼望去天地开阔"的感觉."放眼望去"和"定睛一看"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用镜方式吧?</P>

不是不同的用镜方式 是不同的用镜感觉而已
"放眼望去"就是初初看过去的感觉,事实上,很多人用镜子仔细观察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只是看看要看的目标,或者大略看一下,这种时候,表观大边缘好的镜子更容易给人更好的视觉享受.
"定睛一看"应该是仔细看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事实上如果两个镜子中心像质差不多,表观视场也相差不大,但是边缘和视场畸变相差很大的话,你会觉得其实你的感觉会是边缘好的那个镜子表观视场比另一个大很多,但实际上两个镜子差不多.这个时候,两个镜子的差别就能够量化了.
发表于 2006-1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face=Verdana size=4>“我曾经同时欣赏同规格的8*30国产战神和名镜富士FMT,其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FMT适当的视场在较好的边缘平整度和分辨率衬托下带来的景物阔感。这一细节是打眼一看所难以顿悟的,通过特别对边缘成像观察较远距离空调上印刷字体的成像结实程度,则会看出两个镜子之间的细微差距。这就是风格类似的镜子技术上的用心电所带来的不同之处。”</FONT></P>
<><FONT face=Verdana size=4><STRONG><FONT color=#000000>对视场问题感兴趣,</FONT></STRONG>请问<STRONG><FONT color=#61b713>zhwwww: </FONT></STRONG>8*30国产战神标称有66度表观视场,而8*30富士FMT只有60度,为什么阔感反而不如?是边缘像质的区别带来的吗?但如果“这一细节是打眼一看所难以顿悟的”,说明差别不大。没看过FMT,能再说明一下吗?另外,10×50FMT也有66度的表观视场,阔感是否比8×30FMT更好?</FONT></P>
发表于 2006-12-7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提醒得很切实。之所以用词为“阔感”而没有用“宽阔度”其述意正是没有把两个视场硬指标作为比较,这就是在于描述出<STRONG>边缘成像素质“软指标”所带来的景物整体性的平整印象</STRONG>。</P>
[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11:26:37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7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提到战神所标示的表现视场,实际观察之中感受不是很理想,其原因就在于目镜胶圈的设计很不人性化。 </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2-8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一番唇枪舌战,DX们的看法使俺受益匪浅,这种讨论是值得提倡的,一个论题的出现就应该有很多的论点和论据支持,建议加精</P>[em17]
发表于 2006-12-8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luoxinalbert[/I]在2006-12-7 9:49:34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阿鼎KGB[/I]在2006-12-7 9:36:10的发言:[/B][BR]<>表观大边缘好的镜子给人一种"放眼望去天地开阔"的感觉."放眼望去"和"定睛一看"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用镜方式吧?</P></div>
不是不同的用镜方式 是不同的用镜感觉而已
"放眼望去"就是初初看过去的感觉,事实上,很多人用镜子仔细观察的时间并不长,他们只是看看要看的目标,或者大略看一下,这种时候,表观大边缘好的镜子更容易给人更好的视觉享受.
"定睛一看"应该是仔细看了一段时间,这个时候,事实上如果两个镜子中心像质差不多,表观视场也相差不大,但是边缘和视场畸变相差很大的话,你会觉得其实你的感觉会是边缘好的那个镜子表观视场比另一个大很多,但实际上两个镜子差不多.这个时候,两个镜子的差别就能够量化了.

是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