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云光厂志摘编(中国光学的艰辛起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0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发展概况</P>
<>     1934年末,民国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精确研究室主任、留德爱国知识分子周自新首先提出创办光学军品修理厂的报告。1935年10月兵工署技术司正式向军政部提出开办光学军器修理厂的方案,计划先与德国蔡司厂合作,“数年后,国内已有光学人才,乃可渐谋自制矣”。1936年9月7日正式成立军用光学器材筹备处,周自新为筹备处延长,借定南京山西路珞珈路5号为筹备处办公地点勘定厂址于南京百水桥草场村侧高地,初期有员工70余人,简易设备数台,并积极征地、建筑工程设计、招标、广罗人才、派员出国考察、从欧洲购买技术、设备等项准备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8月上海沦陷,南京告急,筹备处150余人及全部重要机器材料分批搬迁至重庆,开始训练学徒,并派员分赴各地为部队修理防空器材。因东南沿海被日军封锁,订购的设备和物资器材须经越南海防港转滇越铁路运入昆明再转入重庆,加之重庆地区雾大潮湿,不宜光学仪器的修造和保存。因此,筹备处于1938年4月禄南迁昆明,勘定南门外柳坝为新厂址。并先后派人在湖南、湖北、贵州、上海、广西以及昆明等地招收技工200余人,艺徒练习生170余人集中办学培训。1939年1月1日,正式成立光学军品厂,命名兵工署二十二工厂。周自新为厂长,王毅伯为主任秘书,龚祖同为设计专员,金广路为总工程师。4月29日,第一架军用6*30双筒望远镜研制成功。次年,奥式迫击炮瞄准镜、80公分倒影测远镜相继问世。1940年10月7日,工厂遭日机轰炸,落弹多处,厂房设备严重受损,这安全计,10月,工厂搬迁至昆阳县平定乡海口中滩建山洞为厂房,实施隐蔽生产。1941年6月至9日,工厂三次遭日机轮番轰炸,滇西战事日趋紧迫,为从长计议,光学厂又于年底将修理光学器材的部分精密仪器疏散到贵阳。1942后5月,日军占领惠通桥西岸后,工厂又将部分设备和人员再次迁黔。1943年元旦正式成立贵阳分厂筹备处,下设3个制造所,第二所专门负责筹造光学玻璃,曾试烧成功部分样品。后因经费无着,原料不足,上司态度冷漠,骨干辞职离散,所余人员设备并入贵阳修械厂。为方便管理和节约经费,1942年元旦,二十二兵工厂与五十一兵工厂合并,改称第五十三兵工厂,内辖机枪厂和光学厂,周自新为五十三工厂厂长,杨伯光为光学厂主任。抗战期间,五十三兵工厂先后生产出军用指南针、炮用象限仪、立体镜、望远镜、测远镜及迫击炮和战防炮瞄准镜等13个品种的产品。解放战争时期,工盟成立,1949年7月至8月地下党和“工盟”组织领导工人群众展开“反搬迁、保设备”斗争,挫败了国民党当局企图将工厂搬迁到台湾的阴谋。1949年12月9日,云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8日,五十三兵工厂由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0 11:48:34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0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内容摘编</P>
<>1950年9月,五十三兵工厂光学厂复名第二十二兵工厂。1951年6月5日,工厂改称中央兵工总局第二九八厂。</P>
<>从投产到1950年初和平接管的13年中,工厂共和产13种军用产品、4种检校仪器和7种非标设备。绝大多数是仿欧美各国,且结构简单,性能也比较落后。就自行设计的6*30望远镜也仅限于光学原理部分,其主要零件和原材料全由欧洲购买进来。</P>
<>1957年以前,国内没有光学玻璃和产基地。各光学厂制造光学仪器所需玻璃完全依靠进口。1957年二九八厂的光学玻璃熔炼技术取得重大发展,当年玻璃产量达到6种3300公斤。</P>
<>1978年,五机部决定从荷兰引进一条微光旬增强器生产线,定点在二九八厂。</P>
<>1936年3月30日,兵工署与孔士洋行订立购买总价值不30余万元的观测器材合同。周自新根据合同关于“派员驻厂验收实习并由厂方供给食宿”的规定,为当时清华大学留德公费生龚祖同谋求到德国亨索尔茨厂(Hensoidt)实习6个月的机会。1936年8月18日,龚祖同即借验收产品的机会,进入该厂学习透镜和棱镜的加工技术,顺便考察光学加工及光学玻璃生产情况。</P>
<>1937年金广路、薛培贞二人到欧洲后,由于当时德国正忙于备战,加上英、法、德、奥、意工业界不希望中国自己制造光学军器,态度冷淡,机器材料订购很困难,实习参观更不愿接待。最后,通过中国驻德国使馆商务专员办事处介绍,才得以进入一些小厂。参观了磨玻璃和制作分划板的大致程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0 12:01:3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0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em05][em02]
发表于 2005-1-20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P>
<>8月19日周自新抵达意大利,然后到匈牙利、瑞士、德国等与龚祖同等一起,代表军械司购买剪形镜、方向盘等一批光学设备,同时与这些国家的工厂洽谈技术合作的问题。蔡司工厂、鲍许工厂、高士工厂都以中国工业落后,无力创办光学工厂为由,表示拒绝。在与奥国美特克(medek)厂商洽谈中,合作谈判得以成功,购买了该厂机枪瞄准镜、迫击炮瞄准镜的制造权。在向瑞士威特厂(weirt)洽购测远镜、经纬仪时,发现威特厂设备完善,其创办人原为蔡司工厂的总工程师,该厂产品精良,质优价廉,一般价格仅为蔡司厂同类产品的50--85%。再加上瑞士国家较小,没有经济侵略的野心,愿意同中国进行技术合作,并有意卖给中国80及125公分测远镜的制造权。此行,除购得以上产品制造权外,还购得法国勃朗特式迫击炮瞄准镜制造权,并聘请瑞士专家2名,订购各种金属切削机床69台、磨玻璃机61轴,杂项机19台,6*30双筒望远镜材料3000套及80公分测远镜材料600套、半成品100套。1939年5月,瑞士威特厂专家许慈和哈尔特到昆,实施帮助是中建立测远镜工场合同。</P>
<>军用光学器材工厂成立之初,其主要任务为验收兵工署从国外进口的各种军用光学器材,仅1936年10至12月就验收6*30双筒望远镜7295具。由于军队对6*30望远镜需求很大,且多国多厂都在生产,材料和半成品较易购进,周自新于1936年11月指示龚祖同设计6*30的图纸。龚自同在与威德特教授谈过,威德特教授指出了光学设计上的几个要点,1937年金广路到达柏林,与龚一道研究望远镜制造技术,特别是分划板的制作问题。并参照德国产品,边计算,办修改,完成了初步设计任务。以后又通过在莱茨、亨索尔茨工厂及瑞士威特厂的学习考察,进行调整。设计中主要零件都尽量采用当时欧洲比较容易购买到的,如望远镜壳身等,以解决国内制造设备和技术上存在的困难。1939年1月,试制工作开始,4月22日,二十二工厂用自己制造的零件装出中国第一架6*30双眼三棱军用望远镜,以后又进行调试校正。4月29日,该镜经过检验,性能完全达到要求。5月份投入小批量生产,7月份军政部核准大批量生产。1940年9月该镜被命名为敬之式望远镜,后又改名为中正式。1939年至1941年期间,解交1866具。</P>
<>打不动了,下午继续</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0 12:03:08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2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啊。打这么多。</P>[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5-1-20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人感兴趣,下面的内容不发了,打字很累的[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5-1-20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赶紧帮顶![em02]
发表于 2005-1-2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怎能不顶,aahhh辛苦了,希望能继续下文。
发表于 2005-1-20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快接下文!!![em02][em02][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5-1-20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遇上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打好了几千字的下文,一点发送,电脑。。。死机了。只好把做过的事重新做一遍。</P><>80公分倒影测远镜,是一种基线为800毫米的光学测距仪器,可测距离在300--7000米内的目标,适宜炮兵进行测距用。其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为11.25倍,读距放大倍数炎3倍,正影视场为40×52%,倒影视场为4.5×27%,全长900毫米,重量5.7公斤。全套零件1135种,内有光学零件29种。</P><>1939年5月开始测远镜工场的土建施工。1940年厂房尚未竣工,兵工署就下达试制生产任务。因欧战爆发,瑞士威特厂制造的装校工具及原材料交德国轮船运输被扣于爪哇,试制工作被迫推迟4个月。在瑞士专家指导下,开始用威特工厂购买的成套零件试装,于7月装出第一如80公分倒影测远镜。9月10至18日,兵工署长俞大维视察二十二工厂,指示将80公分测远镜命名为中正式,并嘱把制造成功的编号为1的第一架呈送蒋中正,第2号送孔祥熙,第3架送何应钦。1940年底,经检定批准试造成功,正式命名为中正式。该镜生产初期,主要用威特厂购买的100套零件组装,1941年装出70具。以后逐渐用威特厂先后购买的主要零件的半成品按图加工,再配制一引起小零件进行装配。</P>
发表于 2005-1-21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0年,日军海防登陆后,运送二十二工厂光学玻璃的德轮被扣。紧接着运送从英国购买的光学玻璃的轮船被德军潜艇在地中海击沉,望远镜和产受到严重影响,工厂决定在望远镜工场仿造法国勃朗特式迫击炮瞄准镜,在测远镜工场仿造奥国美特克式迫击炮瞄准镜。6月份仿造出美特克式瞄准镜,但因该镜的工装简单,零件不能互换,装配时废品较多,加上使用性能不全,需要量少,1940年仅装出25具,1941年只装了11具。</P><>1932年,国民党政府兵工署将法国勃朗特式81毫米迫击炮定为制式兵器。该炮已于1931年在国内生产定型,性能优于其他迫击炮,得到军队公认。1937年周自新欧洲之行,购买了该炮瞄准镜的制造权。1940年7月,由于缺乏光学玻璃,22厂便开始该瞄准镜的仿造工作,因日机轰炸,仿造工作曾一度停顿,迁到海口才又恢复。该镜所需光学零件不多,所用金属材料在云南可以买到且较充足。12月份装出两架样品,经检验和部队试用,完全达到要求,1941年即投入大批量生产。虽因日机频繁轰炸,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1941年下半年短短5个月中,仍赶制了1136具。</P>

点评

好像在哪里见过这书  发表于 2016-5-1 20:08
发表于 2005-1-21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班去了,明天继续。累死了。。。。。。。。。。</P>[em06][em06][em06][em06]
发表于 2005-1-21 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鼓励!
发表于 2005-1-21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啦!</P><>漫漫打,不着急.</P><>帮顶!</P>
发表于 2005-1-21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士的威特(Wild)公司生产的测绘仪器还是颇有名气的,后来该公司曾在80年代中期收购了莱卡公司。
发表于 2005-1-21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好文·!

点评

楼主辛苦啦  发表于 2016-5-1 20:08
发表于 2005-1-21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这么多,太辛苦了啊。慢慢来个连载好了,一天一段。</P>
发表于 2005-1-21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多少没打呀?不然找个打字部?我们这里千字5元。
发表于 2005-1-2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光厂志摘编(中国光学的艰辛起点)

好看啊,喜欢看样的文章,啊哈兄有空的话请继续。[em17][em17][em17][em17][em17][em17]
发表于 2005-1-2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拜ING...[em02][em05]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