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66年,英國為驅逐當時橫行的鷹洋,在香港造幣廠發行了一套香港銀幣。因香港銀元的成色低於鷹洋,需折扣使用,難於廣泛推廣。1868年,香港造幣廠倒閉,設備轉售於日本,香港銀幣僅鑄200 萬元。該幣俗稱“香洋”。1895年,英國政府利用印度的孟買、加爾各答的造幣廠鑄造了新的貿易銀元,俗稱“站人”、“站洋”。站洋是英國在印度發行的貿易銀幣,嚴格算來屬於英國本土貨幣體系,標準稱謂應該是“英國貿易銀元”。銀元正面中央是一持戟、盾的武士,上端在武士左右有英文幣值“ONE DOLLAR(一元)”,下有紀年;背面中央為壽字紋,上下為中文“壹圓”,左右為馬來文“壹圓”。重量26.95克,成色90%。該幣發行後最初流通于粵、桂兩省,1900年以後北方開始使用,特別在京津地區更為盛行,佔領了我國自南到北的大部分地區,換取了大量的白銀。 英國站人貿易銀元的最大特點是,融中、英、馬三國文字“壹圓”於一體,在世界鑄幣史上是罕見的。這種典型的帶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的格局,也正是當時英帝國主義以經濟手段侵略中國和東南亞的有力證明。
英國站人貿易銀元板式繁多,計有61種。從1895年開始至1935年結束,歷時41年,除1905、1906、1914-1920、1922-1924、1926-1928、1931-1933年未發行外,共發行23個年代,計61種板式。總鑄造量278443790枚,精鑄量252000枚。
英國"站洋",據史料記載和存世實物版別統計,現已知:
(1)無暗記版,有5個年號,即1895,1897,1900,1925,1930年;
(2)有暗記版,除1925年外,其餘各年號均有暗記。暗記版的,最普通的是“B”字版,主要是在槍戟的叉尖上有陰文“B”字,一般肉眼便可觀察,借用放大鏡效果更好,“B”版非常普遍,在該幣有發行的23個年頭中,除了1925年未發現有暗記版式外,其他年號均有暗記版站洋,而且以普通“B”字版最為常見;據載還有“2B”、“6B”、“0B”等陰文者;另有 “C”版者,此暗記在站人正面盾牌與褲裙交界的下方三角內,船下波浪也與其他有別。
(3)精鑄版,有13個年號,即1895(2版)、1896(2版)、1897、1898、1899、1900、1903、1904、1921、1929、1930、1934、1935年。精鑄量從7000-70000枚不等。
站洋的不同版別多寡數量極其不均,個別稀少年號、稀少暗記是名副其實的珍品,如1935、1921、1934等年號極少,1904、1913、1925、1929、1930等年號也屬稀少品,;在暗記版中,以“B”版和無字版較為常見,從普遍情況看“C”版屬於稀缺品,其他暗記版別更加不可得見了。也有流傳的“站人8珍”之說 :1921年B字版,存世6枚;1935年B字版,存世15枚;1900年無記版;1900年C字版;1896年B字版;1895年無記版;1895年B字版;1913年B字版。這8種站人很難找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