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12345678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ranger - 

望远镜的中心和边缘像质用途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8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share[/I]在2006-12-8 14:19:30的发言:[/B][BR]<>分辨率是基础,对层次、影调的敏感是我们讨论的前提,相信参与讨论的同学都能达到这种认知水平</P><>改善边缘成像质量我想应该是好事,不过改善边缘成像质量可能会使目镜结构复杂化,但适当复杂化是否真的会降低中心的通透感,值得研究</P><>如果光学结构简单的SW-H和规格相近的顶级屋脊都可做到影调光鲜、通透,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现代材料科学的支持下,复杂光学结构在能更好的校正像差的同时,仍可保持光鲜、通透的迷人影调</P><>既然没有“完美”的镜子,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追求"完美"就更值得我们关注</P><><FONT size=2></FONT> </P>


从Share的讨论来看,SWHabicht7x42以其简单的物镜(2片)和目镜(3片,共计5片)结构加上传统的保罗结构,在通透感和中心锐度上是否明显超越了3大屋脊L系列的同规格镜子(一般为9片)??也就是说SWHabicht7x42是世界同规格望远镜的通透度之皇??
假如明显超越,似乎理所当然,假如未能明显超越,这里有2个可能:1。SWHabicht7x42没有采用顶级的镀膜与光学材料。2。3大L系列采用的新光学材料和镀膜技术抵消了片组复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在片组复杂的情况下达到同样高质量的成像。
发表于 2006-12-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最严苛的比较下,边缘像质突出的Nikon7x50SP在中心通透感上是否落败于顶级的SW SLC7x50New?</P>

<>这两者的光学系统片组数量基本相等。一个目镜复杂,一个物镜系统复杂。</P>

<>这里面也隐含一个问题,假如物镜镜子要作到nikonSP7x50类似的边缘效果,其目镜片组可能要比现在的5片还要复杂,达到7片的话,就是Nikon7x50SP的9片对SW SLC7x50New MarkII(姑且这么称呼)的11片??</P>
发表于 2006-12-8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感觉,制约手提镜像质的更多在成本方面,对消费类产品,厂商只有在伴随着新技术、新材质的使用提高光学的同时,其价格预计在目标群体可接收的程度内、有足够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才会推出。另一方面,手提镜的定位就决定了它比较尴尬,要更好的像质,上个大镜就可以,但又违背了手提的初衷。难免左支右绌,只有有所偏重,做出妥协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16:21:21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9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    目前来看,透光率提高的解决方案,除了控制镜片数量,最主要的还是依靠高水平、高品质多层镀膜的采用,使不同频段的的光线投射率得到尽可能的改善。    影像变形的校正,多倾向于采用非球面镜片,使光线射入镜片表面的入射角通过调整镜片表面的曲率而得以改善,使远、近光轴射入的光线所形成的焦点得以尽可能的重合,有效地改善其成象差,使影像更加清晰。 </P>[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12-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ranger[/I]在2006-12-8 15:36:08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hare[/I]在2006-12-8 14:19:30的发言:[/B]<br><>分辨率是基础,对层次、影调的敏感是我们讨论的前提,相信参与讨论的同学都能达到这种认知水平</P><>改善边缘成像质量我想应该是好事,不过改善边缘成像质量可能会使目镜结构复杂化,但适当复杂化是否真的会降低中心的通透感,值得研究</P><>如果光学结构简单的SW-H和规格相近的顶级屋脊都可做到影调光鲜、通透,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现代材料科学的支持下,复杂光学结构在能更好的校正像差的同时,仍可保持光鲜、通透的迷人影调</P><>既然没有“完美”的镜子,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追求"完美"就更值得我们关注</P><><FONT size=2></FONT> </P></div>

从Share的讨论来看,SWHabicht7x42以其简单的物镜(2片)和目镜(3片,共计5片)结构加上传统的保罗结构,在通透感和中心锐度上是否明显超越了3大屋脊L系列的同规格镜子(一般为9片)??也就是说SWHabicht7x42是世界同规格望远镜的通透度之皇??
假如明显超越,似乎理所当然,假如未能明显超越,这里有2个可能:1。SWHabicht7x42没有采用顶级的镀膜与光学材料。2。3大L系列采用的新光学材料和镀膜技术抵消了片组复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在片组复杂的情况下达到同样高质量的成像。

SWHabicht7x42的透光率较同型号其他规格镜子有所提高,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减少和控制镜片数量基础之上,而设计制造者采用这一方案的目的究竟是在与光学效果的最佳优化结果?还是在于降低成本的妥协结果?前者值得赞赏,却为何效仿者不多;后者则是无奈的品质简化版本,不值得效仿.
[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16:41:25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9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ranger[/I]在2006-12-8 15:36:08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hare[/I]在2006-12-8 14:19:30的发言:[/B][BR]<>分辨率是基础,对层次、影调的敏感是我们讨论的前提,相信参与讨论的同学都能达到这种认知水平</P><>改善边缘成像质量我想应该是好事,不过改善边缘成像质量可能会使目镜结构复杂化,但适当复杂化是否真的会降低中心的通透感,值得研究</P><>如果光学结构简单的SW-H和规格相近的顶级屋脊都可做到影调光鲜、通透,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在现代材料科学的支持下,复杂光学结构在能更好的校正像差的同时,仍可保持光鲜、通透的迷人影调</P><>既然没有“完美”的镜子,通过不同技术手段追求"完美"就更值得我们关注</P><><FONT size=2></FONT> </P></div>

从Share的讨论来看,SWHabicht7x42以其简单的物镜(2片)和目镜(3片,共计5片)结构加上传统的保罗结构,在通透感和中心锐度上是否明显超越了3大屋脊L系列的同规格镜子(一般为9片)??也就是说SWHabicht7x42是世界同规格望远镜的通透度之皇??
假如明显超越,似乎理所当然,假如未能明显超越,这里有2个可能:1。SWHabicht7x42没有采用顶级的镀膜与光学材料。2。3大L系列采用的新光学材料和镀膜技术抵消了片组复杂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通过采用新技术,可以在片组复杂的情况下达到同样高质量的成像。

如果上述假设成立,起码在顶级保罗镜上在采用相对复杂目镜系统较大幅度改善边缘成像,理论上其中心通透感应该不会亚于顶级屋脊。
采用顶级技术的屋脊并不比采用简单结构的保罗光学上更强,但技术却要复杂得多,如果按照成本逻辑,顶级屋脊就没有太多开发的必要(售价已经翻倍),成本恐怕不是主要因素,其实采用顶级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顶级利润
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如果手提镜既能保持中心通透的优点又能大幅改善边缘成像差的缺点,那绝对是个获得高利润的卖点。
问题是采用复杂光学结构在体积和重量上是否能让人接受,采用非球面或其他相似技术,是否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em09]
当然目标客户群的需求是个大前提,既然入门较晚的国内玩家有这个需求,相信国外的同学也会很感兴趣~~
发表于 2006-12-9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级屋脊以2倍于顶级保罗的价格,光学上也无法全面超越保罗而仍要发展屋脊,显然是出于商业利润的考虑。但要全面超越保罗,以现有技术和材料,成本会是多少可想而知,届时,估计就算是老外都没几个能享用。</P>
发表于 2006-12-9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ranger[/I]在2006-12-8 15:40:55的发言:[/B]<br><>在最严苛的比较下,边缘像质突出的Nikon7x50SP在中心通透感上是否落败于顶级的SW SLC7x50New?</P><>这两者的光学系统片组数量基本相等。一个目镜复杂,一个物镜系统复杂。</P><>这里面也隐含一个问题,假如物镜镜子要作到nikonSP7x50类似的边缘效果,其目镜片组可能要比现在的5片还要复杂,达到7片的话,就是Nikon7x50SP的9片对SW SLC7x50New MarkII(姑且这么称呼)的11片??

SWHabicht7x42以其简单的物镜(2片)和目镜(3片,共计5片)结构加上传统的保罗结构,在通透感和中心锐度上是否明显超越了3大屋脊L系列的同规格镜子(一般为9片)??也就是说SWHabicht7x42是世界同规格望远镜的通透度之皇??
</P>

  SW-H7*42,物镜(2片)和目镜(3片)结构;SP7*50,目镜7片5组,物镜2片一组。50口径对42口径,多出的4片目镜所产生的透光量损失,是否可以用肉眼感知还有待考证。
[em01][em01][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9 10:49:23编辑过]

发表于 2006-1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材质就不起作用了吗?
发表于 2007-5-7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4-20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