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zjw_miyi 于 2009-11-30 15:22 编辑
转自:刀友论坛,作者:wangliang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刀的,其实确切地说应该是喜欢刀的锋利。
我喜欢拇指在刀锋上滑过的那种感觉,记得从上初中开始我的身上就开始携带锋利或尖锐的东西。有时是一把铅笔刀,有时是一根钢钉(我会把它磨的很尖),有时实在没什么可带的我甚至会带一片单面刀片或手术刀片。是不是有一些病态,不知坛子里有没有象我这样的?说起钢钉就不能不说说我的飞刀技术,我可以在3-6米的范围内将钢钉或刀准确地扎在我家大门上(我是农村长大的家里的大门是木头的,现在我的母亲也住在村里不过大门变成铁的了)。后来不练了,如果练下去更远的距离也是可以的。其实飞刀并不难练,但是现在大家所说的飞刀都是旋转投掷的,这就要求你对你投的刀子的重心位置以及它在空中的旋转有很好的感觉。不同的刀子握刀的位置也就不同,所以最好固定使用一把刀。慢慢地你对这把刀就会越来越有感觉。有点跑题了,以后再谈这个问题。一直到工作以后开始有了收入可以买一些刀了(当然都是些国产三无)。我也开始发现自己越来越痴迷于磨刀了,我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不能容忍刀的刃线有一个哪怕是很小的反光点。有时为了寻找一把刀的更好的刃角我甚至会把刚磨好的刀再重新打磨。可以这么说我的刀都不是用掉的而是被我磨掉的。结婚后我还是这么沉迷于磨刀,老婆曾经即兴为我赋律诗一首:
《磨刀的老公》
肥头大耳一身膘,
不爱清洁不洗澡。
贪吃贪睡不干活,
吃饱喝足就磨刀。
慢慢的,对磨刀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首先说说自己刚开始磨刀时的误区,和大部分刚开始学习磨刀的朋友一样,我那时也总认为刀不锋利是刀的刃角太大所致。所以买刀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刃。逐渐地才认识到是刀不锋利的原因是磨刀时不能很好的固定刃角,图上的刀刃哪个更锋利我想谁都能看出来。与其缩小刃角倒不如磨出一个更接近平面的刃面。第二个误区,在刀刃的锋利和强壮之间总是更倾向于选择前者。就象刚开始时所说的我非常地喜欢刀锋的那种锋利感觉,所以我总是想把刃角磨的比较小。锋利是锋利但保持性却太差了。现在我更喜欢40度左右的刃角,只要精磨的好同样可以轻松剃毛,保持性也不错。
关于磨刀的诀窍:这方面的文章也有一些了,不过我觉得还是一位刀友说的好,苦练、苦练、继续苦练。只有苦练你才可能有一双比较稳定的手,只有苦练你才能体会到刃面和油石贴着滑动时的那种顺滑的手感,以及刃面和油石没有贴住时的那种滞碍感。即使你看了所有关于磨刀的文章如果没有苦练我也可以断言你磨不出一把锋利而且刃面平整的刀,其实最好的方法还是定角度磨刀器,我也准备做一个。
我喜欢的刀刃设计:我喜欢MAD DOG那样的全平面打磨再加上比较薄的刀刃基部和40度左右的刃角,这样的设计十分锋利保持性也很好。其实瑞士军刀正是这样的设计,不管瑞士军刀的其它方面怎么样,我认为它的刀刃设计还是很好的,这样的刀刃缺点是非常难以打磨。因为它的刃面太窄了,那种手感很难捕捉。只要你能磨好一把瑞士军刀(当然要求是锋利而且刃面平整的),其它那些宽刃面的刀一定不在话下。
我心目中快刀的标准:常用的几条不细说了,削纸、刃线无反光点等等。我想说说剃毛,其实每个人身体的情况不同只说一句剃毛我觉得也不能说明刀有多快,如果说是比较粗的象腿毛我家的菜刀也可以轻松做到。我认为一把快刀要能剃掉手臂上那种淡淡的、很细很短的、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的毛才能说明是真正锋利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刀锋利到了能剃毛的时候再快在使用手感上也已经没有很大区别了,反而会降低刀刃的保持性。也许是我太吹毛求疵了。
只想借这个帖子说说自己这种病态的心理(如果算病态的话)。我自己认为是病态的,起码是有误区的,现在我一磨刀就用我帖子下面的这个签名来警示自己:“锋利只应该是一种工具,而不应该成为一种信仰。”
还不敢写一篇磨刀技巧的贴子,因为一直到现在,我对我磨的刀仍然不很满意,锋利度当然是比较满意了(平推切报纸、剃最细的汗毛,而且是刃角不小于40度的情况下),但刃面的平、亮却是始终达不到我的最高要求。用刃面作镜子照自己的脸,发现五官还是有所缩小,这不是凸面镜的典型症状吗?而且光洁度也不够,还须努力(又走入误区了),其实仔细想来,我从很久以前开始,不停地磨刀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磨出更平而亮的刃面来。
我说一说我磨刀的工具吧(几乎全是从老秦那儿买的),金刚石挫、200目、400目、1200目、1500目(红宝石)、3000目、还有磨剃刀用的那种磨刀石、牛皮。除了红宝石贵点其它都很便宜。一般磨的话我会用400目磨石和红宝石、磨剃刀用的磨刀石和牛皮。强烈推荐红宝石,几乎不存在磨损,切削量也稳定。最起码也需要一块粗油石和一块磨剃刀的磨刀石(好象叫浆石)。
(刀友老秦回帖:还有一个误区要指出:最锋利的刀刃恰恰不是平面的,而是弧面的。这就是为啥定角度磨刀器永远也无法达到真的高手打磨出来的锋利。这也就是为啥双立人的高级产品剃刀要用机器人手臂纪录老师傅的磨刀动作加以重复磨出一个弧面刀刃,而不是像其他普通产品那样用磨刃机磨出一个平面了事儿。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金工课程里面应该专门有刀具这个科目,里面有讲过。
弧面的刀锋,因为切角的变化,所以刀峰后面一点的部分会把已经被刀锋切开的物体向两边“推开”!
这样的刀锋不会被已经切开的物体“夹住”!
所以切割中受到的阻力会小很多。我们在使用感觉上就是更“利”!
而如果刀锋是个平面,切角没有变化,已经被切开的物体会夹住刀锋,带来很大的阻力。
感觉上也就是“钝”。
干说不好理解,哪位理解了我的意思帮我画个示意图出来。)
作者续:老秦的意思我明白。首先我觉得咱们所说的锋利不一定是一回事,您说的锋利是使用者的感觉,割东西时用劲小的比用劲大的锋利,割绳子时齿刃比平刃锋利。我说的是物理上,刃部的薄和锐。你说的这种锋利在剃毛、切报纸上不一定比我这种锋利更有优势。
您所说的“刀峰后面一点的部分会把已经被刀锋切开的物体向两边“推开”!刀锋不会被已经切开的物体“夹住”!”这一点我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在舰船发展史中,船头好象也是从平面发展到现在的弧面的。但我也有不同意见,刀与船不同在于其主要阻力不同,刀切削东西时,主要受到两部分的阻力,一部分是刃切开时受到的阻力另一部分是推开被切物的力,如果把船比作刀的话它主要受到第二种阻力。如果考虑到第一种阻力,弧型刃面不一定比平刃面更有优势。
双立人的机械手臂的问题,我没有见过机械手臂磨的剃刀(实际上任何一种双立人的刀我都没见过),我不知道它的刃面是不是弧型的。但我觉得以现在的CNC加工水平磨一个弧型刃面应该不是很难吧。难道非得用机械手臂?是不是要模仿的是一些方向或压力的变化呢?
(刀友老秦回帖:很多高档刀具的刃口都是弧面的,这种刃口用手指摸的时候可能没有特别锋利的感觉,但是一旦不小心在上面顺着刃口蹭一下,马上就会发现这种弧面刃更容易割破你的手指,而且切口要比平面和凹面深得多!
用机器手臂纪录高手的磨刀动作好像应该是属于“模糊学”的范畴,因为现在还没有能够处理这种凭感觉来做动作的算法,所以只好用机械手臂来简单的复制高手的磨刀动作了。汽车厂里喷漆的机械手臂也是一样的。
另外说说大家平常能见到的比较锋利的几种刀具:
美工刀,手术刀,剃须刀片:
这些成本很低的东西自然不可能用机械手臂去磨出弧面,但是为了达到他们所要求的锋利程度,他们是把刀刃分成了好几个平面,你仔细看这个刀的刃口就能发现,国产手术刀有两到三个平面,我这边一把日本美工刀居然有5个平面!!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这种小平面的数量越多,就越接近弧面。)
以下图片来自刀友,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