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小的时候,就想要个望远镜。上五年级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北京玩,我说给我买个小望远镜吧,她没答应,我一天都很不高兴,后来她给我买了一把小宝剑,宝剑现在还在,暑假回家,我儿子还玩过两秒,但是他不太喜欢。
后来我去了美国,在一家叫做big 5的体育户外用品店,我买了一个20美元的,8*21的小望远镜,物镜镀膜是亮深粉红色。其实没怎么用过,后来我在33层高楼上,在晚上看街上的车,看过对面的楼(非偷窥)。估计是素质太差,我没啥兴趣用它。再后来有一次带儿子去博物馆,他闹着要买个玩具,我花了50块钱,给他买了一个小望远镜,应该是8*32的,望远镜上啥标记都没有,是我自己测量和对比出来是这个倍数和口径。物镜是浅蓝色镀膜。鉴于这是博物馆的礼品店买的,我估计在超市,这玩艺儿最多卖25,成本10块。
其实我一直想用望远镜看星星。小的时候,生活在北方的乡下,那时候天还很干净,外婆指给我看天河,我们表兄妹三人,就我这个大哥傻傻找不到。后来到了城里,灯光亮了,星星少了;后来到了更大的城里,我忘了看星星这事儿。即使后来在美国加州,自然条件很好,但是我胆小,晚上不敢出去,在城郊怕有坏人,在荒野怕有野兽。后来回了国,在四川,也是个灯红酒绿的百万人口城市,晴天实在少,水汽又重,看星星就是奢望了。
然而,机会来了。这两天天气相当晴好,单位派我去200公里外的县区,那是主席四渡赤水的地方。正是农历的月末,一个小镇,到了深夜,光污染应该很少。为了晚上能出去,我带了秋裤和毛衣。镜子,想现买一个已经来不及了,就只有带上上面提到的两个玩具了。
好了,废话太多了。话说,我为了晚上顺利观察,下午提前在旅馆附近踩了点儿,锁定了一个位置比较高的平台。晚上穿了毛衣秋裤出去,温感正合适。随着眼睛逐渐适应黑暗,天上的星星能看到了很多。
夜里的灯,比我想象的多。除了旅馆的人形大小的大字,旅馆还有十几个窗户是亮的,还有一些路灯,贼亮。远处的山上也有几处特别亮的灯,远处的公路上也不时有车灯晃过。我走上平台,有走到树后,几乎避开所有影响我眼睛的灯。
还是天顶的星比较多,四周也许是大气层厚,也许还是光污染的存在,感觉还是少。于是把脸仰成180度水平,拿起望远镜看。先说8*21的,它能把星星看的很亮,并把背景压暗。但是我举着它太抖了。它太轻太小了,用手捏着难受。因为举着的姿势,衣服的掣肘,肌肉的不习惯,一颗亮星在视野里抖成了飞舞的萤火虫。
再说8*32的,视野大了,但是也只有中间是清晰的。镜身大了不少,好拿。没那么抖了。一些似无实有的星星立马清晰了。拿着望远镜看实在累,用肉眼,仰着脖子看也累。感觉这时的天顶上是亮的,如同有一层白雾,忽然恍然大悟,那就是银河吧。小的时候不是我没有看到天河,而是我不敢认这种淡淡一层白色粉末,云一样的东西就是银河。
感受:看星星,视野大很重要,不要抖动很重要。倍数可能不那么重要,从8倍到12倍,能把一些双星看出来吗?我曾用单桶的天文望远镜看过(那是给侄子买的礼物,我调试时看的),忘了目镜是多少倍了,发现确实很多星星是双星的。镀膜有时能很好的增加目标亮度或压暗背景。
看完之后,似乎有点儿解毒了,感觉望远镜也不能帮我更多啊,但还是会去买个好点儿的镜子,看能给我多少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