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name}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二战英军MK 4望远镜的问题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前段时间,我进了一部二战英军MK IV 7x50望远镜。并在收藏区进行了发图与简单介绍。这款镜子对资深收藏、鉴定镜友而言如数家珍,对于我而言比较陌生。因此不断被专家指出问题与错误。我把它们汇总了一下:算是对这款望远镜的一些基本资料的总结。以飨众多学习中镜友。

误区1:充氮类型还是抽真空类型?

开始认为是充氮类型,hp_wong老师纠正指出是抽真空类型。结合昂版早期望远镜的介绍资料,原来这是一种抽真空类型。

昂版曾初步判定是一种干燥装置:
“英军MKIII的另一特点就是有几颗巨大的螺钉,起先我以为是英国有觉得棱镜盖固定得还不够结实,用几个大螺钉把棱镜盖钉起来,后来拆过一台才知道,那几个大钉钉没有任何固定作用,似乎是用来干燥镜体内部的,有点像干燥舱,但原理似乎又不同。”

hp_wong:
這幾顆螺絲是維修後用作鏡室乾燥處理的接口,大部份的英軍光學儀器都有這種接口,這種接口螺絲会漆上紅漆以資區別,原理是很簡單的,乾燥器 (Dehydrator NATO Stock No 4440-99-964-8511) 內有一抽真空泵经一軟喉連接鏡子的端口,把鏡內的空氣抽出,當抽到0.3(水銀柱)時立刻停止,同時另一加壓空氣泵啓动,把瀘過及經乾燥處理的乾燥空氣壓入鏡室內,當氣壓到0.5 Psi之後又重覆把鏡內的空氣抽出,周而復始每分钟約70次左右,每個鏡室約處理5分鐘左右便可把喉拆掉及扭回螺絲,在矽質乾燥劑未普片使用時還是不錯的方法。這部儀器的上半部是一氣體加熱器,是在剛潮了的鏡子作前處理,記得有一次在部隊演習時下雨,鏡子拿回來時甚麽也看不到,用了氣體加熱器向鏡室處理了五六分鐘霧氣都消失了,只拆了兩顆螺絲而已,很方便!

但是我有一个技术上的疑问:抽真空之后,完全可以充入氮气!为什么不可以是充氮的呢?而且从物理的角度而言,里面施加一定的抑菌气体,产生与外界大气压相平衡的内环境,似乎更利于保护镜子内环境!因为真空内室的镜子会长期处于负压,会对密封产生苛刻的要求!与其做一个内部真空状态的镜子,不如做一个内部充氮,里外气压平衡而不易渗入空气的镜子!难道那个时代的军事专家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误区2:
镀膜了吗?
这个问题最容易引起争议,因为实物在我手中。以下是kingair的评论。

Kingair:这个镜子当初好象是给对空观察哨用的,xxx一般都翻新过。镀膜是在翻新的时候重新镀的,原镜没有膜.应该还有个绿色的塑料盒子。

看到Kingair的回复后,我也很纳闷。因为这个镜子我仔细把玩了多次,根据几位镜友的一致断定:外面涂过新漆,但是镜子内部绝对没有拆过!物镜镜面略微发黑,发出浅蓝色镀膜的光泽,因该没有问题!那么物镜怎么会被镀膜的呢? 9月5日晚回到家里,拿出几个物镜镀蓝膜镜子进行比对,结合望远镜相关的资料,我发现MK4正面的确呈现给人的是一种淡淡的蓝色,但是从侧面观看并没有镀膜的特征!我查找相关的资料,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

二战前的光学玻璃与战后的不同,战前的光学玻璃和现在的玻璃板的成分相近,属于苏达玻璃,容易被水慢慢溶蚀,易焦化。镜片焦化后有变白、变蓝两种。变白像毛玻璃,透明度降低无不使用;变蓝的则能防止反射光,增加透光率,从镜片焦化变蓝的旧望远镜中看物体反而更明晰。
现在,我手中的这个马克4有可能出现了这种情况!
此外还另外有一个原因:
其物镜遮光部分较长,镜筒采用收腰型,在正视的角度,给人直观的感觉是发黑的,也就是给人以镀膜的感觉!
英军MK 4望远镜在欧洲很常见,和蔡斯望远镜一样。翻新的居多,但是好品未翻新的还是有限的!个人感觉,没有必要为它而镀膜,因为这个代价太高!

以下是与镀蓝膜的镜子的比对图片:
正面视角:
与宾得蓝膜的比较2.jpg
侧面视角:
与蓝蔡的比较1.jpg

[ 本帖最后由 wkbit 于 2008-9-6 11:39 编辑 ]
发表于 2008-9-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个知识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大螺丝确实就是充干燥空气用的,维修后或保养时都可以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6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 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