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goodbetterbest 于 2012-8-6 20:17 编辑
1、关于屋脊辅助棱镜的反射
如果没有棱镜的话,望远镜里的像是上下颠倒的(倒像)。通过棱镜内部的多次反射,才得到正立的像(正像)。
无论是保罗镜还是屋脊镜,都是通过棱镜获得正像,这一点二者完全相同,只是棱镜的构成有所区别。
因为保罗棱镜内部的反射是利用棱镜的全反射,所以不发生光损失。而在屋脊棱镜的辅助棱镜中发生了两次反射,因此无法获得棱镜的全反射(见图1)。由于入射角过小,不发生反射,将直接穿过棱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在棱镜面上施以镀层,从而使其发生反射。铝质镀层的反射率可达到90%几,若采用高性能镀层的话,反射率可达到99%以上。镀铝的场合,发生的光损失不到10%。电介质多层高性能镀膜的光损失不到1%,但是成本骤增。
光损失会降低望远镜整体的光通过率。对成像的明亮度、对比度、解像度都会带来致命的影响。
2、屋脊棱镜要求高精度
Dach在德语和英语里都是“屋脊”的意思。
见图2.1,以棱线为顶点,形成一个三角屋脊形状的部分,这里被称作屋脊面。
一般用图中右上方小图标表示屋脊棱镜,其实这是一种简略的表现方式,看起来似乎只反射了3次。但是,如果立体表现的话,在屋脊面上反射了两次(反射2、3),因此总共反射了4次。
在图2.1中,光的入口位于棱镜的内侧,通过屋脊面的反射(反射2、3),将光移动到身体近前一侧,从而使最终光的出口位于身体近前一侧。
图2.2则正好相反,光的入口位于身体近前一侧,光的出口位于棱镜的内侧。
重复一遍,望远镜棱镜的作用是为了将倒立的像翻转过来,以获得正像。在屋脊棱镜上,则是通过近前和内侧像的位置转换,实现成像的上下翻转,从而将倒立的像正立过来。
当然,也有直接照在棱线上的光,遗憾的是,这些光可能无法被充分反射。因此,棱线磨得越细越好,决不允许出现飞边。这对制作者来说,是高难度的加工。
实际上,只要准备一块直角屋脊型棱镜,就可以充分感知屋脊棱镜的工作原理,下面是按照图2.3的示例进行的拍摄。
观看拍摄结果之前,先来看看面向普通镜面拍摄的图片。见图3.1,当然,左右颠倒了。
接下来,看看拍摄结果。上下颠倒了。看看相机机身上印刷的文字,左右正确地呈现出来,见图3.2。
屋脊棱镜顶点的角度必须正好是90度。如果大于90度,就会出现下图3.3中上下两边向中间集中的现象。
反过来,如果小于90度,又会出现图3.4中向上下两边分离的现象。
这个角度越接近90度越好,最低也要将误差控制在3.2秒(约0.0089度)以内,要求的精度极高,成本自然也是很高。
另外,还有些事情需要进一步说明,屋脊棱镜上,还有其他成像恶化的原因。为了加以修正,必须在屋脊面涂覆特殊的相位膜,价格很昂贵。
3、还是偏爱保罗
屋脊镜的优点在于物镜和目镜在一条直线上,这样就可以缩短镜身的宽度,使镜身变得更加紧凑。
但是为了实现这个优势,却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劣势。如涂覆镀层、高精度加工棱镜,据说若想获得与保罗棱镜同样观赏效果,需花费保罗镜成倍的成本。
保罗棱镜的角度,无需屋脊棱镜般的准确性。90度效率最高,便设定为90度,假如设定为80度或100度的话,也不至于完全失去机能。转角的部分全部采用了光无法通过的设计,没有必要越细越好。大多数场合一般切削成圆形,保罗棱镜能够很容易地实现良好的视觉效果。
我本人并非不喜欢屋脊棱镜,只是希望重新认识保罗棱镜的意义和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