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论手持观星双筒望远镜的最佳规格——重点谈谈7*50和10*5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自从想重拾童年的梦想,决定买望远镜观星以来,不算天望,已用过至少7个望远镜。
  关于手持观星望远镜的选择有几种说法,比如《夜观星空》主张7*50或10*50,优先是7*50,理由是7倍更容易保证手持的稳定性;而《剑桥天文爱好者指南》的作者则直接告诉读者最好的手持观星双筒望远镜就是富士能FMT 7*50,自从我对裕众新MS不满意以后,我很听话地买了一只;《Binocular Highlights》的作者则主张10*50,理由是30岁以后的人瞳孔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直径不可能达到7毫米,认为7*50的7毫米出瞳是浪费,效能只相当于7*35,而10*50则出瞳只有5毫米,不浪费50毫米直径的物镜。而且相比7*50,可以将天空压暗,导致看见比7*50更多的暗的星星。于是,我又很听话地去买了一只富士能FMTR10*50。
  而大家熟悉的赏月观星大师所写的文章《“被”神话了的7x50----论述手持观星双望的首要指标》也持类似观点,并且认为“如果Nikon 7x50 SP观看星点亮丽表现度是95分的话,Nikon 8x30 EⅡ则可评分90分上下。”,大师还说:“适合我个人使用的观星用手持双筒的规格,大概是10x50,7x42,6x32以及5x20等等规格吧。”,老实说我个人觉得后两种规格过于让我惊骇,太毁三观了,所以只接受前两种规格。正好我嫌富士能FMTR10*50太重,大师又说:“除非富士10x50全面明显超越胜间10x50(S),估计可能性不大,否则,仅仅凭借重量一项,在一般观星用途上,我都会选择胜间10x50。1430克和990克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订了一只胜间10*50,不过还没到手,这镜的感受以后再说,现在只谈规格,不影响。
  自从同时拥有富士能FMT系列的7*50和10*50以后,我总想找出哪只最合适自己,然后卖掉另一只,以便让我的干瘪的钱包回血。不过这项比较到今天还是没有让我下决心出掉其中的哪只。原因是7*50的通透、锐利以及色差控制,比10*50有着一眼可见的优势。另外就是FMTR10*50手持更不易,不容易控制抖动,加上重量比7*50更重,看两分钟后手臂居然有种酸的感觉。然而10*50的表观视场超过60度,比7*50的50度左右那是强多了;还有10倍所谓的“拉近感”也比7倍有明显优势。
  说到望远镜的效能,不得不提到几种所谓的“指数”或是“系数”。这里简单说一下,以便最后可以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地讨论一下。以下关于各种系数的描述是抄袭的,因为懒得重新组织语言,但数字是自己算出来的,保留小数点后两倍数字。这里除了7*50和10*50,还将我同时也拥有的16*70也放上,这三只同为富士能FMT系列,这样最后谈感受也比较客观些。
  最流行的两种著名的双筒镜性能的指标,一种指标称为可见度系数 Visibility factor ,由加拿大天文学家Roy L Bishop提出,加拿大皇家天文学会的观察者手册Observer' s Handbook 发表,就是直接将倍数乘以口径;另一种叫作黄昏系数,由德国蔡司光学公司发表。算法是倍数与口径的乘积的平方根,由于两种系数都试图用望远镜的倍率和口径表述其性能,所以以上系数又叫望远镜指数。
  美国佬Alan Adler 根据使用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望远镜指数:天文指数 Astro Index 并在《天空和望远镜》(Sky & Telescope)上发表,他认为天文观察中倍率比口径更重要,所以他给了倍率更大的权重。具体计算方法是望远镜口径的平方根乘以倍率。他的天文指数被俄罗斯人采用,并标注在贝戈什BAIGISH望远镜的宣传网页上,但使用了twilight“黄昏”一词。下面我的列表里就用“苏俄”这个名词,以示与前面的区别。
        
                可见度系数        蔡司黄昏系数          苏俄

7*50               350               18.71                 49.50
10*50                500               22.36                70.71
16*70              1120               33.47               133.86
  按上面的列表来看,可见度系数和苏俄用的那个指数,10*50都要比7*50强40%左右;16*70则比10*50强约一倍左右;而16*70相比7*50,效能大约为后者的近三倍左右。
  近几月我的观星目标,除了泛泛地观看银河(冬天叫银溪),还有就是仙女星系、猎户座星云、昴星团、毕星团、英仙座双星团、鹿豹座中的“甘伯串珠”、疏散星团NGC150等等,拿在有光污染的环境比较不易观看的M31和M42来说,环境稍好的情况下7*50和10*50都能看到,而7*50看不到的情况下10*50也看不到。从观看实际感受来说,10*50确实能相对7*50压暗一点背景,确实也能多看到一些暗星,但绝对没强到40%的程度,甚至可以说,要稍稍认真看才能看出来多了些暗星。同样,如果说16*70的效果能达到10*50的两倍,或是7*50三倍或两倍半,与我实际的体验也是相去甚远的。所以,加拿大天文学会的可见度系数和苏俄用的那个指数,我个人觉得完全与实际是不相符的。
  蔡司的那个黄昏系数,与我个人的感观最为接近,没有什么理论根据,就是感觉三种望远镜的区别,与系数所表达的差别最为接近。所以我觉得这个黄昏系数是最有参考价值的。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推荐7*50?难道只是人云亦云?抑或只是老派与新派的观点不同?要知道其中不少人并非泛泛之辈,甚至有比较权威的人士,富士能FMT7*50和尼康7*50SP甚至曾被某些天文组织评为最佳观星双筒望远镜,尼康7*50 SP被美国天文杂志的RICHARD BERRY称为“收藏家的天文望远镜”(指太精美舍不得用),等等等,无法一一列举。从我本人的经历来说,犹记第一次将裕众新旗云MS7*50对准银河的经历,密密麻麻的星点,密集得让人头皮发麻,当时与我同去的朋友也拿它看了,他说:“要是有谁有密集恐惧症,这种景象还真不能看!”。
  认识总是在不断变化甚至深化的,今晚我认为10*50和7*50在观星这事上各有优点。10*50的优点最近几年很多人在说,文章结束我也就不重复了。7*50与10*50在看暗星上的差距其实并不非常巨大,按蔡司的黄昏系数来比较,差距大约在19%,实际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还没那么大;虽然在表观视场上与10*50相比有着50度对比60度差距,但在实际视野上却有着7.5-7.1度比6.5-6.2度的优势,也就是按面积来算,能多看到50%左右的天空;另外在手持的稳定性上明显比10*50有优势,要知道就算你的望远镜能看见再多的暗星,也是一抖毁所有的(以后有条件我会尝试稳像),这里我讨论的是手持观测,抖动不仅仅使图像不稳定,还能导致出瞳光线偏移瞳孔,因此大点的出瞳还是有必要的。所以,今天晚上,我认为选择7*50或是10*50都不会是种错误,推荐7*50除了人云亦云,还是有一部分人出自真知灼见的。个人认为反到是边缘成像和星点表现,比7*50还是10*50的区别重要,试想如果你看到的星点在望远镜边缘是带慧差的甚至是模糊的,你还会在意多出来的一些不知名的暗星吗?
发表于 2015-12-1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我就选择了胜间10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支威信850观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还能抢到板凳,不容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镜友们讨论过很多次了,各有各的优势,什么情况下哪种规格适合还真不能立马就下定论,因为决定效果的有很多因素,环境不同,观测者不同,观测目标不同,可能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同样观星,对恒星点光源以及星云等小型类平行光面光源和夜空背景这类非平行光面光源,7X50和10X50都是呈现不同的特点,我在观星的实际体验中使用过不同规格的双筒,对此也有所感触。我同意楼主的观点,推荐7x50的有很多是经验丰富的老鸟,但确实也有很多人云亦云的伪老鸟,不问别人的使用环境,也不问年龄,上来就推荐7X50,其实有时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
几年前我用自己的实际感受写过一篇帖子,当然主观性也比较大,仅做参考:http://www.bggd.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0926
前些天在百度贴吧也写了篇帖子,当然也可能存在错误而自己不知道,也仅做参考:http://tieba.baidu.com/p/415951917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dolaimi 发表于 2015-12-19 10:28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镜友们讨论过很多次了,各有各的优势,什么情况下哪种规格适合还真不能立马就下定论,因 ...

谢谢,马上去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dolaimi 发表于 2015-12-19 10:28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镜友们讨论过很多次了,各有各的优势,什么情况下哪种规格适合还真不能立马就下定论,因 ...

我也去拜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uyuh 于 2015-12-19 18:16 编辑
dolaimi 发表于 2015-12-19 10:28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镜友们讨论过很多次了,各有各的优势,什么情况下哪种规格适合还真不能立马就下定论,因 ...


两篇文章都已拜读,不管在高度和深度上,俺都难与先生比肩。学习了。
其实我的意思也是在用来观星这件事上面,10*50比7*50还是强一些的,这与我的亲身体验也是吻合的。
不过我还有点疑问,老师能不能为我解惑一下?在此先感谢了!疑问如下:
1、比如7*50规格中的尼康SP和富士FMT被誉为观星镜皇,为什么没有听到过哪只10*50得到过这类称号?
2、关于出瞳直径,我个人觉得出瞳直径稍大于瞳孔直径,有利于提高观看的舒适程度,哪怕是大白天,我还是觉得出瞳直径3.75毫米的8*30将它对准双眼比出瞳5毫米的10*50费事点,另外就算望远镜是上架的,难道人的瞳孔对着目镜时能不动吗?所以,个人觉得还是应该留点余地的。不知道这种想法对不对。
3、既然7*50,10*56、8*56、10*70等大出瞳直径的规格还在生产,有的规格三大也没停产,就说明有必要,而且这种必要根本与瞳孔能放大到多少毫米不完全有关,因为除了眼科医生,可能就是望远镜厂的技术人员对瞳孔能放大到多少最清楚了,真没必要的话,为什么还要生产这类大出瞳的?
4、天文望远镜的出瞳直径,很多时候小于观察者夜晚的瞳孔直径,按照出瞳直径要与瞳孔直径匹配的观点,这是不是咱们可以认为镜子性能低于人眼的要求?举例,按某种说法,天文望远镜的极限倍率是直径乘2,那么一只90毫米的望远镜,锐星CF90吧,加上一只6毫米的目镜,我们不极端,只上到100倍吧,这时出瞳直径只有0.9毫米。所以我严重地对按出瞳直径选择望远镜这种方式产生了疑惑。
5、踩7*50的人很多,为什么鲜有人去踩出瞳直径同样为7毫米左右的10*70?提到10*70往往还说:这只是高桥设计的,观星利器呀等等等,似乎人们普遍认为10*70就是用来观星的。
6、老师采用的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作为基础的,就是就是望远镜的出瞳直径不要大于个人实际瞳孔最大直径。如果这种观点成立的话,那么各种评价望远镜效能的指数也好系数也好,岂不是要失效了?口径为王的定律也成了伪真理,完全没有价值了。比如10*50和10*70比不管按三种算法里哪种算,也是后者更强,但如果按出瞳来算,最多到5吧,岂不是10*70与10*50一样了?而且还牺牲了至少1.4度的视角,又贵又重又视野小又表观小……,完败呀!岂不成了偷鸡不成反蚀米了?
谢谢!
所以,FMT7*50和10*50目前我两只都还留着,也是因为各种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弱弱地问一句:8*50好使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wuyuh 发表于 2015-12-19 16:42
两篇文章都已拜读,不管在高度和深度上,俺都难与先生比肩。学习了。
其实我的意思也是在用来观星这件 ...

老师可不敢当,我的文化水平可能还没您高,大家都是镜友而已,您若非要老师老师的,给我的感觉就是要先把我捧起来,再把我摔下来摔死我
1,所谓的镜皇我觉得没必要太在意,如果一定要比出个皇,那么皇只能一个,二者必须舍弃一个,所以皇不皇的并不严谨,喜欢750的不一定就是观星爱好者,同系列750光学好于1050,但不代表750观星就一定好于1050,何况富士还有1670。
2和3,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出瞳直径取舍的问题,出瞳大当然观测使用舒服,但是同样也没法完美,否则为何不生产7X60,7X70甚至更大出瞳的双筒呢,那岂不是应该更加舒服,所以也是一个取舍侧重点的问题。
4,关于天文望远镜和双筒,虽然都是用来观星,但是侧重面不一样,一般来说天文镜对点目标观测效果较好,而双筒则侧重面目标,就你举的例来说,90口径使用6毫米目镜,上到100倍,此时出瞳直径0.9毫米没错,但是一般来说此倍率更多是用来观测行星而非大型深空天体,而双筒正好是互补,因为手持双筒并不太适合行星这类目标的观测,也就是说,要观测行星就不要选择手持双筒,所以既然要选择双筒,就必然要考虑出瞳直径。
5,我觉得应该是7X50的使用者远远多过10X70,踩不踩的多,我觉得没必要太过在意,也许在这些踩的人中,还有很多水平并不如你是不是?
6,我并没有说要出瞳直径不要大于人眼最大瞳孔直径,我并没有这样说过,只是大过人眼最大瞳孔直径的双筒望远镜除了7X50,10X70之类外非常少,出瞳直径大于等于8毫米的双筒你找不出几个。另外对于指数参考参考就行了,没必要当成选镜的标杆,因为各类指数本身就有局限性,会失真,比如黄昏系数,10x25和7x35哪个更高呢?另外那个模拟计算我也仅限于计算,没有实践检验过1050和1070的对比,是不是有明显错误限于知识水平我也不是很确定,更没法实时测量瞳孔直径,所以对于1050和1070的对比我也没法给您确定的回复了,抱歉了
我的观点就是,双筒的选择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侧重取舍,我不赞同某个规格一定好过另个规格,同样也不赞同不问情况上来就推荐7X50的,比如有的人在侧重纠结时比较在意手持稳定性,又不愿使用三脚架或者躺椅,那么可能750很适合,如果侧重情况有变化,7X50就不一定是最适合的,10X50规格一样的道理,观星双筒的选择过程就是侧重点纠结的过程,就是取舍纠结的过程,对于新手而言,最好的方法不是给他推荐,而是让他了解相关知识他自己去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9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0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星唯一能烧的不就是观星地点吗?多一倍的光通量对眼睛来说根本不算啥,要知道人眼对光的感觉是取对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见你了 问下:如果买入门级的屋脊镜大概需要多少预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夫三拳有点蒙 发表于 2015-12-25 13:51
又看见你了 问下:如果买入门级的屋脊镜大概需要多少预算?

不知道,我对屋脊的知识是零。
坛子里别人应该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wuyuh 发表于 2015-12-25 15:13
不知道,我对屋脊的知识是零。
坛子里别人应该知道。

那富士FMT 10*50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怎莫觉得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750和1050重量体积差不多啊,没啥大的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CAG 发表于 2015-12-25 15:47
我怎莫觉得同一品牌同一系列的750和1050重量体积差不多啊,没啥大的差异

共用物镜和镜筒,也就目镜设计不一样,所以差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5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wuyuh 发表于 2015-12-25 16:35
共用物镜和镜筒,也就目镜设计不一样,所以差不多。

对啊,就差目镜那一点点,所以我觉得750不在意体积重量的话,1050也没啥,因为基本是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