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我相信北旅有很多和我一样喜欢军表的兄弟,搜索本论坛发现没有多少关于军表的资源,本人泡名表发现很多关于军表的帖子,看看大家的兴趣,如果反响不错本人将陆续再转一些。此帖转自《名表论坛》,已获得本人同意,版权归原作者:lagrand所有!!!转贴请注明出处,谢谢!另此次转贴也已获得斑竹特别批准,玩家专区鼓励原创,一般不支持转贴,特此感谢斯坦尼版主。
军表,无论是翱翔在寒冷黑暗的天空中,佩戴在机师厚实的手套上。还是在闷热潮湿的越南战场,将手表挂在指挥官的胸前。军表宛然是刚毅的代名词。痴迷于对奋力接近胜利那一刻的兴奋,或者挣扎在生与死的边缘的恐慌。今天军表的复兴,实际上复刻了人类本质上嗜好:与众不同,或者说是对制胜一刻的向往。
无可置疑,军用品在许多人心目中是粗、笨、结实。但可靠耐用,军品中的计时装置—军表亦然。曾几何时,军表是表迷们最不屑一顾的种类, 仅有个别像欧米茄OMEGA、浪琴LONGINES等有名的牌子才卖到百元左右。到了九十年代,随着大表之风盛起,形势急转直下,骤眼看去,既大且粗的军表突然也时尚起来,成了一些表迷热衷收藏的题材。此风愈炽,今日所见,唯以现代石英表或仿品为多。
可以追溯的最早军表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塑料表镜上有金属保护网的腕表,而真正大批量的标准化军表应始于二战后期英国战争部(British War Department)所制订的规程。该规程对军表的设计要求(也是辨别正宗军表的标准)是:高反差的黑色哑光表盘、带夜光时分针、数字刻度、计秒功能(大小秒针均可)、防碎裂塑料表镜、防水防尘防撞击的表壳、强壮而准确的机芯。有十二家表厂(Buren, Cyma, Eterna, Grana, IWC, JLC, Lemania, Longines, Omega, Record, Timor, Vertex)率先响应了这一规程并统一将根据标准制作的军表称为WWW(Watch, Wristlet, Waterproof即防水腕表),或称之为MARK X, 而后的用于航空计时中央秒针的MARK XI 则成为现代“军表”或“航空表”的原型。显而易见,自己手上的这只IWC MARK XV 是最原汁原位的军表设计风格。
军表其实大多是订货量很大的军方物资,要求工艺简单而便于维护;零件要通用,以降低保养费用;机芯没有多余的打磨装饰粗糙如同半成品;成本要低廉以便大批量装备,因而外壳多采用不锈钢、镍合金甚至铜(镀镍或铬)等;口径使用当时算大表的33至38毫米,要经撞经摔,外形难免粗笨,加上军人视之若工具,大多不会精心保护,所以能流传至今的,都已斑驳陈旧,见到有状况完好的四十年代的军表,就要多个心眼了。随着钟表收藏越来越流行,军表以独具阳刚之美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而吸引年轻时尚一代,而古董军表更是以较大的存世量,较多的品牌和较低的价格成为收藏或把玩皆可的实用品。
[ 本帖最后由 穿着拖鞋的人 于 2008-10-11 10:48 编辑 ] |
|