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过来人会建议初入门的镜友:拿能拿的最多的钱,做好功课,买能买的最贵的镜。逻辑我理解
我也在某些领域算是过来人,也有一个逻辑:初入门应该做好功课,就买入门级的,随知识、兴趣和需求晋级,逐级升级满足。
说一下逻辑:
1.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各个阶段也会变化。让初入门的人,直接选顶级的,因为不了解而很难选对。
2.所有的玩意儿,都是兴趣驱动、硬件助攻才能很好的持续。直接顶级会是一个大惊喜,然后呢?等更顶级的研发出来?器材党?只有从底层一步一个脚印的了解,逐渐的才能建立圆满的知识结构,并始终保持兴趣。
3.结论:
以摄影为例,入门最好先用标头拍拍黑白,领悟光圈、快门、曝光量、灰阶、景深控制、构图、节奏、意境...而不被色彩以及各种优先、评价、包围之类的高出片率自动功能裹挟着,不知如何下手;更不要研究器材功能而忘记了初衷是摄影本身。
随着体验感悟和水平提升,自己就非常清楚哪里不够用、需要什么特质的器材,每升级一次硬件也很好的促进了兴趣与学习。
这样逐层升级打怪,才是正道。相信大多数的玩意儿都符合相似逻辑。而一步到位是过来人回头看,简而化之的想法,可能忽略了自己一步步走来,在每个犄角旮旯获得的知识与兴趣,只是说了最终的结果。
欢迎不同见解讨论一下,共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