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你需要什么样的双筒?我也来谈谈天文双筒的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3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双筒选择及天文用双筒选择的文章,结合前辈们的经验和自己的使用感受。因为经常看到有新手和初次使用双筒的同好询问此类问题,这里想粗略的讲解下关于双筒的一些问题,当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不过如果你能耐心看完并理解这些东西,相信对于双筒的选择你已经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要做到心中有数,必须要了解双筒的一些重要参数及特性,这些参数其实并不难理解,这里主要侧重于天文用双筒。

1 出瞳直径
我把这个放在第一位,衡量一个双筒是否适合天文观测,一般我首先就看它的这个参数,这在天文双筒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参数,理解了这个参数及其意义,可以说就能解决大半个问题,所以这里我要说多一些。

出瞳直径就是在目镜后看,目镜上的那个圆形亮斑,它的直径大小决定了双筒的感官亮度,你可以用塑料透明尺实际测量也可以通过规格简单的计算出来,它的计算公式是:物镜口径(MM)÷实际倍数=出瞳直径(MM)。可以看出,知道任意两个参数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数值,所以检测你的倍数是否虚标,量下物镜及出瞳亮斑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它的真实倍数了。因为人的瞳孔直径一般不会超过7MM,所以双筒的出瞳直径一般也都在7MM左右以内,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瞳孔直径最大值也会缩小,在这个前提下,双筒出瞳直径越大,感官亮度越高。比如一些经典的高亮度双筒就是这样的规格:7(倍数)X50(口径)、8X56。(有的双筒物镜筒加了光栏或者倍数虚标可能就会计算不准确)

那么是不是天文用双筒亮度越高越好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对待,下面我来说说怎样选择合适的出瞳直径,因为它的数值可能就决定了双筒的规格!

据我的实际观测经验,双筒对于大面积的面光源比较敏感,而相对的对点光源敏感度没有那么高,所以如果你在观测地面目标地景时,7X50这类大出瞳的规格会让你感觉眼前一亮,而在观测星空星点这类近乎点光源目标时,它的敏感度变化并不大,因此,如果你的观测环境不是非常理想或者存在一定光害,那么你用7X50这类大出瞳双筒观天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以我同系列同口径的7X50和12X50来说明):在7X50视野里,虽然星星看起来多了很多,不过同时天空背景也变得明亮了许多,因为在光害及云层大气的散射下,天空背景这类面光源会显得很敏感,背景的变亮会降低视野的对比度,星星这类点光源由于敏感度低没有变得更亮所以会显得不是那么显眼,再换用12X50可以明显感受到星点还是那么亮,但天空背景变黑了,这类星点更容易分辨出来。我个人给出的天文双筒出瞳直径范围是4—7MM,7是上限,一般也没有更大的,4是下限,当然如果是毒物级别的镜子,由于材料素质光透过率高可以稍稍下调下限值,所以建议如下:

1)如果你的观测环境绝对够好,那么这类大出瞳镜子可以很好的发挥出效果。

2)如果你的观测环境不是非常理想或者有些许光害影响,那么这类大出瞳镜子可能不会给你带来它应有的威力,效果甚至不如一些稍小出瞳的,可以适当降低出瞳直径值,当然不能低于下限值,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出瞳值变了,规格就会改变,两种选择,要么降低口径,但是口径小了理论上会降低镜子的分辨率,要么加大倍率,但是倍率高了手持抖动会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其他一些规格就会比较适合,如:10X50,12X50,8X40,8X45,7X40等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7X50是个好规格,因为它的规格很容易做出好的光学效果,但是不能一味迷恋它更不能神话它,它也有很多局限性,它更适合以下这些环境:抖动小适合船用、天文巡天,面光源弱光环境下亮度高,适合巡逻、巡山以及在极好的环境下观星等。

用了这么多字讲出瞳直径,是因为它在天文双筒参数中是最重要的参数,下面再讲讲其他一些参数。
发表于 2012-7-13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 倍数
出瞳直径确定了,那么倍数和口径也基本确定了它们的范围,之所以我把倍数放在第二位,是因为它在天文观测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天文双筒的观测目标比较适合的有:星座,壮丽星河,深空天体。它们对倍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知道,一般倍数越高视场角(关于视场下面会较详细的讲讲)越小,也就是通过望远镜实际看到的视野面积会越小,所以看星座和浏览星河需要的是低倍大视野的镜子,而对于深空天体,由于它们的视直径小,亮度低,所以高倍大口径的镜子比较适合。

按照前面的定出的出瞳直径范围,根据倍数可以大致得出我们需要的规格口径。

比如看星座及星河,选择4-6倍的镜子其实就可以了,按照定出的出瞳值范围,口径30以内就基本够用了,而且一般它们的视野都比较大,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体积及重量明显变小,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拿起来就看。7X50当然也可以拿来看看星座什么的,但并不是非常适合,它50口径很重,而且它的视野没法做得和那些小镜子那样大。

观测深空天体,12-25倍比较适合,按照最低4MM出瞳直径,口径相应的应该在50-100以内,倍数越高需要的口径越大,15倍以内应该还可以手持,再大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在这个范围之类也可以看到很多适合深空的经典规格,如12X50,12X60,15X60,15X70,20X80,25X100,大家可以算算它们的出瞳直径是不是符合4MM左右或者以上的规律?

大家可以看出,看星座之类的可以选择低倍大视野,看深空可以选择高倍大口径,或者带着大的,兜里揣着小的,这样基本可以适合所有的天文双望场合。如果没有条件只能一个,那么建议在7X50,8X40,8X45,10X40,10X50等这些规格里选择,这些规格比较中庸,两头都兼顾,虽说两头效果都不是最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口径
确定了上面两个参数范围,口径基本就已经确定了,这里谈下口径及分辨率(都是自己的感受)。按照理论计算公式,望远镜的理论分辨率取决于物镜口径的大小,但是物镜提供给我们的分辨能力远远超过人眼60角秒的分辨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用目镜来放大,低倍下虽然感觉景物锐利程度很好,但可能还无法完全发挥物镜提供的分辨能力,适当提高倍率可以提高肉眼端分辨能力的感受。还是用我的7X50和12X50来说明(因为它们是同系列同口径同品牌的,更能说明问题),看同样远处黑板上的字,12X50明显能更轻松的认出来,7X50虽然感官感觉更锐利,实际分辨能力却不及12X50,这可能就是我上面说到的原因吧,记得北旅有位镜友说过,如果换做是老鹰的眼睛来看这两个镜子,可能结果大不一样,因为鹰眼分辨能力远超人眼,根本不需要用提高倍数来达到效果。但是这个倍数的提高是有限度的,毕竟那么大的物镜只能提供给我们那么强的分辨率。在天文双筒选择上,前面的出瞳直径已经限制了倍数,所以,我们基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把出瞳直径放在第一位的一个原因。
在深空的观测中,有些天体比如一些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在较高的倍率下能够更好的将它们分解,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4 视场(有简单计算和转换公式,不喜欢可以跳过不看)

视场在前面我已经稍稍说了一下,这个问题要说起来也有很多内容,这里我就拣主要的说说吧。

一般爱好者将视场参数分为两种。一是实际视场角,二是表观视场。

1)在双筒镜身上标注的一般是实际视场角度数,也有的标注是XXm/1000m这样的(就是XX米/1000米,可以换算,下面会讲),它说明在1000米的距离上在该双筒的视野里能看到的实际可视范围宽度,一般情况下低倍镜的这个数值会大于高倍镜,也就是实际视场角会大于高倍的,换算成度数一般在几度到十几度之间。

2)表观视场度数就是人眼从望远镜里看到的那个视野圆圈以及它的大小或者贴近人眼的程度,也可以说是张角吧。圆圈越大越贴近人眼说明表观视场越大,人眼的感觉就会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观视场也有个简单计算公式:实际视场角度数×倍数=表观视场度数。一般大于60度可以算作广角,大于70度可以算超广角了。比如,某7X50双筒实际视场角为7度,7×7=49度表观视场离广角还差很多,而另个10X42实际视场角度数是6.5度,虽然比7X50的小,但它的表观视场达到65度广角了,所以在实际观测中,这个10X42的视野圆圈会比7X50大也更贴近人眼,临场感远好于7X50。观景和浏览星河用低倍广角的较好,7X50不太适合。

3)视场参数的一些简单计算公式及转换公式。

有的实际视场角是直接标注在镜身上的,有的是用国内标注法标注的:XX m/1000 m(就是XX米/1000米),有的是用英制标注法标注的:XX ft/1000 yds,这些标注法需要通过计算才能得出视场角度数,计算很简单:

标注为XX ft/1000 yds的,如366ft/1000yds,直接用366除以一个常数52.5就可以得到实际视场角度数了:366÷52.5=6.9度(大约值),是不是很简单?

标注为XX m/1000 m的,如207m/1000m,直接用207除以一个常数17.5就可以得到实际视场角度数了:207÷17.5=11.8度(大约值),超级简单吧,然后你就可以用得到的实际视场角度数去乘以倍数,就计算出了表观视场了。

视场参数选择建议:

如果用来观景,尽量选择广角的,倍数适中即可,广角超广角观景有种人在画中的感觉。如果用来看星座或者看星河,尽量选择低倍广角双筒,享受星星扑面而来的感觉。

但是这里需要认识到一个问题,一般广角超广角的镜子,它视野边缘部分的像质及畸变会明显变差,会比一般窄视场的镜子要差,如果在观星中,视野边缘的星点会变模糊或者拖出小尾巴,这一般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顶级镜也只能是尽量减小这一部分像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5 镀膜
很多同好都有镀膜情节,很多淘宝商家说绿膜好于蓝膜,蓝膜好于红膜,居然还有说蓝膜没有色差的,真是的,不知他懂不懂什么是色差,这其实都是不正确的,镀膜的本意是提高光的透过率提高亮度,和矫正某些偏色的。同样的品质,镀膜颜色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成像的风格不一样。大名鼎鼎的蔡司还有红膜呢。样。抛开玻璃材质的影响,就单层镀膜来说,根据三基色原理,镀红膜会使红绿蓝中的绿蓝透过率提高,所以成像会变得偏蓝或偏青,镀蓝膜会使红绿透过率提高,成像会偏黄,镀绿膜会使红蓝透过率提高,成像会偏紫或品红。所以现在稍微上点档次的双筒镀膜一般都是宽带超宽带镀膜,能提高多个波长的光的透过率(光也是具有一定波长的),所以亮度会比单镀膜的高,不过同是宽带镀膜,品质也有好差之分的。

那什么样的镀膜好呢,怎样粗略分辨呢,看它的反光程度,将镀膜面朝向光亮处,如果越能看清镜筒内的细节,说明镀膜质量越好,那些只能看见自己脸的镀膜说明反光强烈,光透过率低,品质低劣,亮度肯定不及通透的镀膜。关于镀膜其实也有很多内容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6 其他

对于近视朋友来说,还要考虑出瞳距离、眼罩的问题。近视要选择长出瞳的镜子,因为可能要戴眼镜使用,戴眼镜使用会增加眼睛到目镜最佳出瞳点的距离。出瞳距离一般在15-18MM左右为好,太长了也不好。眼罩(眼杯)尽量选择旋升的,可以根据不同人的生理特征调节眼杯高度,达到没有黑影又视场最大的效果,相对来说翻折式的使用限制多一些,也不好调节高度。

对于天文双筒,只要不是太过低劣,加上正确的选择规格,即便是便宜的双筒,也远远胜过肉眼,所以在天文观测中,双筒是非常重要的观测手段和工具,即便你以后对天文退热了,双筒依然可以用来观景和观鸟等用途。不同规格的双筒,它的用途是不一样的,在规格的选择上,更多的是根据我们自己的侧重点进行权衡和取舍。希望此文能对你或即将入门的你有所帮助。
其实还有很多内容,限于篇幅和水平就不多说了,如果能耐心看完上面的文字并理解(我尽量用通俗的文字表达,因为我自己也水平不高,不用掌握太多指标,这几个已经足够了),相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双筒,至少在规格上不会再纠结了。在了解双筒的知识中,我从北旅众多镜友和牧夫赏月观星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在此表示感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帮顶,好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2-7-13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MF里发过?头像也是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zhaojianmin877 发表于 2012-7-13 21:42
在MF里发过?头像也是这个?

是我,MF挂了。其实这里也需要多一些这样的帖子,在MF看到很多人动不动就推荐猎手7X50,也不问问人家的具体情况,7X50其实限制也挺多的,我觉得有必要有责任不让它再被神话下去,它该是怎么样就该是怎么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ifpe 发表于 2012-7-13 21:41
再次帮顶,好文章.

谢谢,MF的同好这里也不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那段说得好,双筒的用途广,就算以后对天文不感兴趣了,也可以拿来干别的,但一旦上了天文单筒,退烧了就无用,只能折价出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用,顶。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技术贴  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olaimi 的帖子

但是7*50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符合了你的标准的好几条

被推荐是有理由的

点评

观测最舒服 我日常用镜  发表于 2013-4-19 09: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4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鍖楀ぇ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楼 发表于 2012-7-14 11:03
回复 dolaimi 的帖子

但是7*50的确是经典中的经典,符合了你的标准的好几条

确实是经典规格,但不是在所有场合都是最佳规格。扫视星空银河没有大视场的镜子效果好,深空效果又没有稍高倍的效果好,我把它定义为经典的中庸规格,它对光污染这样的大面积面光源比较敏感,所以在昏暗环境下观地景效果倒是相当不错。

点评

赞同1050巡天 视场大分辨高 只要解决了周边像质和色差就好的 何况一般情况下人的瞳孔到不了7mm那样大吧 750的更适合海上颠簸昏暗的场合  发表于 2013-9-14 10:01
1050规格真的不错  发表于 2013-6-20 14:21
我认为手持1050这个规格巡天不错 750倍率低 表现视场太小  发表于 2013-4-19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4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俺的镜子就是画王750 就是重了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数据都不管了,富士1670FMT用着很爽。

点评

我曾一直拥有,但后来出了,不后悔,后悔的是俄制20*60不该出  发表于 2014-9-5 12:46
色差啊大哥 带不出门啊大哥  发表于 2013-9-14 10:02
这个镜子我曾经一直想拥有  发表于 2013-4-19 09: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写的不错,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8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