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型号: Docter Nobilem 7x50 B/IF 视场: 7.3 degree 眼距: ~20mm 重量: 1200g, 视度补偿: ~-6
前言: 现代双筒望远镜诞生地: 前东德耶拿蔡司在七八十年代最顶级的型号是: Nobilem . 在末有相位膜之年代更昂贵的直筒镜光学上怎也不能和普罗镜相比. 而当年的高档日本普罗镜也不多. Nikon SE, SP/ Pentax PIF/ Fujinon FMT也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才冒出头来. 故当年最高级的双筒望远镜极可能是 Zeiss Classic 和 CZJ Nobilem 之争. 然而东蔡好景不常, 在八十年代末东欧变天后随之被迫被西蔡所并. 而随着观鸟族兴起的相位膜直筒镜盛行, 西蔡决定放弃除Classic 以外之民用普罗镜市场, 包括当时成本高昂的Nobilem. 还幸Docter 公司收购了东蔡部份技朮与厂房, 继续生产命途多桀的Nobilem 系列, 为东蔡留下半点血脉.
小弟与双筒镜结下不解之缘也多得东蔡7x50 Jenoptem. 故此一直对东蔡顶级镜皇一直念念不忘, 非要一睹佳镜不可. 苦等十八年终于趁在美国圣诞节清货时出手了! 然而换来的却是一丝无奈……
外观: 严格来说Nobilem有三大型号: 中央对焦(防水溅), 独立对焦(有注氮口) 和独立对焦加指针. 手中的独立对焦7x50型号估计在6年前生产. 即使不和蔡司新镜相比, Nobilem 的包装可以用简陋二字形容. 相比下千元国产镜的包装可谓浪费! 薄纸盒内就是一体式连物镜盖镜子, 颈带, 目镜盖及充满东蔡风味的简陋说明书 ----- 对, 没有镜袋.
镜子外型可从相片中看到, 不赘. 其包胶物料容易起粉粒, 而且某些位置有些虚位, 但这些并不重要. 镜身体型未及Pentax PIF庞大但件头已不少. 但其重量却比想象中轻, 手感应有些似Steiner型号. 单以做工和扎实程度而言, Pentax PIF或MS 应完胜无疑.
至于其目镜眼杯, 是罕见的风琴式设计, 但对眼镜用家而言不及传统橡胶眼杯方便, 更不用说旋转眼杯了.
光学表现:
1. 镀膜 ----- 相信在镀膜上现代Nobilem 比东蔡时期的T3镀膜有些改变: 目镜呈红缘色而物镜呈深蓝色, 但反光肯定比PIF大些, 更不用说Nikon SE.
2. 亮度/色彩表现/通透度: 这是其中一个研究重点, 为了不偏不倚还借了兄弟意见. 和东蔡一脉相承, 其色彩表现一贯偏青黄色(相比下PIF稍为偏白或微粉红), 某程度上可能增加反差, 但和现代基本不偏色的镜子平行比较下本人会立刻觉得其视场景物不够通透干净. 当然亦可说这保留了其东蔡镜味, 保留旧镜子的怀旧感觉, 但就是不够现代镜通透, 而且其色彩表现亦未及现代一线镜子来得鲜艳夺目. 故此Nobilem 不能做到如Nikon SE /Swarovski new EL那般手中镜脑海无镜或 Leica BR/Zeiss FL那种花花世界充满美好色彩的效果. 至于在亮度方面, 由于可能因偏了青黄色和PIF多了平场镜之故, PIF的亮度似乎稍有不及, 但这点有待验证.
3. 立体感. 普罗镜最大卖点自然是其立体感. 这点上同是普罗镜日系镜子的立体感不知怎的比欧镜弱些, 这可能和偏色, 平场镜及反差有关. PIF的立体感本身不弱, 但不知何故Nobilem 的确比PIF凸出一些. PIF的影像比较平坦. 不过纯就立体感而言 MS已可满足一众需求. (Zeiss FL 算是直筒镜, 但立体感却很好. 可见立体感和直筒镜与否没有必然关系.)
4. 像差: 本人一向不甚关心窄视场的7x50, 反正对一般7x50 什么边缘像差, xx畸变都不会差到那里. 根本不会影向观景效果. 但有两点值得注意: 1. Nobilem在较边缘的色差有时会比较明显. 在没戴眼镜时PIF的边缘像差比Nobilem 明显, 但戴眼镜后两者效果一样.
5. 锐度: 顶级7x50的锐度一般足够, Nobilem 在这方面应在合理水平, 但不超越PIF, 更遑论SP..
6. 目镜漏光现象: 这点是笔者对Nobilem 的最大批抨. 在日间观景时如果眼睛太贴目镜,边缘会出现漏光现象. 加上其眼杯设计此问题更易浮现, 影响观感.
7. 眩光控制: 待测.
8. 晚上效果: 待测.
总结: Nobilem虽贵为东蔡普罗最后血脉, 然而没有蔡司的高尖技术支持Nobilem 就是停留在八十年代初的水平. 结果是不但被直筒镜抛离, 更被日系镜子赶过, 最不妙的是相比MS 也占不到什么甜头. 我想只要稍有能力的镜友, 即使节衣缩食, 也应负担一枝7x50 MS, 因可用较少价钱, 就可拥有一枝有顶级水平的普罗7x50, 在此经典级别不用再想其他.
(转了简体,繁体看着累,如若大侠觉得不妥,我编辑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